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記林,吳愛蓮
(揚州市職業大學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生源質量滑坡背景下高職醫學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探討
葉記林,吳愛蓮
(揚州市職業大學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在生源質量滑坡的背景下,針對學生特點、學習現狀,結合生物化學課程特點,提出融入情感教育、優化教學內容、把深奧變通俗、與生活實際聯系、與臨床案例整合、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實行多元化考核及加強網絡平臺互動等教學策略,以達到因材施教、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的。
生源質量;高職;醫學生物化學
隨著江蘇省內高考報名人數急劇下降,各高職院校積極拓展招生渠道,提前單招逐漸成為越來越多高職院校解決生源危機的重要渠道[1]。提前單招使原來想上大學卻達不到要求的學生獲得了機會[2],使我院護理專業生源結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提前單招生源比例已接近一半。這些因素導致生源質量急劇下降,對人才培養、學生日常管理,特別是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更好地適應生源質量滑坡的特點,探索如何在這種新形式下實現高職“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筆者進行了有關高職醫學生物化學改革的初步探索,現介紹如下。
對護理專業學生入學狀況進行分析,發現大多數學生在高中階段成績不理想,學習缺乏動力,學習習慣差。但“95后”的他們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性格獨立。同時,他們入學時一般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較強。
統計發現我院護理專業高中階段選修化學或生物的學生比例不足10%,絕大多數是文科生,化學、生物學基礎薄弱,導致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程產生畏難情緒。通過對我院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進行生物化學課程學習情況調查,認為生物化學復雜、抽象,內容太難的學生有68.8%;因化學、生物基礎薄弱,對教師講授內容很多聽不懂的有62.7%。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建議:降低內容難度,知識點應簡單明了,易于理解接受;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建議:希望將多媒體教學與板書相結合;對教師的意見:講解應深入淺出、風趣幽默,多結合臨床,放慢講課速度。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現象本質的一門科學,作為高職護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習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的基礎。不論是從分子水平探討疾病的病因、發生發展機制,還是對疾病進行預防、診斷、治療、護理等,都離不開生物化學的理論支撐。但生物化學內容抽象、晦澀難懂,難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削弱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習熱情不高。授課教師如果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針對當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學情,如何因材施教,將生物化學中深奧難懂的分子機理及錯綜復雜的代謝理論轉變成淺顯易懂、形象具體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并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是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本文結合眾多教學同行的教學經驗,對本課程教學難題提出一些解決策略,以期對提升生源質量滑坡背景下高職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教學質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生物化學一直以來都是醫學基礎課中最難以理解和記憶的一門課,這讓剛進校、學習不自信的大一新生對其望而生畏,所以如何消除學生對它的恐懼感尤為重要。另外,高職單招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挫敗感較強,大多數學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教學實踐表明,課前和藹的表情、真誠的微笑能消除學生對生物化學恐懼自卑的心理。課堂上教師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和各種姿勢、動作,及時進行情感交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把情感融入其中,將“情”與“理”融為一體,創設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課后應多深入學生當中,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態,幫助他們確立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并且將目標進行分解,引導他們在完成小目標的基礎上去實現大目標,從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生物化學教學內容較多,且近年的教學改革使生物化學教學時數不斷減少,教學中如果想完全涵蓋該課程方方面面的內容,一味追求理論體系的完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專業需求,優化和調整教學內容顯得尤為必要。我院堅持以護理崗位需求為出發點,根據學生的學情和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必需、夠用、實用”為原則,以“應用”為宗旨,積極優化和調整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中,適時補充化學、生物基礎知識,將與護理專業密切相關的知識講深講透,而無關緊要的則可略講或不講,使生物化學教學與臨床護理應用緊密結合。以物質代謝為例,代謝反應錯綜復雜,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非常抽象乏味。教師在講授時應抓住關鍵應用型知識點如代謝途徑的概念、條件、特點及生理意義。
