郝婷婷 劉建芳
壽光市農業局
關于全市品牌農業發展情況介紹
郝婷婷 劉建芳
壽光市農業局
近年來,我市在農業品牌建設上投入師的人力、物力、財力,以發展農業品牌為基礎,使農業生產擺脫傳統種植理念。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使農業產量提升的同時,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品牌農業 發展 經驗
近年來,我市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為重點,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蔬菜產業不斷向更高層次跨越。先后榮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農業標準化基地示范縣(市)、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先進單位和國家食品安全示范縣(市)等稱號。
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及種養大戶是品牌創建和經營的主體,經過近幾年的扶持發展,全市各類龍頭企業已發展到410家,濰坊市級以上龍頭企業97家,其中省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7家,蔬菜產業集團、天成食品集團公司進入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986家,家庭農場890家。同時,引導龍頭企業、農業園區、專業合作社樹立品牌意識、商標意識,積極申報“三品一標”認證,打造優質品牌農產品,全市“三品”認證農產品數量達到552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達16個,創成了“樂義”、“七彩莊園”2個中國馳名商標,“洛城農發”、“燎原”等4個山東省著名商標,為我市蔬菜開展品牌銷售、進入高端市場創造了優勢條件。
把園區作為農業高端跨越、品牌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引導企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發展“工廠化”、“聯合型”、“股份制”現代農業園區,市級規劃建設了羊青路、羊田路、大沂路三條生態農業走廊,其中羊青路走廊南北長12公里,占地3.5萬畝,入駐大型高端農業項目32個;鎮級建設了300畝以上經過土地流轉、封閉式管理的農業園區137處,推進了農業經營由分散向規模化轉變,輻射帶動現代農業向高端跨域。
依托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和中荷共建蔬菜示范園兩大平臺,扶持發展“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組建了蔬菜種業集團,成功收購荷蘭貝爾亨現代農場和亞細亞種業集團所屬育種研究所。制定出臺了《進一步扶持種業發展的政策》,加快推進蔬菜育種研發中心、蔬菜分子育種實驗室、蔬菜種權交易中心等項目建設。目前,我市具備自主育種研發能力的企業達到12家,從事蔬菜育苗的企業發展到200多家,種苗年繁育能力達到14億株,有41個蔬菜新品種通過了省級審定和鑒定。
大力推廣直接配送、網絡定購、連鎖餐飲企業和高檔飯店凈菜配送及生鮮冷鏈出口等新型銷售模式,打造安全、便捷、暢通、高效、誠信的品牌農產品銷售平臺。同時,每年組織30多家企業赴深圳、北京、上海、廣東等全國各大城市參加農產品展銷會、綠色食品博覽會和經貿洽談會等各類推介會,與沃爾瑪、樂購、家樂福和卜蜂蓮花等多家連鎖超市簽訂了產銷對接合作協議,進駐北京、上海、青島、濟南等大中城市的中高端市場。
1.強化監管保障。建立健全了市農監辦統籌調度,鎮街屬地管理,村聯防聯治的市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設立了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聯席會議長效機制,統一招聘了24名鎮級專職檢測員派遣到12處鎮街,負責所在鎮街轄區內蔬菜質量抽樣檢測工作;在全市975個村設立了監管員,協助鎮級搞好轄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同時,探索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試點項目,利用二維碼和互聯網信息技術,逐步從點到面,將農戶、蔬菜產品、蔬菜流向全部納入追溯范圍,實行轄區內蔬菜質量追溯。
2.完善農業投入品登記備案制度。目前全市已對5000多種農藥、2000多種肥料產品進行了審核并備案,做到了農業部限用的農藥產品不登記,在壽光本市沒有防治作物和防治對象的農藥產品不登記,防治作物和防治對象超范圍的農藥產品不登記。
3.加強蔬菜質量檢測。制定實施了蔬菜強制性例性檢測制度和定性定位檢測制度,采取市、鎮兩級強制性例行檢測和生產經營單位普檢相結合,質量速測和定向定性檢測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蔬菜鎮街,每月抽檢樣品數不少于500個,其余鎮(街區)每月不少于300個。
4.推廣先進技術。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微生物有機肥、水肥一體化、生物防治等技術,全市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15萬畝,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達到9萬畝。從2015年開始,我市又設立專項資金,每年市財政拿出1400萬元,組織實施“設施蔬菜沃土工程、根結線蟲病防治工程和綠色植保工程”,進行大力推廣,目前已推廣微生物有機肥5萬畝,根結線蟲病防治藥劑已完成推廣面積2300畝。
繼續推進國家蔬菜種業基地研發中心、國家蔬菜分子育種試驗室、中荷蔬菜種業交流中心及蔬菜種權交易平臺建設,加快建立商業化蔬菜育種體系,全力打造中國蔬菜種業硅谷,以黃瓜、番茄、辣(甜)椒等產品為主,力爭年內研發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適用新品種10-15個。
繼續實施好設施蔬菜沃土、根結線蟲防治、綠色植保“三大工程”,力爭利用3-5年時間,設施蔬菜土壤有機質提高到1.8%以上,設施蔬菜根結線蟲控制面積達到80%以上,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
一是推進標準化園區建設。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建設適度規模農業園區,組織專家制定主栽作物標準,構建標準化園區生產體系。二是創建蔬菜合作社聯社。由政府主導,將現有規范化合作社全部納入聯社管理,推進由村委領辦、能人創辦的規范合作社建設,由聯社負責通過蔬菜質量檢測等手段對合作社進行監管,幫助合作社進行品牌塑造和產品銷售配送,規范合作社農資使用,打造“聯社+合作社+社員”三位一體蔬菜標準化生產保障體系。
大力實施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進蔬菜秸稈資源化利用,有效解決蔬菜廢棄物后處理問題,通過技術推廣解決面源污染治理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