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愛枚
(寧遠縣第一中學,湖南永州 425600)
美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千百年來共同傳承延續的精神產物,美術作品涉及到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自然景觀、宗教信仰、飛禽走獸、人物形象等等都是美術作品的題材。如今世界科學經濟發展迅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多元的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沖擊較大,如何重建傳統文化,增強年輕一代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是教育工作者重點研究的課題。在美術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和道德修養,凈化學生心靈,還能夠增強學生對傳統藝術的關注,使學生產生保護民族藝術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下面談談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中國傳統藝術文化。
美術課堂是教師傳授美術知識,滲透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途徑,美術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知識主要載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課堂和教材的利用和挖掘。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中每一課中的欣賞圖畫進行挖掘,找到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藝術,在課堂教學中逐步滲透給學生,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審美感。人教版高中美術課本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作品,瓷器、陶器、兵馬俑、青銅器、玉器等等,這些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文化作品,是我國寶貴的財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重對這些作品的背景進行深入挖掘,找到其中有價值的意義,在教學時傳授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
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當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能夠更加形象的感受到文化的價值和意義。比如,教師可以結合當地文化情況,討論名人畫師,探討古代當地文化的發展淵源。在進行中國繪畫欣賞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名畫的高清圖,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和分享,讓學生通過觀賞古代名畫,了解古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獲得別樣的人生感悟,促進自身的情感體驗和發展。這樣一來,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擴展,對于美術學習將更加有興趣。
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美術教學課堂,在課堂上開展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現代藝術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形象感和理解能力。為了讓學生在美術課堂學習中獲得不一樣的審美體驗,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過程中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以此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曾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比如在講到“兵馬俑”時,教師可以通過搜集影視視頻資料,將秦長城、秦朝兵馬俑、秦朝壁畫、秦朝錢幣等代表性文化作品進行展示,用一系列形象生動的作品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深刻的印象和了解。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結合當地著名的文化傳承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對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并且能夠使學生近距離接觸傳統文化。高中生由于課業壓力較大,對于一些能夠開拓視野放松心情的實踐活動往往十分感興趣,在實踐過程中十分用心探討,同時表現出對傳統文化的敬佩和自豪。對于這種樂于實踐的活動和學習機會,學生十分愿意參加,并且能夠在活動中表現積極。在實踐活動中,民間傳統美術作品往往會有濃厚的當地風格,學生在學習時面對本地文化,往往能夠產生興趣和自豪感。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工藝品的制作和研究,比如年畫、泥塑或者剪紙等等,學生可以動手實踐創作自己的作品,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評比,讓學生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了解傳統文化。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國土遼闊,文化傳承博大精深,不同的地區有著各自獨特的文化藝術種類。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秉承著包容的教學精神,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向學傳遞優秀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學生創新,在教學中把握文化核心內涵,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審美態度,在學習中取精華,棄糟粕,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包容創新的心態面對我國的傳統文化,讓文化發展能夠與時代潮流相結合,并且衍生出新的文化內涵,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當今時代,傳統文化正受著外來文化的猛烈沖擊,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都在發生一定的變化,傳統文化中由于精華糟粕并存,導致學生疏于觀察吸收,認為傳統文化等同于封建文化,這是不正確的態度。真正的文化核心是不會隨時代變遷而消失,而是應當結合傳統文化進行發展和創新,使傳統文化藝術在新的時代煥發出不一樣的光彩。以2008年奧運會火炬手柄處的“祥云圖案”為例,自古以來中國就對“云紋”有著特殊的喜愛,祥云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較為有代表性的一個符號,與高云火炬相結合,不但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也是藝術之間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地大物博,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種類百家爭鳴,留下了錯綜復雜的文化傳統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因此,在面對傳統文化時,教師和學生都應當以一個寬容的態度去看,去接受,以寬廣的胸懷去參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么可以不認同文化中的一些內涵,但是可以以包容的心態去感受,這樣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多樣性和多元化性質才能得以保存,在教學中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傳統文化中的爭議向來不少,尤其是不同地區的文化形態各異,另外不少當地民俗文化本身也是屬于爭議頗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選擇地進行教學,剔除文化中的糟粕,將積極健康的一面呈獻給學生,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
創新是所有文化的生命,因此要想將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真正的傳承下去,必須經歷創新和發展。美術教學中也不例外,教師應當結合時代,使用高科技的手段將民俗文化進行信息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吸收,從而推動傳統藝術文化的發展。
總而言之,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在當今的世界文化潮流中煥發著自己獨特又耀眼的光彩,我國既是文化接收大國,同樣也是文化輸出大國,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得到了很多國家地區、世界各民族的認可和喜愛,比如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等文化體現。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在當前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將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滲透到教學之中,為我國優秀的傳統藝術文化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楊思杰.新時期美術教育教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J].中國教育學刊,2015(4):43-47.
[2]張彥東.繼承傳統文化弘揚大美精神——淺談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學周刊,201(15):215.
[3]范振飛.試析如何在高中美術教育中滲入中國傳統文化[J].美術教育研究,2013(8):133.
[4]楊仁毐.如何在高中美術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藝術文化[J].美術教育研究,2011(1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