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源,龍 藝,田景波
(遵義醫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3)
“互聯網+”時代如何有效開展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田 源,龍 藝*,田景波
(遵義醫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3)
“互聯網+”;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醫學院校大學生將來服務的對象是一個特殊群體——患者。隨著時代的進步,患者不僅要求醫務人員有高超的醫療技術,還有較高的人文素養[1]。醫學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應充分把握時代發展的大好時機,將“互聯網+”思維創新理念融入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在醫學生培養過程中引導其樹立良好的醫德[2],使其更好地成為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的醫學專業優秀人才。
“互聯網+”時代是網絡技術與各行各業高度結合的時代,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思路。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向社會輸入優秀醫務人員的關鍵環節,是培養醫學生良好醫德及塑造自身人格素質的主要場所[3]。如何在當今醫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如何將“互聯網+”技術與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結合,是對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思維模式的極大挑戰。教育工作者必須發揮主動引領作用,一方面引領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學習新知識,拓寬知識面,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另一方面引領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以患者為中心,培養學生一切為了患者、為了一切患者、為了患者一切的服務理念。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與學生溝通較少,除了課堂上極少部分學生提問,教師給予解答外,幾乎不進行溝通。這樣學生對問題的見解教師不得而知。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技術,不受地域限制,通過網站、郵箱、QQ、微信、微博、博客、貼吧及論壇等網絡社交平臺進行平等的時時溝通[4]。這種方式能有效減少師生之間的溝通障礙及心理距離,從而增強信任感,有利于教師更加全面、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師為主體進行知識講授,學生被動接受,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學生普遍不易接受,教育效果不理想。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改變傳統教師滿堂灌、學生全堂聽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一些枯燥的教學內容,利用特殊的教學方法,例如微課、CBL、TBL、PBL、慕課、翻轉課堂等,選擇學生關注的醫患矛盾案例,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醫德行為。課后學生與教師均可在網絡平臺以評論、轉發、點贊等方式進行互動[5],使思想政治教育由單調呆板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教師對他們的見解正確與否及時給予肯定或糾正,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
傳統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固定的課堂、時間、班級和內容,教學內容未與時俱進。“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技術打破教室固定的環境,利用網絡平臺,引入一些國內、外醫務人員不良醫德行為所導致醫患矛盾的典型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在醫療執業過程中,具有良好的醫德和高超的醫療技術同等重要。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互動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從而提高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校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學生素質和家庭環境差異較大,給學生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多數學生自踏進大學教室到畢業,家長對于學生的在校表現、心理變化等一無所知。因此,學校教育應該從校內向校外延伸,家長、教師很有必要保持溝通。如何在“互聯網+”時代下,更加便捷地實現家庭和學校的溝通呢?可借助微博、微信這個網絡平臺,通過建立公眾號、班級群等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后,滲透醫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學校及家庭通過建立微信、QQ等網絡平臺,互相滲透、互相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統一的育人新格局。
高校要努力創造條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據授課內容,在“互聯網+”時代下,利用各個渠道和資源,搭建社會實踐平臺。比如,與地方政府和當地醫院聯系,組織學生到基層、偏遠山區開展義診活動,不僅將自己在校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而且與患者零距離接觸,了解鄉村缺醫少藥的現狀,從而堅定刻苦學習的信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在社會實踐中,面對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群,學會怎樣與他們進行溝通,提高溝通能力;通過微信、QQ與當地村民保持聯系,為他們答疑解惑,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醫學生大學生涯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環節,良好的醫德水平、較高的人文素養、較強的溝通能力是醫學生成為一名優秀醫務人員的必備素質。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采用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幫助醫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醫療衛生事業做貢獻。
[1]柏璐.人文關懷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方文學,2017(3):190.
[2]賀宇姣.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50.
[3]解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醫學人文關懷的哲學詮釋[J].教育教學論壇,2017(22):47-48.
[4]李忠昶.網絡環境下醫學院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體系構建——基于山西省醫學院校的調查 [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7,29(2):62-66.
[5]王爽,王瑩.“微時代”背景下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8):47-48.
G640
A
1671-1246(2017)22-0014-02
(*
龍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