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晨 鄭 帥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德州 253000)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的就是大學生在學校就讀的時候,對于未來畢業以后的職業做出一定的規劃。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之前,要對于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性格等各個因素進行綜合參考。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盡早做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明確自身提升和學習的目標,更加有針對性的提升自己,有助于將來畢業的時候更好的適應社會。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深化階段,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比較大。所以高校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學生盡早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加強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面對當下嚴峻的就業壓力,政府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以此來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的發展。高校應當加強對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觀念。根據相關的調查和研究來看,高校加強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能夠引導學生在畢業以后主動創業,幫助解決社會上的就業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未來的道路,而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基礎是對自身能力和道路的確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以此來幫助解決學生在創業當中的困難,為學生們拓展創業的道路。
第一,職業規劃教育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來說有比較顯著的現實意義。大學生在進行創業之前,首先要依賴于對于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如果能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正確認識自身的能力,大學生才能根據自己的綜合素質決定創新創業的方向,努力抓住創新創業的能力,全力以赴自己的創業事業。當前的創業環境還不是非常成熟,所以除了必要的膽量之外,還有具備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和智慧。
第二,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正確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對于一個人來說,職業生涯規劃隨時都會發生變化。尤其是在校期間的大學生,對于社會環境還不夠熟悉,所以做出的職業規劃相對來說是不成熟的。所以大學生在走上社會一段時間以后,職業生涯發生一定的變化也是可以理解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其中一個作用就是幫助大學生能夠進行一番職業方面的探索,對于未來能夠科學規劃,保證良好的心態。將已經制定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根據社會環境和自身的認識進行不斷的調整,以此來適應外界的變化,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
我國各個高校都根據國家的要求。紛紛開設了相應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于學生的職業規劃進行了專業性的指導。但是筆者認為當前國內部分高校所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一定問題,首先表現在教育理念不能夠做到與時俱進。當前部分學校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與重視,教學的方式比較傳統,教學效果不明顯,對于學生的幫助比較小。很多學校的職業規劃課程都只是向學生普及理論方面的問題,對于社會就業困難的深層次原因沒有明確的認識和闡述,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概念也比較模糊。其次是部分學校負責職業規劃課程的教師沒有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是將課程的內容進行簡單的講授,將學生就業的責任推給學校或者是輔導員。還有一些教師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沒有足夠的信心,不相信學生創業的能力和才華,所以開展課程的積極性不高。當前社會創業機會豐富,抓住機會,才能真正施展學生的能力。但是當前部分高校的教師對于創新創業的認識不正確,教育觀念有偏差,認為學生就應該到社會上尋找一份工作,踏踏實實的做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實現一個大學生的價值。但是實際上創新創業與就業相比,二者沒有地位和價值上的差異。
另外,就是在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學的時候,很多教師被理論知識所禁錮,所以沒有很好的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或者說沒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提升學生創新和創業的能力。造成了大學生雖然在學校里完成了職業規劃和創新創業的相關課程,但是實際上對于自身的創業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幫助。
根據當前針對高校就業創業和職業生涯規劃教師的現狀研究來看,大部分的學校擔任相關課程的老師不是專業人士,主要是一些年級輔導員,或者是剛剛應聘到學校教師崗位的年輕人。這些老師本身在社會上的就業創業經驗就比較缺乏,學校也沒有安排專門的就業創業教師能力培訓。所以部分教師表現出理論知識匱乏,實踐能力比較差的情況。只是在課堂上講解簡單的理論知識,再加上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所以教學效果不佳。部分高校為了能夠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聘請了社會上的創業人士和企業家來到學校做相關的指導,但是這些社會人士本身缺乏教學經驗,所以實際的教學效果也不理想。
為了能夠幫助學生的創業打好基礎,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全方位素質,從不同的角度來啟發和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心,要相信社會大環境給予創業者的機會,培養內心創業的潛意識,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創業觀念。
筆者認為,擁有創新創業的能力,制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大學生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校創建一個學生鍛煉和嘗試的平臺,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的建立就是為了學生能夠有機會進行相關的訓練,進一步了解社會的需求。首先學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企業為學校提供場地和相關的設備等,學校為企業提供人才和創新技術動力,為學生打造實習平臺。其次是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到社會上去尋找機會,進行創業方面的嘗試,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與能力。
筆者認為在校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活動,能夠幫助有創業理想的學生邁出創業的第一步。比如可以定期在校內舉行創業成功人士的相關講座活動,讓學生能夠零距離接觸創業人士,與創業人士進行交流,借鑒對方創業的經驗。另外還可以創辦一系列與創意有關系的主題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對于創新和創業團隊,學校應當給予充分的支持,在學校的創業園區單獨提供相關的場地和指導。對于在校期間創業有一定成果的學生,學校可以予以一定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廣泛在校內宣傳創業學生的相關事跡,以此來影響和帶動更多的同學盡早做出職業規劃,加入創業大軍。
創新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對于理工科學生來說,在平日的學習中接觸到各種實驗比較多,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于實驗進行探究。傳統的實驗教學僅僅是培育學生對于實驗操作和認識的能力,新時期,創新實驗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們開發自己的創新思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實驗,深入研究實驗相關的價值,與團隊進行協作,完成創新實驗報告,實現自身創新思維的培養過程。
[1]王艷麗,唐滋貴.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養成的因素調查與分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7(09)
[2]李容容.淺析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05)
[3]班蘭美,黎志健,張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03)
[4]張革華,惠海旭.創業教育之于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價值審思[J].湖北社會科學. 2013(03)
[5]唐根麗,王艷波.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路徑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