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楓,劉 靜,趙貴清
(通化市衛生學校,吉林 通化 134001)
中職+本科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探索
吳 楓,劉 靜,趙貴清
(通化市衛生學校,吉林 通化 134001)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職業院校的使命,是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通化市衛生學校中職+本科(即3+4)中藥制藥專業為例,提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和方法,為其他專業構建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提供有益的參考。
中職+本科;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中職+本科辦學模式是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模式,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創新行動計劃》,從2012年開始,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5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啟動實施了以中高職(本科)銜接為主的現代職教體系試點,積極探索系統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吉林省在2014年起在省內試點中職與本科協同培養模式(即中職3年+本科4年),學生完成中職學習后,通過考核機制選拔才能接受本科教育。
隨著試點辦學的推進,中職學生已經面臨轉段考試的階段。目前各省也相繼出臺了中職生轉段考試的方案。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多樣化成長渠道,為學生接受不同層次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機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完善綜合評價體系和轉段考試辦法,保證中職生的升學率,實現職業學生升學就業夢想,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中國夢”。
我校歷來十分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往一直沿用原有的中專模式的評價方法,強調德、智、體“三育”的考查,但是在中職+本科學生的應用過程中,我們發現原有的評價體系中存在許多問題,例如特點不夠突出、忽視個性特征、缺乏動態評價與靜態評價相結合、評價的指導及反饋作用體現不夠等諸多不足[1]。隨著現代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發展,原有的評價體系已經不能滿足我校職教育人的需求。因此,近幾年我校改革原有評價體系,構建適應中職+本科的綜合評價體系。我校自2014年開始實行中職+本科銜接試點辦學,對中職+本科學生使用新的綜合評價體系,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導向作用
制訂一個明確的評價標準,學生就可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覺地將培養目標內化為自身的標準和目標,因此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完善自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1.2 溝通作用
學校對中職+本科學生中職段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所做的結論,是家長、社會和本科院校了解學生中職在校情況,對學生綜合素質做出價值判斷的有效資料。對學生中職段進行客觀評價,為社會和本科院校了解學校、評價學校提供了科學的判斷材料與依據。
1.3 管理作用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改進和完善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過構建中職+本科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可以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為學校教學改革、科學決策提供最具有說服力的材料。
2.1 考慮環境因素
在職業教育大的背景下,構建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原則是要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大到辦學條件、社會重視程度,小到班集體、宿舍等,環境不同,育人條件不同,學生的素質也不同。
2.2 評價的多元化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應該多元化,評價主體包括學生、教師等,評價方式有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和社會評價,使學生既看到優點又看到不足,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
2.3 評價考核手段的多樣化
構建自我評價機制,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規劃、自我調控、自我發展的能力。考核手段要多樣化,采用筆試、口試等方法進行評價,學生對評價若有異議可以申訴。
2.4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可操作性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要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盡量使操作方法簡單、靈活、易于操作。
3.1 不斷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目前我校中職+本科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初步建立,包括德育綜合測試、人文素質測試、個人學習信用記錄、素質拓展計劃、體能與心理素質測評等模塊[2]。綜合素質評價對中職+本科學生在校期間審視自身綜合素質和學校考查整體育人情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3.2 合理設置課程
根據《吉林省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試點管理辦法(試行)》要求,構建全面發展的指標框架和評價標準,我校開設了體育與體能相關課程,分層次、分階段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增設了例如禮儀、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從業態度、職業情感等課程作為選修課,并注重評價反饋。
3.3 保障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過程
中職+本科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應以學校、班主任、班委會、學生為主導,明確分工,從班主任的配備、任課教師的選配、校園文化建設等多方面進行思考,力爭使評價工作做到分工明確、程序規范、過程科學、考核嚴格。
綜上所述,建立科學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對于我校中職+本科學生來講,還處于起步階段,它的建立和運行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我們相信經過研究—實踐—再研究—再實踐的過程[3],我校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將會是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會給我校招生制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從而使我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1]魯亞平,李建,劉繼強.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現狀、問題及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0(1):63-65.
[2]孫天才,丁志強.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探索與實踐[J].科學咨詢,2010(10):125-126.
[3]賀澤群,李方遒,倪東輝.以科學發展觀創新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新模式[J].高教論壇,2010(3):3-7.
G40-03
A
1671-1246(2017)04-0022-02
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15年度課題“中職+本科轉段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研究”(GH15102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