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忠
(淄博職業學院,山東 淄博 255314)
某高職院校校醫院運行機制研究
楊曉忠
(淄博職業學院,山東 淄博 255314)
結合某高職院校校醫院現狀及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校醫院進行SWOT分析,明確校醫院發展戰略,進而探索引進外部資本、資源和技術加強校醫院建設的途徑和方法,提出具有該院特色的運行、管理模式。
高職院校;校醫院;運行機制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各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而校醫院又是這個陣地中為師生健康服務必不可少的重要醫療機構,它用醫療、保健技術為師生服務,對維護師生健康、校園和諧穩定和學校建設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高校醫院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高校衛生機構功能的重新定位與轉型已悄然走到臺前,國內優秀的高校衛生機構一直在探索轉型與升級渠道,尋求高校部門與社會醫療機構之間的平衡。
當前形勢下,如何使高職院校校醫院與社會醫療機構公平競爭,求得長久發展,真正擔負起服務師生、服務教學、服務社會的責任,是亟待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1)政策優勢:作為高校校醫院,衛生部《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教育部《高等學校醫療保健機構工作規程》對其任務和職能都做了明確闡述;(2)學院社區是一相對固定、龐大的服務群體;(3)校醫院為本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可為享受醫療保險的師生提供醫保報銷服務;(4)“以師生健康為中心”“三全”質量管理等多層次醫療服務管理理念、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構建與運行給醫院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及醫療保險服務系統得到較好應用。
(1)管理體制僵化,醫療服務競爭力弱;(2)科室設置不合理,基本醫療設備陳舊,醫療環境相對閉塞;(3)醫務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未建立業務進修及培訓制度體系,缺乏系統、全面的業務培訓。
(1)師生健康保健意識不斷增強,醫療保健需求不斷增長;(2)在加強校企合作,改善醫院硬件條件及醫療環境方面的利好政策:國務院《“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明確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允許公立醫院根據規劃和需求,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公立醫院加強合作,共享人才、技術、品牌;(3)學院對醫院校企合作的重視和支持;(4)學院地處本市經濟開發區中心地段。
(1)就醫者對醫院的技術和服務要求不斷提高。由于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和法律意識的增強,就醫者對醫院的技術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有不滿意,就極有可能發生醫療糾紛。(2)學院附近專科醫院、社區醫院、私人診所及專業體檢機構不斷涌現,導致病源大量流失,競爭日趨激烈。
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我們先后對省內外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校醫院進行了調研,結果如下。
高校校醫院A近十幾年來,一直在不斷探索創新發展之路。早在2006年就大膽嘗試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合作,引進哈佛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但由于種種原因,合作未能持續下去。在該校醫院及本市衛生計生委的正確決策和努力下,于2010年1月正式并入該市某大學附屬醫院。大學附屬醫院陸續派出各科專家定期坐診校醫院,讓大學師生及附近居民就近享受“三甲”醫院的優質服務。據該院醫務科負責人介紹,在附屬醫院整體管理框架體系下,該院目前正在積極建設有鮮明專科特色的“小綜合、大專科”三級醫院,以便更好地為師生及周邊社區居民服務。
高校校醫院B為提高醫療服務能力,自2014年3月開始,與本市多家“三甲”醫院合作,聘請臨床經驗豐富、有專業特長的專家到校醫院坐診,為師生員工提供頸肩腰腿痛、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腫瘤等慢性病診療服務及心血管、內分泌等疾病的專項咨詢服務。
師生健康管理是校醫院的重要職責和工作任務。本次調研中,有3所高校校醫院設立了獨立的健康體檢(管理)中心,為師生提供全方位的健康體檢、健康咨詢和指導、健康檔案管理、健康行為干預等系列服務。
高校校醫院E為適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成立了客戶服務部。客戶服務部是集預約、健康教育、回訪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機構,真正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高校校醫院D為做好社區居民的健康管理,設立了社區衛生服務站,提供社區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危重病人現場救治及轉診,家庭病床及相關的各項服務以及傳染病防治、兒童計劃免疫、慢性病防治和監控、兒童保健、婦幼保健、老年人保健、殘疾人保健等服務。
高校校醫院B健康管理中心建立了較為成熟的教職工健康干預管理系統,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務,并專門從“三甲”醫院聘請專家進入健康管理中心開展專家門診,實現師生與專家零距離咨詢。
高校校醫院的主要職責是為師生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維護師生健康,為學校教學、科研等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健康保障。而高校附屬醫院的主要職責是承擔醫學生的臨床教學和醫學科研工作,醫、教、研三位一體是附屬醫院的基本職能。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校醫院和附屬醫院是分別設置的,但也有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條件,將校醫院和附屬醫院合二為一,兼顧校醫院和附屬醫院的職責和功能。但在運行過程中,仍要根據兩者的服務內容分別設置相應牽頭科室,如預防保健科牽頭承擔校醫院公共衛生服務職責;科教科牽頭承擔醫學生臨床實習實訓職責。
3.1.1 引進社會資本,按照一級綜合醫院標準加強校醫院建設
綜合考慮政府要求、學院辦學方針、師生員工的健康需求及醫護藥專業實習實訓要求,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加強校醫院硬件建設。在定位上不能追求功能的高、大、全,而應當從現實入手,從校企合作尋找發展突破口,分階段逐步實施校醫院硬件建設項目。
