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楊柏芳 劉立柱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地方高水平大學特色學科建設研究
王 輝 楊柏芳 劉立柱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高水平大學是一所高等院校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伯頓·克拉克說過:“高深知識處于任何高等教育系統的目的和實質的核心”[1],學科是高深知識存在的形態,高等學校的基本活動方式,就是知識的保存、傳播、發現與應用,圍繞學科進行[2]。本文從地方高水平大學視角出發,對高水平大學特色學科建設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設性意見和建設措施。
特色學科;地方高水平大學;學科布局
1.1 辦學定位模糊,盲目攀比跟風
我國地方高水平大學在辦學目標定位選擇上存在誤區。這主要體現為:一是辦學目標定位不明確。在目標定位上,對自身的辦學條件、辦學水平、辦學質量,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方面缺乏正確的認識。在總體目標上,各高校分別提出了建設成為具有一定特色的高水平大學目標,但對自己辦學定位且依然模糊,沒有找到準確的定位。在辦學類型和層次上,存在嚴重的盲目性,出現跟風式建設學科專業,盲目追求大而全,結果忽視了內涵建設,致使教育質量下降。
1.2 學科布局不合理,特色凝練不夠
近年來地方高水平大學對學科建設工作已給予足夠重視,各學校紛紛出臺政策,增強對學科建設經費的投入,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引進和培育學術帶頭人,初步形成了學科建設的良好氛圍。盡管如此,地方高水平大學在學科建設方面,依然存在著學科建設誤區。
學科布局是“大學開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活動的關鍵和基礎,它直接關系到大學整體功能的發揮和長遠發展”[3]。一些地方高水平大學盲目追求學科門類數量,認為學科門類大而全,學科結構的合理分布,因此出現了各校之間學科專業設置趨同現象,導致了學科建設失去自身特色,也就自然喪失了學科發展的內動力。
另外,一些地方高水平大學脫離了自身的基礎條件,盲目開設所謂熱門學科和專業,致使那些基礎較好,本應著力給予培育和建設的學科和專業,卻因盲目跟風而失去發展的機會,在不知不覺中,將其原本就具備的優勢特色扼殺了。還有個別地方高校在特色學科選擇與培育上,缺少足夠的重視,盡管能看到自身學科發展的優勢,但沒有利用好區域優勢資源,因此特色優勢學科匯聚的程度也較低下。地方高水平大學應利用地域優勢,在服務和貢獻中不斷開辟自己的發展空間,通過產學研服務于地方經濟,拓展資源,提升核心競爭力,既彌補了資金的不足,也開創了特色優勢學科建設的絕佳途徑。
1.3 辦學投入不足,建設經費短缺
“高水平大學建設,強勁的財力支持是其形成的基礎和必要條件”[4]。如果缺乏政府必要的財政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學的建設發展會極為艱難,而我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家只能采取重點支持少數基礎較好的高校創建一流大學,大部分地方高校只能靠自己有限的資金進行建設,這樣導致多數地方高校辦學經費的短缺,建設之路的艱難。
就高水平大學建設經費投入而言,國家為了加強高等教育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二重點扶持一批水平高、社會聲譽號的學校,加以扶持。采取的形式就是在公開競爭的基礎上選拔,這就形成地方高校與中央部屬高校公平比拼的競爭模式,使地方高校常常處于競爭劣勢,從而影響著地方高水平大學的發展。
地方財政能力大小,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的。這也是導致各地教育財政支持能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地處邊陲的地方高水平大學,因地方經濟發展的滯后,地方缺乏足夠的經濟力量,支持地方大學進行學科專業建設,形成地方對高等教育的投入較為低下,自然造成本地區地方高水平大學的辦學經費極短缺,限制了地方大學的發展。這種狀況給地方高水平大學的辦學條件、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及科研工作造成了極大的障礙,令學校在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上舉步維艱,同時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2.1 確定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地方高水平大學是服務于地方經濟文化戰略的責任擔當者,因此地方政府制定優先發展地方高水平大學的政策,是地方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地方政府在策略上,應該篩選那些基礎條件好、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地方高校,進行重點建設,進而使地方高水平大學在服務地方經濟文化過程中,獲得持續發展,進入國內一流大學或者國際高水平大學行列,發過來更好地為地方區域經濟文化服務。
2.2 找準建設地方高水平大學的突破口
