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航楊慧梓李杭聰王秀娥
特色短游
——旅游產品新模式
◎張宇航1楊慧梓2李杭聰3王秀娥4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人們喜歡利用假期以旅游的方式休閑放松。但有數據顯示,80%以上跟團出游的游客返程后會感到疲倦甚至身心具憊,走馬觀花式的傳統旅游模式飽受游客們的詬病。然而,一場有特色的短程旅游卻可以讓游客體驗別樣風情,真正享受旅游。本文通過對特色短游的發展優劣勢分析,提出相應建議,以促進休閑型旅游產品的開發與發展。
特色 短程旅游 休閑型旅游
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旅游消費的高速增長,推動了旅游業戰略性產業地位的確立和鞏固。據統計,2015年旅游業對全國GDP的直接貢獻為3.32萬億元,占GDP總量比重的4.88%;綜合貢獻為7.3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0.8%。旅游直接就業2798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911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隨著國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國內旅游經濟增長后勁十足。但縱觀國內旅游產品,仍存在產品服務同質化、缺乏明顯特色的問題,傳統旅游一成不變的模式、千篇一律的線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去啥也不知道”成為游客集中抱怨的焦點。景點是到了、名山大川是看了,可真正的旅游不只是為了拍兩張旅游照片,跟團出游的游客更多感受的是身心的疲倦與勞累,旅游的享受在哪里?那種身心愉悅、心曠神怡的感覺在哪里?傳統的走馬觀花式旅游產品僅僅能滿足國人對于旅游的“饑餓”感,卻不能滿足國民對于旅游的高品質享受,休閑型旅游產品成為現代人的旅游追求。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數據,中國人均GDP已達到7990美元,休閑型旅游已具備快速發展的根本條件,國內市場卻仍被觀光式旅游產品所充斥。因此,中國亟待一種創新的休閑型旅游模式,去滿足國人的需要,擴充國內的旅游市場,以促進旅游業帶來更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慢慢走,欣賞啊!”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這樣說,特色短游倡導精神的追求與心靈的體驗,讓疲于繁華都市生活的人們能夠利用短假過上幾天慢生活,以達到健其身、明其目、愉悅身心的效果,使游客真正的享受旅游。具體操作分為以下四步驟。
1.開發短線游路線,縮短長線游路線,路線需“精益求精”,將游客往返時間控制在2-3天內,讓上班族在短短的周末和節假日即可暢游景點。
2.改變傳統旅游走馬觀花的方式,轉向深度體驗,杜絕趕場式的緊張日程安排。針對不同客源推出不同的短游路線,如為情侶、家庭、老人等群體開發不同的旅游主題。
3.開展特色活動。以小游戲的方式增加游客間的互動與交流,在不同的旅游項目中搭配不同的活動,大大增強旅游的趣味性。優美的風景搭配豐富的室外活動,告別傳統旅游只觀景、拍照的單調與乏味。
4.開設定制游服務。接受顧客提出的需求,通過與顧客有針對性的問詢交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行程定制計劃書。
1.經濟基礎。國民的旅游消費支出水平與該國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息息相關。按照國際經驗來看,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時,觀光式旅游人數急劇增長,旅游消費會出現比較快的發展;當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時,休閑型旅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如度假旅游、自駕游等開始發展;而當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時,休閑型旅游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人的消費觀念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改變,人們不再拘泥于觀光式的旅游,而更加注重旅游的服務與體驗。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2015年數據來看,我國人均GDP為7990美元,大大超過了6000美元,已經擁有休閑型旅游發展的經濟基礎。目前,我國的各大旅游平臺如“去哪兒”“途牛”等網站,以及線下的各大旅行社的旅游產品還是以打包式的一車跟團游為主,忽略游客的觀景體驗。
