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潔
(天津職業大學,天津 300410)
高校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培養場所之一,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其所營造的文化氛圍和生活環境對于學生的身心變化起著重要作用。隨著近幾年,高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學生呈現多元化特點,學生心理狀態健康水平呈現下降趨勢,這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其面臨著更高更嚴峻的挑戰。如何本著“育人為主,管理為輔,服務為根,自主為本”的理念,既能應對心理危機突發事件,又能將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每一名學生,是當今高校心理教育的重點,也是難點。
學生心理狀態是影響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學生心理狀態也是極易發生問題的部分,而且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復發性等特點。學生的心理狀態不僅直接關系影響學生的切身利益,還會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和校園的安全穩定工作。隨著高校頻頻發生學生跳樓自殺等極端事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也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如何評價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發現學生的心理異常現象、如何避免或者是處理學生突發的心理危機事件,都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困擾高校的一系列難題。本文從學生管理工作的角度出發,就學生現在的心理狀態水平進行分析,提出可實施的教育辦法。
學習是大學生活的中心內容。同中學的學習相比,大學教學內容專業性強,難度大,要求有靈活的學習方法,競爭也更加激烈。當前,在大學生當中存在的學習心理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習動機的偏差、厭學情緒和考試焦慮3個方面。學習動機的偏差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動機過強;二是缺乏學習動機。厭學情緒則主要體現在缺乏計劃性、學習熱情不高、缺乏堅持性等方面。考試焦慮則主要表現為:考前緊張、恐懼、心煩意亂、喜怒無常、無精打采;腸胃不適、莫名的腹瀉、多汗、尿頻、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維遲鈍、學習效率下降。
情緒是個體心理活動的組成部分,是個體對外界刺激是否滿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而引起的一種主觀體驗。這種體驗滲透于人們的一切活動之后。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主要有焦慮、抑郁、冷漠、憤怒、嫉妒。焦慮主要有神經性焦慮、現實性焦慮和道德性焦慮3種,這3種類型的焦慮不是單一的,有時兩種焦慮混合起來,有時也有可能是3種焦慮混合起來。抑郁是一種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消極情緒,常常伴有厭惡、痛苦、羞愧、自卑等等。冷漠是一種對人對事不關心、冷漠的消極情緒體驗。憤怒是當愿望不能實現或為達到目的的行為受到挫折時引起的一種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嫉妒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不良情緒,原因主要有外表、成績、能力、物質條件、戀人和運氣等。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誤區既有觀念上的,又有行為上的。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一是被動封閉。體現在“不需要和別人交往”和“缺少行動”,有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是成年人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有的大學生想建立更廣泛的人際關系,想結交更多的朋友,但是缺少現實的努力。二是他人中心取向。體現在“人際關系好就是被所有人喜歡”和“好人緣就得有求必應”兩個方面。三是以自我為中心。這類學生在與他人交往時,往往從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出發,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得失,不注意別人的需要的感受。四是社交焦慮。這個是大學生人際關系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其表現是對某一種或多種人際處境有較為強烈的憂慮、緊張、不安或恐懼的情緒反應,有時會有回避行為。
首先,利用輔導員的優勢資源,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通過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取得大家的信任,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以此深入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歷程。其次,通過學生骨干和院系的心理安全網絡圖,以及每周上交的班級心理狀況晴雨表,了解掌握反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再者,在學生中建立廣泛的信息傳遞網絡,通過網站、論壇、電子信箱、QQ等途徑拓展傾聽學生新聲的渠道,建立開放式的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同時對收集來的信息及時進行匯總、分析、鑒定和反饋。最后,在通過每月約談心理臺賬中所列學生,了解心理關注學生的狀態,以避免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此外在信息反饋工作中,要建立起學校、家長和專業咨詢機構之間相互聯系與溝通的工作機制,作為輔導員,要經常與心理咨詢的專家和老師進行交流、溝通和學習,以彌補自身對心理專業知識的匱乏。
我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善于發現學生中出現的異常心理現象,如,近期在學校言行和情緒表現有些異常;近期家庭或學校生活中遇到重大事件;部分留守學生和單親家庭子女因缺少親情而心理異常;成長經歷中有過輕生的記錄,最近生活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無力解決;在心理測試中處于異常者。對于有上述表現的學生我們應把他們作為關注的重點,及時發現和掌握學生面臨的變化和危機;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保護和干預;及時向有關人員匯報情況;及時疏導或轉介,把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以減少和避免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新生入學之際,利用海報、櫥窗等多種載體宣傳心理健康基本知識,著重介紹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詢地點、預約電話、值班安排、服務范圍、特色活動等基本信息;并建議配備專職心理咨詢教師,專職于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通過校園廣播、社團活動等形式,傳授心理調適方法,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強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悅納自己,善待他人。
適時安排心理發展輔導員接受系統培訓,不斷提高基本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同時開展普惠性的心理知識培訓,不光是專職心理教師,還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或者是學校的專業教師,都應該參加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旨在通過培訓使專兼職教師具備發現問題,及時介入問題的能力,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
建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可以定期為學生開放心理健康中心的設備,讓學生體驗,拓展學生的知識,增強學生的興趣。學生對于心理談之色變,主要原因是因為不了解心理學,不知道心理疾病與我們的生理疾病一樣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通過開放心理輔導室,讓學生走進來融入心理學的海洋,普及心理教育,提升學生心理狀態水平。
出臺制定完善的班級心理委員培訓管理方案,建立暢通的安全網絡,進一步落實班級心理狀況晴雨表的上報工作,做到按時了解學生心理狀態。
[1]陸洪,宋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發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
[2]王能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J].知識經濟,2016(16):122.
[3]熱依汗·肉孜.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教師,2016(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