由于生物化學內容抽象枯燥、晦澀難懂,因此在遇到抽象晦澀的理論問題時,要力爭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講解。例如在講解酶的高效性是因為酶能極大地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時,根據教材中的圖示,一般的化學催化劑也可以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只是酶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較化學催化劑再低一半左右,那為什么酶的催化效率要比化學催化劑要高出107倍以上呢?學生無法理解,筆者就用生活中假設的例子來講解:假設我們全班學生就是需要發生酶促反應的底物分子,底物分子能發生反應就好比學生進行跳遠測驗。當沒有化學催化劑或酶存在時,跳遠必須超過3米(相當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才算達標(即反應才能發生);當有化學催化劑存在時,跳遠超過2.5米(相當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降低了)就算達標;當有酶存在時,跳遠只需超過1.5米(相當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極大降低了)就算達標。因此,酶極大地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就類似于極大地降低了通過跳遠測驗所需達到的標準(3米變為1.5米),實質上是極大地降低了發生反應的要求或標準,故酶的高效性是因為酶能極大地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
目前大多數學生對生物化學知識的掌握都是以死記硬背的形式記住每個知識點,主要目的是應付考試。而通過將生物化學課程與生活實際聯系、與臨床案例整合,可將生物化學理論與生活實際、疾病的發病機制緊密聯系起來,在實際應用的討論過程中,一旦將知識點與生活實例、臨床生命現象結合起來,既深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酶這一章導入時,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加酶洗衣粉和加酶牙膏作為案例,使酶的概念具體化。再如在講授膽汁酸代謝時,先展示養熊取膽的圖片,提出疑問:為何要養熊取膽?理論學習結束后再提問:膽結石的患者為什么出現怕油膩食物的現象?肥胖人群為什么易產生膽結石?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PBL教學、案例教學、思維導圖教學、微課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及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可以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生物化學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且抽象晦澀,記憶難度大。因此,幫助學生巧妙記憶很重要。例如:(1)采用類比記憶法,記憶蛋白質合成所需的生物分子時,整個蛋白質合成體系復雜龐大,可以把整個蛋白質合成過程類比成工廠生產一種產品,工廠生產一種產品必不可缺的幾大元素如工廠、機器、原材料、搬運工具、工人、能源等,而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也是一樣,工廠就選在核蛋白體大小亞基上,交通便利;mRNA就相當于機器,是產品的模板;20種氨基酸就是原材料;tRNA就是搬運原材料的工具;而氨基酰-tRNA合成酶、轉肽酶等就是這個工廠的車間工人;ATP及GTP就相當于電或煤等能源。(2)采用同音記憶法,如八種必需氨基酸,只需記住一句話“假設來寫一兩本書”,分別對應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賴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蘇氨酸。
傳統的期中期末試卷考核評價模式忽視了平時學習的考核和能力的培養,既不能準確反映教學質量和效果,也無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多元化考核不僅可以科學地檢驗教學效果,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其責任心、心理素質等[3]。課程考核應貫穿于學習全過程,應增加對學生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學習興趣等的考評。因此,我們將上課出勤態度、案例分析、實驗實踐環節、課堂提問、分組討論、任務完成表現及PPT匯報等納入總分中。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只要合理安排,以手機為載體的微信、QQ平臺必然成為高效的教學輔助工具,發揮積極的作用[4-5]。比如可以通過微信、QQ平臺在課前把微課視頻、案例等分享給學生,幫助學生做好預習;也可以在微信、QQ群進行討論互動,有利于課后交流反饋。網絡的匿名性和自由性可以讓授課教師收集到學生真實的課堂反饋,這樣教師可以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顧興華.生源危機背景下高職院校提前單招學生的現狀及教育管理探究——基于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校情況的跟蹤調查[J].科技視界,2015(32):222,230.
[2]姚遠,奚敏.高職單招“江蘇模式”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24):58-60.
[3]張翠英,溫衛中.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2):154-156.
[4]宋澤.微信、QQ網絡平臺在影像診斷學課外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3):55-56.
[5]鄭君芳,賀俊崎.微信平臺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價值的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6):58-59.
G40-057
A
1671-1246(2017)22-0066-02
江蘇省衛生職業技術教育研究科研課題基金(J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