特色短游注重游客的服務體驗,旅游形式靈活、內容豐富,可以更好地適應游客們各方面的需求。在良好的經濟基礎之上,游客消費觀念升級卻缺乏對應產品,特色短游由此脫穎而出。
2.假期碎片化。星期休假制和“五一”“清明”等節假日的分散造成人們的假期碎片化,假期一般都不會太長,兩至三天的短假不適合長途旅游。此時,短途旅游必然成為喜愛出游人們的首選。同時,短程旅游不需要游客精心計劃旅游行程和整理行裝,甚至不需要明確的旅游動機,人們在短假期內的臨時起意就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短程旅行。因此,假期的分散帶來更多的可選擇時間,使旅游具有短期性和高頻性的特征。特色短游利用短假給都市生活的人們帶來更好的旅游體驗與享受,易被大眾認可。
3.交通便利。我國鐵路以直轄市、省會城市為主要節點,鐵路網連通周邊中小城市,使城市間的交通極為便利。同時,我國高鐵技術趨于成熟,具有載客量多、速度快、正點率高等優點,機場建設也覆蓋了大部分旅游城市。多種便利的交通方式使各大城市的“一小時城市圈”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也擴大了短程旅游的可選擇范圍,旅游范圍不再局限于所居住城市,城際旅游甚至省際短程旅游同樣可以輕松實現。
1.市場推廣劣勢。特色短游需要全新的市場細分和品牌定位,在各種旅行社林立的市場中,能否定位成功、吸引并留住顧客具有較大的挑戰性。同時,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自助出游,自行規劃旅游線路而拋開旅游公司,造成一份好的旅游產品難以推銷出去。
2.旅游季節性。旅游季節性是指一方面游客可自由支配時間(即休假時間)具有相對的集中性,導致“五一”“清明”等黃金假期出現旅游扎堆,景點人滿為患的現象;另一方面是旅游景點吸引物和旅行舒適程度會隨自然氣候變化而發生顯著改變,從而會導致旅游質量的下降。短途旅游的旅行區域具有相對局限性,受旅游季節性的影響更為明顯。如北方城市秋冬門庭冷落、樹木蕭條,在城市周邊難以選擇合適的旅游景點供游客賞玩。
1.特色化旅游景點。打造旅游景點的鮮明特色,如以回顧歷史、緬懷烈士為主題的紅色旅游,以生態園、農家樂為主題的生態旅游,以健康養生、泡溫泉為主題的休閑旅游,以欣賞山水親近自然為主題的自然旅游等等。通過鮮明的特色且有針對性地吸引顧客的目光,讓游客在紛雜的旅游產品中挑選出自己更向往的旅游方式。
2.建立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溝通協調機制、服務質量管理機制等合作體系,聯動全區的合作,使區域內旅游資源共享,實現各區域特色互補,共同推出短程旅游線路。短程旅游路線的開發必然涉及多個部門,如農業、林業、交通等部門的共同組織協調,跨區域的旅游也需要這些部門的溝通和相互合作,景區的交通狀況、緊急救援服務、景區的基礎設施等等信息資源需要及時共享才能使旅游資源被合理利用。同時,還需要服務質量管理機制的監督和策劃,從旅游吃、住、行、娛各方面確保給游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保證旅途的舒適性。
旅游業是發展極為迅猛的新興產業,素有“永遠的朝陽產業”“國民經濟提升的催化劑”之稱,為我國的經濟及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積極作用。近年來,人們對于旅游的熱情居高不下,且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消費觀念的轉變,游客對旅游產品的要求愈發挑剔,短程化、休閑化成為大家選擇旅游景點的趨勢,旅游產品的附加服務愈來愈受到大家的關注。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旅游產品必須作出相應的突破,只有符合大眾的期望,才能保住勢頭更好更快的發展。因此,具有特色的短程旅游因時而生,將成為大家追逐的旅游新趨勢。
(作者單位:1.3.4,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沈陽理工大學研究生學院)
責任編輯:張永輝
注:本文受2015沈陽理工大學校級項目“慢慢走短游服務有限公司”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15jg004);王秀娥為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