(1)對照衛生部一級綜合醫院設置標準,進行硬件達標建設。圍繞科室設置、床位數、專業技術人員、醫療設備要求,確定達標建設內容并付諸實施。(2)建設形成校醫院+附屬醫院格局,增設教室、觀摩室、會診室,為逐步承擔研討、觀摩及課堂教學,為實現“病房里建課堂”提供基礎設施,為醫護藥專業學生的見習、實習實訓提供場所。
3.1.2 進一步完善校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為校醫院的整體運行和醫療服務提供更全面、更科學的自動化管理平臺 依托學院與省遠程醫學中心建立的遠程網絡教學與會診服務系統,與醫學系(院)聯合,創建實體醫院+虛擬醫院,即開展遠程診斷,設立未來醫院。
3.2.1 校醫院功能定位 校醫院的功能定位為:承擔學校社區醫療、保健、健康管理、康復養老等綜合衛生服務。條件成熟的情況下,設立附屬醫院,承擔醫護藥專業學生的見習、實習實訓工作。
3.2.2 校醫院管理模式 以實現為校園社區居民提供集醫療、保健、健康管理、康復養老于一體的綜合衛生服務為核心目標,構建適合校醫院實際的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建議實行“校醫共管”模式。所謂“校醫共管”,即由學院和校醫院聯合成立醫院管理委員會,校醫院的運行管理實行管委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管委會負責制訂醫院章程,執行“三重一大”制度,做好醫院重大事項(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的監管。
3.2.3 醫院組織機構和業務單元的調整和改進 根據醫院合作特點,確立醫院組織機構,見圖1。

圖1 校醫院組織機構
3.2.4 建立以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為抓手的醫療質量保障機制結合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構建與運行工作,通過持續規范的自我約束、自我評價、自我改進、自我發展,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1)完善和落實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職能部門、科室質控三級質量管理;(2)實行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嚴格實行院、科兩級負責制和醫務人員崗位責任制,每年簽訂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職責;(3)圍繞改進服務態度、提升服務水平,構建并運行醫療服務質量改進體系。
3.2.5 建立科學、客觀的績效管理體系 以全面提高衛生服務能力和醫療保障水平作為績效考核的出發點,采用多維度、多指標的考核體系,避免用某一簡單的指標,如收入、工作量作為分配的唯一依據,體現公平性和合理性。
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考慮按不同崗位設立考核指標,例如,采用服務數量、服務質量、滿意度等指標按不同權重計算出績效值進行績效考核。
3.2.6 逐步開展師生健康管理工作,體現醫養結合特色 健康管理是以現代健康概念為指導,采用現代醫學、管理學理論、技術和方法,對個體或群體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評估,同時進行有效干預與連續跟蹤的專業服務。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健康效益[1]。建議醫院設立健康管理中心,組建健康管理團隊,健全健康體檢、健康教育、計劃免疫、應急救治等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基于師生健康體檢結果,建立專屬健康檔案,給出健康狀況評估,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由健康管理人員提供一對一咨詢指導和跟蹤輔導服務,使師生從社會、心理、環境、營養、運動等多個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維護和保障服務,更好地為師生提供集健康體檢、健康評估、健康咨詢和指導、健康行為干預于一體的健康管理服務。
李克強總理在威海孫家疃醫院考察時指出,我國老年人口已超2億,發展好醫養結合這一大產業,切實保障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才能讓老人安心、子女放心。因此,在做好校園社區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的同時,醫院應積極開展康復養老服務,走醫養結合發展道路,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
(1)構建“社區—中心—家庭”無縫隙連接模式。①推行簽約服務。健康管理中心與有意愿的老年人建立契約服務關系,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②定期開展健康咨詢進社區活動,以健康咨詢帶動社會關愛。安排全科醫生無償為老年人檢查血壓、血糖、心率等,現場解答老年人健康方面的問題。③對老年人定期開展體檢,系統地為老年人排查身體上存在的問題,排除老年人的大病隱患,為其在日后養老過程中更好地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質量起到鋪墊作用。④面向老年人定期開辦健康講座,針對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如糖尿病、心血管各類慢性病和常見病進行知識普及,向老年人傳遞早識別、早預防的理念。通過這些做法,扮演老年人健康的“守門人”角色,逐步實現醫養結合養老模式[2]。
(2)發揮中醫藥在健康養老中的作用。把中醫診療、中醫治未病、中醫藥養生保健、中醫藥康復醫療融入健康養老全過程,全面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針對老年人慢病防治、養生保健、飲食起居、臨床診療、康復護理、心理干預等需求,開展融合中醫藥健康管理理念的老年人醫療、護理、養生、康復服務。
3.2.7 逐步承擔附屬醫院的職責和功能,為醫學生臨床教學服務 本著服務師生、服務教學、教管結合的宗旨,建立學院教學實踐管理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力爭做到管理高效,服務高效,責任明確,確保臨床實踐教學及服務質量。
(1)設立醫院專家門診,制定醫院專家坐診制度,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吸引醫學院(系)教師到醫院坐診;(2)制定醫院專家承擔院(系)教學工作制度,逐步選派醫院專家到醫護藥專業院(系)承擔授課任務,建設教室、觀摩室、會診室,逐步承擔研討、觀摩及課堂教學功能,實現“病房里建課堂”;(3)當醫院運行及發展情況、床位數、技術理論、科研帶教能力等能夠適應臨床教學需要時,適時申報二級醫院,盡早承擔附屬醫院職能,為醫護藥學生提供見習、實習服務。
[1]柳相珍.基于慢性病的社區健康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5.
[2]劉穩,徐昕,李士雪.基于SWOT分析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11):815-817.
R197.3
A
1671-1246(2017)22-0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