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東海 中國人民銀行華亭縣支行
華亭縣普惠金融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黎東海 中國人民銀行華亭縣支行
當前,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有助于實現經濟包容性增長已成為共識,發展縣域普惠金融尤其重要。本文以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中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填報(試行)的通知》文件要求為契機,并結合華亭縣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結果,從普惠金融發展現狀、發展特點等方面深入研究華亭縣普惠金融發展情況,找出當前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為縣域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普惠金融 可持續發展 權益保護
1.金融服務體系日益完善。一是金融機構種類齊全。截至2016年末,華亭縣共有股份制商業銀行7家,其中國有大型銀行4家,郵儲銀行1家,農商行1家,保險公司13家,涉農保險機構2家,證券公司1家,擔保公司2家,小貸公司4家。全縣各類銀行業分支機構6個,從業人員401人。二是金融機構實現全覆蓋。截至2016年末,華亭縣已實現農商行12個鄉鎮金融服務全覆蓋。新型機構發展迅速,小額貸款公司4家,已實現縣域全覆蓋。
2.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截至2016年末,華亭縣銀行業金融機構物理網點47個,ATM自助設備104臺,POS等各類自助機具602個。每萬人擁有的銀行網點數為2.39個,每萬人擁有的ATM自助設備數5.29臺,每萬人擁有的POS終端數30.65臺,銀行網點鄉鎮覆蓋率為392%。全縣所有行政村,特別是22個貧困村均已實現基礎金融便民服務組織全覆蓋 。
3.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得到提升。截至2016年末,華亭縣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由2014年的639723萬元增加為740022萬元,年均增長6.85%;各項存款余額由2014年的939898萬元增加為1027592萬元,年均增長4.5%。2016年,全縣累計發放農戶貸款209510萬元,支持了9870戶農民的農業發展;發放小微企業貸款90700萬元,解決了439余家小微企業的融資。
4.金融服務便捷性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截至2016年末,全縣人均結算賬戶2.01個,人均銀行卡2.32張。同時,全縣銀行業機構在農村區域布設金融服務網點和機具242個,比年初增加31個,農村金融服務便捷性設施得到改善 。
5.小微企業及涉農等薄弱環節貸款得到緩解。近三年,華亭縣涉農貸款以年均17.8%的速度遞增。截至2016年末,全縣銀行機構涉農貸款209510萬元,較年初增加34677萬元,增速19.8%,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6.5個百分點,農戶貸款申貸獲得率達99%。全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90700萬元,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達87%。
6.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渠道暢通。人民銀行華亭縣支行依法履職、主動作為,在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于2016年5在全國率先建立健全了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巡回法庭”工作機制,于11月又成立了華亭縣金融消費權益保護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健全了金融消費權益保護“三調聯動”工作機制,開啟了金融消費維權服務的綠色通道。2016年下半年共接受各類咨詢30多次,處理各類投訴案件11件,結案率達到100%。
1.基礎金融服務可獲得性依然較差。目前農村地區的金融物理網點少,單網點服務范圍過大,基礎金融服務可獲得性較差。截至2016年末,農村區域的 ATM、POS機 等自助設備數量105個,僅占全縣的14.8%。
2.新型渠道建設推進難度較大。農村客戶依賴柜面服務的習慣短期內難以改變,農民對非現金支付結算認知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的有效推廣。有些縣域機構設置的助農服務點有效利用率不到50%,與每年線路租賃、房屋租賃、設備折舊等費用的高額支出相比,導致銀行綜合成本收益較低,嚴重影響銀行向下拓展服務渠道的積極性。
3.銀行物理網點增設難。華亭縣普惠金融的收益性比較差,整體可能存在成本收益的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約束了普惠金融的長效發展,也導致縣以下銀行物理網點增設難。
4.整體信用體系建設差距較大。一是農民現代金融理念不足。受居住地區域和傳統農耕意識影響,農村居民通過金融機構進行資金融通的理念和意識薄弱,現代金融知識嚴重匱乏。二是個別農村信用環境不理想。部分農戶信用觀念淡薄,容易形成“羊群效應”,導致整村、連片的農戶貸款形成不良。
1.改變金融服務理念。目前設立的許多村鎮銀行正是基于金融服務的空白地帶,通過土地托管、農房抵押、擔保+公證等創新方式將小微企業、“三農”信貸工作做的風生水起,有效地延伸了金融服務空間。
2.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服務網點。在增設網點不易審批的情況下,可創新開展多方式的自助型服務網點,如農行開設了自助銀行,依托超市等開展服務;農信社在鄉鎮增加了匯銀通、自助服務終端等基礎設施和網點,依托有文化的青年農民在家中布置金融設施,這些都極大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
3.積極推動金融服務創新。金融業放遠眼光,在服務理念上針對小微客戶的創業特點,除規范服務的硬件外,還要注入情感服務。在服務方式上不僅對高端客戶提供方便,同時要發展農村這個廣闊的市場,在服務小微和“三農”中實現自身的經營轉型,積極拓展服務領域。
4.建立完善的縣域經濟信用體系。基層人行可以把一些誠信度高、有發展市場前景的小微企業納入征信管理系統統一管理,并引導金融機構關注、扶持、及時給予信用支持和評級,鼓勵讓優質企業先發展,帶動其他小微企業逐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