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
(睢寧縣嵐山中學,江蘇徐州 221200)
淺談農村“學講計劃”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魏青
(睢寧縣嵐山中學,江蘇徐州 221200)
“學進去,講出來”活動計劃的提出,對于培養中學生英語語感和對話能力、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無疑是一項創新之舉,其對改善中學生英語教學模式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學講”活動中,可結合合作式教學方法,通過對班內學生分組形成幾個學習集體,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相互之間可以對知識點進行充分交流和表達的環境和平臺,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在學生中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環境有著積極的作用。
農村;學講計劃;合作式教學;初中英語
“學講”方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主要方式,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教學組織,以“學進去,講出來”作為學生學習目標的、以促進教學目標順利達成的課堂教學方式。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思主張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學講計劃”正是對這一理論的教學實踐。教師的作用不在于“教授”,其任務是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自我展示和相互交流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習環境,激發學習潛能,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肯定了學生這一學習主體的重要性,其創新模式和教學模式值得肯定,并已在多地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對于農村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因教學設施、教學環境及學生英語基礎都相對較薄弱,學生們更需要參與到教學活動體驗中,傳統教學中的“教與聽”遠不如用啟發式教學以喚醒其學習興趣、學習潛能、學習思路、學習習慣等學習主體行為。所以,“學講”方式更有益于農村課堂英語教學,應在農村實踐初中英語教學中積極探索,在實踐中促進“學講計劃”發揮更大作用。
合作式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學習過程由個體行為轉變為集體行為。在教學中,在老師引導下,學生分成了若干小組,帶著問題學習,針對教學要求相互間進行知識點的熟悉和了解,他們或就疑難發問,或就問題進行解答,或共同探討學習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了寶貴的學習方法的引導、學會了對學習思路的正確表達、思維交流和學習目標的達成。這與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被動地吸收知識,卻沒有充分表達和參與的機會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特別是農村中學英語學習環境,更需要這種互助、互動和互生的參與式學習,更需要這種學進去、講出來的體驗和平臺。
但在合作化學習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合理分組,即老師對學生分組時,要考慮每名學生的英語基礎、性格、特長、學習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同時做好男生、女生、優生、差生、性格內向及性格外向者合理均衡地分到每一個組,以保證每個組的合作學習能力均衡,并保證為每個小組競爭、打分的公平。二是分工明確,即對各組學生進行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以保證每名學生都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帶動每名學生的進步。三是落實獎勵,即對各小組在合作學習中的成績、得分、組員合作狀態等各項內容進行綜合打分后勝出的小組,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以激勵學生對合作學習的參與積極性和優秀表現。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 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競爭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同學間相互尊重、互助溝通的能力以及培養其團隊競爭意識及集體榮譽感。這些都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帶給學生的,會對學生今后綜合素質提升帶來積極影響。
在初中成長階段,學生都具有良好的競爭意識和團隊榮譽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最大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激發其學習潛能,教師要做到分工明確,可在各小組中根據每名組員的優勢和性格特點,指定組長、學習委員、組織委員和紀律委員,并明確每個人在推進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職責。這樣,每位組員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按照教師學習思路的引導,主動帶著問題與同組學生進行探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過程,會激發出學生自己平時都沒有意識到的內在潛力,而這種潛能的激發,對于學生今后綜合素質的提升將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做到了各類學生的均衡分配,會使各小組具有均衡的學習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點,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向基礎好的學生請教,在詢問的過程中學習其值得借鑒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這一點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在給其他組員答疑解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能力、講授能力均能得到進一步梳理和提高,特別是對基礎知識的重新梳理,對其自身也是一次很好的復習過程。
通過開展合作式教學,實現教師由“講”到“引導、啟發、組織”的角色轉變。在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師是傳授者,要按照教材為學生一一講解各知識點,學生只是被動地聆聽和吸收,而較少有參與教學過程的機會。教學形式呆板,教學手段單調,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體現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安排、啟發思維、引導思路方面,是有的放矢,有所為有所不為。他只需在恰當的時候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發和提示,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入學習、探究,直到教學目標的達成。二是教師對課堂的掌控,“學講計劃”的小組合作學習,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知識難點進行交流,但教師要密切關注每一小組的學習狀態和進度,及時為其營造高效的學習氛圍,推進合作學習有序進行。三是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在以往教學準備中,教師備課只需圍繞教學大綱,梳理各知識點,并講授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無法很好地兼顧到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在“學講計劃”下的合作式教學中,老師的課前準備都要突出學生這一主體,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在主動的探究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四是教師在教學中的能力,在推進“學講計劃”進程中,教師較以往的課堂教學需要在課前準備上下更多的功夫,用更多的心思,才能很好地組織好分組合作學習。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方面,教師還可以借助豐富的多媒體教學、創設情景教學等方式,將單調的課堂教學變得更有趣味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分組合作學習及目標的達成。
通過開展合作式教學,實現學生由“聽”到“說、問、講、答”的角色轉變。對照以往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表現在學生的狀態,從被動機械式的灌輸,到參與合作學習,學生的角色實現了如下轉變:一是成為教學過程的參與者,在參與過程中,學生要行使好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職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組員間相互的交流和互助,對各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會更加扎實透徹,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充分實現了“學進去”。這個過程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消化知識點的重要階段。二是成為教學活動的體驗者,在“學講”過程中,學生會充分啟動自己的聽、說、讀、寫各個感官,在提問和解答過程中,對各知識點進行了消化,實現了“講出來”。這一過程,也是學生通過思維的梳理更加全面、細致地掌握教學內容的過程。三是成為教學活動的推進者,體現為學生對于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分工職責,通過行使學習引導、紀律維護、成績統計、氛圍營造等職責,成為教學活動的推動者。這種推動會帶給學生全新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成就感將是推動其積極推進教學活動的最大動力。
[1]周俊.基于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2(37):100.
[2]徐紅.合作學習在實踐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1(10):16-18.
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5(a)-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