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普春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1120
淺談國內民宿快速增長的現狀與民宿過剩
殷普春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1120
隨著國內的地方特色生活方式的流行,在國內各大旅游熱點區域目前開發民宿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旺盛。越來越多的資本為開發有情懷的酒店產品,但是隨之而來的民宿過剩現象又如芒刺在背,亟待整治。
民宿;民宿過剩
1.1 民宿發展的背景:市場需求和政策紅利
民宿發展非常火熱,其時代背景是怎么樣的?總結起來可以稱為市場需求和政策的雙推手。
首先市場需求不言而喻,目前大家追新、追意,以及追究個性化住宿體驗 的市場需求,正在飛速的增長,所以巨量的市場需求在推動民宿業的發展。另外,從政策層面來說,2015年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推動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第一個全面、系統的政策性文件,是適應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全面提升規模、品質和效益的總體部署。以及中央領導人也親自下鄉,好幾次提出要建設美麗鄉村的愿景。
政策的紅利和需求的增長是一個雙推手,推動炙手可熱的民宿業近幾年在中國大陸快速前進。
1.2 民宿特色:選址小眾化,運營非標準,產品體量小
民宿有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為什么稱之為中國特色?因為中國大陸的民宿,在表現形式和運營模式上其實跟日本、臺灣的模式都不一樣。
為什么這樣?一個根本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土地非私有。土地非私有會造成很多的結果,比如在中國大陸,大多數的民宿應該都是這種投機的投資行為,與農業的生產活動基本上是無關的。民宿主一般更注重經濟的投資回報,和家族的繼承意愿關系不是很大。同時還有另外一個現象,就是經營主體的多元化。在日本、臺灣,很多民宿都是夫妻店,一對小老夫妻就把一家民宿經營得有聲有色。但在中國,民宿非常多元化,有業主、投資方、運營者各司其職,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酒店式,或者說偏向于酒店式的一種運營模式。
另一方面,在行業規范方面,其實在中國大陸針對民宿的行業規范和法規形成了一定的空白。這也導致了在中國很多的民宿產品在品質上,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當然這可能跟中國地大物博有關系,目前還沒有一個行業規范來約束民宿行業。
最后不得不提到政府紅利推動性,以及大眾消費的跟風效應,造成了中國民宿現在從投資上更追求一種短期速效。
由于民宿具有以上這些中國特色,所以并不能完全套用國際上一些民宿的標準,來鑒定中國的民宿產品。關于白皮書對民宿的研究范疇,更想把它定義為民宿+這么一個概念。借用了這個互聯網+的意味,其實包括一些典型的民宿,也包括一些甚至類民宿的小型的精品的鄉村酒店,都在研究范疇里面。
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這種產品的特色,可以總結為選址小眾化,運營非標準,產品體量小。
1.3 供給方的角度解讀現在中國大陸的精品民宿現狀
民宿群都分布在哪里?在中國有11個區域,都是現在中國精品民宿很集中發展的區域。如果一定要挑三個地方來說的話,一個是西北的民宿集聚區,突出代表就是麗江,很多民宿的原生品牌都是從麗江發展起來的。第二個是長三角的民宿,最突出的一個典型是莫干山和杭州周邊的區域,應該說他們名副其實是中國最貴民宿的一個集聚地,和發展最成熟的一個區域。第三是海岸民宿帶,由于這些地方半島海灣很多,包括群眾的消費能力也比較高,交通又很順暢,在發展民宿方面有很好的一個先天性條件。突出代表就是廈門的鼓浪嶼區域,其實是民宿的一個集聚區。
總結來看的話,三項主要的推動力來推動這些民宿集聚區的發展,需求推動、政府推動和交通網絡的推動。
1.4 民宿存在的誤區和盲點