建設地方高水平大學的重要突破口是發現和創造特色。特色的形成在于“在長期服務于行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歷史積淀和行業口碑”[5],因此要以服從區域經濟為學科建設的使命,通過長期建設形成一定優勢和特色。“立足地方、服務社會是形成特色學科的有效措施”[6],因此特色學科建設是地方高水平大學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也是地方高校實現教學、科研和為什會服務的有效途徑。只有培育和建設重點學科才能形成優勢,才能實現把人才培養中的特色教育,融于綜合之中,使優勢建在特色之上實現特色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2.3 對接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培育自身特色
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應以特色見長,缺乏特色也無法成就高水平。“凝練、培育出特色鮮明的學科研究方向,構建與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學科體系,提高學科競爭力和學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7]。學科建設的特色性在地方高校辦學特色中發揮著統領作用[8]。要立足于學校自身實際情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地展開科學技術創新,使自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而實現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目標。
3.1 做好學校發展的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是自高端開始對學校發展的全局謀劃,包括學校未來發展的目標,特色發展的方向,戰略重點等。學校根據頂層設計制定實現奮斗目標的具體方案和建設思路。所以頂層設計至關重要的,有了頂層設計藍圖,方能按照建設地方高水平大學的總體要求,制定出實現的具體指標,才能將辦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計劃方案和實現措施,并步步向目標挺進,使其變為現實。
3.2 打造教育品牌,提升地方高師院校競爭力
品牌戰略是指地方高校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面向未來并確定自己的發展優勢與特色。實施“教育品牌戰略”是培養一流人才,增強科研實力的途徑之一。盡管目前關于教育品牌的“打造”,尚存在著爭議。但就地方高師院校長遠發展來看,具有極為重要意義。
教育品牌是一個自覺建設的過程,也是凸顯地方高師院校辦學特色與優勢的重要切入點,用品牌意識整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策略,提升學校的形象和知名度,具有戰略意義。但品牌的設計,必須結合學校實際來制定和打造,計劃性和目的性要精準明確,如打造學科品牌、專業品牌、課程品牌,建設人才特色、辦學特色等。通過優秀人才、特色學科及知名教師等因素,為學校獲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和普遍認可,這對學校未來的發展,實現建設成為地方高水平師范大學的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3.3 特色優勢學科是地方高水平大學的立校之本
學科建設的水平是一個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地方高水平大學在學科建設上,應瞄準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前沿,科學規劃學科發展。要使學科發展形成特色優勢必須瞄準兩個方向,一是地方區域經濟文化建設需求,二是自身傳統學科優勢的發展。在策略上,通過整合篩選基礎條件較好且與區域經濟建設關系較為密切的學科,進行重點建設,使其保持發展的內動力,同時要扶持和培育相關學科作為學科支撐,創建學科發展平臺,培育創新團隊,引進高層次人才,這樣特色學科建設方能初見成效,促進學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1]伯頓·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
[2]張德祥.高水平大學建設要重點處理好的八個關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9(6):21.
[3]胡樂樂.論國家“雙一流”建設下的大學學科布局調整[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6):4.
[4]馬陸亭.經濟全球化與高水平大學建設[J].遼寧教育研究,2001(12):18.
[5]劉志剛.行業型大學并不是天生就有特色[J].中國教育報,2011,1(5):1.
[6]彭愛萍.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建設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12(5):21-22.
[7]郭廣生.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面臨的困境與改進路徑中國高校科技,2011(11):6.
[8]王先民.論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的基本特點[J].教育與現代化,2007(4):26.
G45
A
王輝(1960,9-),男,黑龍江人,教授,研究方向:基礎數學高等教育。
楊柏芳(1974,2-),女,黑龍江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管理學高等教育。
劉立柱(1977,4-),男,黑龍江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管理學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