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蜜娟 ,章 榮
(1.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2.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四川 自貢 643000)
高職康復評定技術精品課程建設與實踐
周蜜娟1,2,章 榮1,2
(1.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2.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四川 自貢 643000)
精品課程建設是為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資源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我院康復評定技術課程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2014年獲批為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校內精品課程。經過近三年的建設,就課程組在師資隊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經驗進行總結。
高職;康復評定技術;精品課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
精品課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學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實踐教學基地的示范性課程[1]。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是我院的特色專業之一,而康復評定技術是該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構成治療師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將來從事臨床康復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2014年康復評定技術獲批為校內精品課程,通過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創新考評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現將該精品課程建設與實踐經驗介紹如下。
康復評定技術是一門培養康復專業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課程,以往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教學主體,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此種教學方法往往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本課程組根據典型工作任務設計構建課程體系,與行業專家共同制訂康復評定技術課程標準,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現代職教理念,即學生在做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教師在做中傳授理論和培養學生技能,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需求對接,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本課程是一門對操作技能要求很強的課程,連接康復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核心臨床課的橋梁課程,在學生入學的第二個學期開設,總學時共72學時。我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將康復治療師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歸納,分析其所需知識、技能要求,并與全國康復治療師資格考試大綱接軌,確定課程內容,制訂教學大綱。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經過對教材的分析、整理和序化,將課程劃分為五大模塊若干項目,重點是軀體功能評定和常見病癥評定,多數項目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具體見表1。

表1 康復評定技術教學內容及對應學時
課程組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法,采用一系列現代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例如任務驅動、情景教學、案例教學、角色扮演等,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課前下發導學案幫助學生預習,課后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反思。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將每6~8名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組內設組長一名,負責組織課后課內的學習并合理分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小組討論中,學生通過發表各自的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培養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能力。小組操作練習和展示環節不僅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有較大程度提高,還關注綜合職業素質的養成,如培養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高度的責任心及愛傷觀念。
師資團隊建設是高水平課程建設的基礎和保證。我校目前實行的是“一校兩附院”模式,兩所附屬醫院為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和第四人民醫院,均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我課程組依托行業,整合共享康復科與康復系醫教資源,聘請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參與課程開發與教學,以適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要求。教學團隊中臨床一線兼職教師占60%。為提高專任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課程組定期安排專任教師利用寒暑假到醫院進行臨床實踐,通過到臨床學習,保證教師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及時得到更新。通過“老帶新”,讓優秀的高年資教師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組織教師集體備課、聽課等,探討教學方法與技巧,提高教學水平。此外,重視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推薦青年教師參與教材編寫和承擔教學、科研課題,撰寫學術論文。經過近3年建設,課程組所有教師都具備高校教師資格證和康復治療師或醫師執業資格證,一支以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優秀教學團隊已經初步形成。
在課程建設中,課程組在課程評價上打破了以知識考試為主的傳統方式,積極適應教學模式的轉變,建立了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結合、平時考核與終期考核結合的考核辦法。課程總成績由平時成績(占10%)、期中成績(占20%)、技能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40%)構成。其中平時成績主要考核學習態度、出勤、作業、課堂討論參與情況等。技能考核標準與臨床實際操作標準統一,力求貼近臨床實際,學生接受教師安排的典型工作任務,采集信息,準備相關操作用具,按照標準評定步驟完成操作,得出結論。技能考核不僅考核操作和知識的應用能力,還考核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這樣的考核方式較好地保證了教學質量與水平。
根據國家精品課程要求,網絡教學平臺是精品課程評審的前提條件[2],因此課程組利用泛雅平臺建立了網絡教學平臺,上傳教學大綱、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課程教學錄像、作業系統、教學相關網站鏈接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對2016級康復治療技術3班學生網絡教學平臺使用情況的調查,我們發現,網絡教學平臺使學生知識掌握更加容易,在課后復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在網絡及時得到回復,從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復習鞏固。
今后我們將及時更新優化課程內容、知識體系,進一步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進一步完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等,編寫校本教材,不斷提升課程建設水平,以滿足社會對康復治療技術人才的要求。
我們將進一步豐富網絡教學資源,特別是微課、慕課,完善試題庫、案例庫、“在線測試”系統,開展有效的網絡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程網站的使用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持續、系統的綜合工程[3]。雖然近三年的課程建設使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省級精品課程相比,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和差距,在今后的建設過程中將繼續完善和提高,力爭使本課程建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和水平。
[1]謝幼如.國家級精品課程“教學設計原理與方法”的建設[J].電化教育研究,2005(7):28-31.
[2]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S].教發[2014]6號.
[3]張靜,喬慶,李青,等.實施精品課程建設,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J].西北醫學教育,2010(10):907-908.
G423.07
B
1671-1246(2017)22-01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