從產品來看,總體來說民宿具有規模小、選址精、特色強的一個特點,但是民宿在哪些方面體現了不足呢?除了一些非常可圈可點的作品以外,其實大多數民宿都面臨著缺乏核心競爭力這個比較嚴峻的問題,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和盲點。
首先就是設計至上的誤區,民宿都是設計師處于對作品的偏好所做的產品,非常注重外在的形態。而且有一些跟風者甚至把莫干山的知名民宿的樣子,照搬到其他一些地方去,形成形似神不似的效果。但是消費者對于這種形態已經產生審美疲勞之后,對于內核的追求正在不斷地提升。
第二個盲點是什么?民宿不僅僅是住宿,臺灣或者日本去體驗過民宿,那邊的民宿更鼓勵的是接地氣的活動,甚至結合當地的人文,當地的鄉村去展開的一些活動。但大多數的大陸民宿在這方面做的相當有限,把民宿的功能局限在了住宿上,這個可能也是一大盲區。
2.1 民宿消費者女性過半
這個調查,是在我們的讀者群里面做的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在長三角、江浙滬占79%。女性們超過半邊天,她們占到56%。年齡層主要是70后、80后,學歷都非常高,本科就占到71%。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多人都是結婚了的,其中有61%是結婚之后有小孩的。
2.2 最看重民宿的自然環境
62%的消費者一年出游大概2~4次,他們愿意花20%~40%的費用在住宿上,出行主要跟家人朋友。消費者對民宿選擇的機會,第一個是自然環境。這個調查其實做了三年,清新自然的室外環境始終排在第一位。做民宿們對環境的要求與做酒店不一樣,酒店外面環境怎么樣大家無所謂,只要酒店里面好,但是民宿不一樣。
但是消費者又要求民宿有比較舒適的硬件和軟件,舒適的室內居住的氛圍,還有人為藝術、設計感、隱私。包括主人,這個因素在中國大陸占的比率比較低,但是在臺灣占比非常高。也說明中國的民宿市場還不成熟,因為民宿明顯帶有主人個人色彩,很多消費者都是沖著主人去的。所以說中國這方面可能以后這個比例會慢慢提高。
怎么了解民宿?了解民宿的途徑有平面媒體,這是他們預定下單的渠道,OTA只占到了27%。這可能跟酒店不一樣,酒店這個比例要遠遠高出好幾倍。所以民宿對OTA的依賴比較小。第二個就是民宿自己的官網,這是他預定的一個渠道。
室外環境,包括室內的舒適度,還有性價比。朋友推薦很重要,交通也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因為開民宿的往往是設計師居多,大概世界上民宿一半都是設計師開的,他們比較注重設計風格,但是實際上消費者對這塊注重的比例沒那么高。
2.3 民宿的消費預算
民宿的消費預算,現在最高的比例是500~800元,500元以下的人群相對來說年齡比較小,消費比較弱一點。但是實際上500~800元的民宿跟酒店比完全不能比,一個賣到800元的民宿,投資一個房間可能不會超過20萬或者15萬。但是實際上我們發現消費者其實能接受的價格要超出他們自己填寫的范圍,一般是在1 200元以上的民宿最受歡迎。
對于品牌民宿也有一定的依賴性,就是要有一定的品牌民宿。對于服務,他們沒有太多的服務要求,只需要一種家庭式的友好、有親和力的服務。住民宿往往很單調,沒有太多的活動,他們希望形成定制,包括一些其他的活動內容。
2.4 想去住的民宿
今后大家想去的民宿,江浙滬占到39%。主要是浙江,江蘇、上海沒有多少民宿。臺灣排第二,西南排第三。西南的民宿其實不能算我們所講的這種精品民宿,往往是客棧占比較多。而且去云南的往往是以旅游為目的,不是以度假為目的。但是在浙江大家去的都是以度假為目的,所以明顯浙江的民宿價格要高于云南。
2.5 民宿存在的問題和優勢
2.5.1 民宿存在的問題:衛生不夠排第一
民宿自發發展存在很多問題,所以消費者覺得民宿要改進的地方,衛生環境條件往往可能不足,是排第一的。餐飲選擇少,這些因素也是精品民宿需要改變的。
總結有三點,民宿的選址是最重要的,你選址選對了,后面的事情很輕松。當然設計不僅僅是風格的設計,要跟環境融合,而且細節、硬件都要做好。要體現你的用心,不要禮節很強的服務,就要一種親切感。
2.5.2 民宿的優勢和亮點
民宿的三大優勢跟四個新亮點,一個是親子,一個是體驗共享。為什么莫干山的民宿那么火爆,莫干山的民宿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空間形態。都是幾間房間,加一個私密的公共空間,讓到幾戶人家可以在那里面共享體驗。歷史文化、人文等也是民宿必須要去承載的。
現在中國的民宿都會連鎖化,這與臺灣一級其他很多地方都不一樣,這是中國民宿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我們覺得民宿往往要主人在場,連鎖就會破壞這個因素,實際上現在連鎖越來越多。
對此,消費者表現出來的正好兩種決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可以接受,一種是不能接受,但是實際上這兩種態度其實是一回事。和酒店相比,民宿性價比不高。但因為現在大家對民宿非常感興趣,所以有很多人去住民宿、體驗民宿。這種現象從去年開始,也發生了變化。很多人喜歡民宿、住民宿,現在開始回到酒店了。為什么?因為民宿行業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民宿行業后面也會碰到現在這種經濟連鎖酒店同樣的問題。
民宿是一個消費者為主導的業態,并不是政府規劃出來的,也不是政府強力推的。現在因為行業非常火,所以政府也在支持。不論民宿的管理、標準,現在政策很多,我們一起推動民宿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1)民宿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真正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好民宿還是少。
(2)民宿在部分地區的過剩,比如說麗江,或者江浙一帶,都屬于同質化過剩。第一批民宿主,真正有情懷、精心設計經營的民宿主,還是客源充足,預訂火爆。
(3)面對過剩問題,已經在經營的民宿,要注意優質服務的保持,以及個性化服務的創新。
好的有吸引力的民宿需要和客人有深度的互動,對老的客人保持持續吸引力,服務好回頭客。同時民宿和民宿中客人的各類豐富活動,同時也是優質的內容,要鼓勵客人成為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民宿同時成為沉淀優質內容的載體。
對于已經進入過剩表現的民宿,意味著當地民宿消費者已經從增量市場轉入存量市場。
一方面,不僅要聯合其它民宿經營者,而且要增加該地區的整體民宿消費者數量,才能真的改善市場。但真正能做到這點,需要政府的整體協調,行業形成類似協會組織,共同聯合營銷,才能產生影響力。類似于莫干山,大家對該地區民宿的認識是整體印象式的,影響力因此更大。
另一方面,挖存量,就是搶同行飯碗。當然是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也就是差異化,民宿不能跟風,要有自己的特色,經營特定的圈子文化,吸引穩定的客戶群 。其次是精品化,爭取各方面做得比別人好。最后是標準化,要通過標準化降低成本,保證質量的穩定輸出。
最后,民宿畢竟是做“人”的生意。要從人性出發,民宿主或民宿店長一定要突出個人魅力的特色化服務。祝大家經營出自己的網紅級精品民宿,不畏過剩,共同創造出更廣闊的民宿市場。
發現和傳承。找到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好像正確答案一樣,不會只有一個了。
[1]周瓊,曾玉榮.臺灣民宿發展分析及其啟示 [J].中國鄉鎮企業,2013 (9):64-68.
[2]吳菊.游客選擇民宿關鍵之因素探討[J].島嶼觀光研究,2009,9(3):28-45.
[3]Botsman Rachel.WHAT’S MINE IS YOURS: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M].USA:HarperCollins US,2010.
[4]彭青,曾國軍.家庭旅館成長路徑研究:以世界文化遺產地麗江古城為例[J]. 旅游學刊,2010(9):59-65.
[5]張海鷗.我國旅游OTA 發展態勢探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4(2):154-160.
[6]景再方,楊肖麗.中國鄉村旅居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與模式選擇[J]. 農業經濟,2010(6):32-34.
[7]趙越,黎霞.鄉村民宿經營者經營風險感知研究——基于對重慶市鄉村旅游景區的調查[J]. 西部論壇,2010(1):85-92.
F32
A
殷普春(1979,2-),男,重慶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旅游服務與管理、酒店服務與管理、旅游市場開發與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