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行舟 段華慶
贛南醫學院護理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
“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工作優化對策探析
汪行舟 段華慶
贛南醫學院護理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
高校工會作為工會的重要內容,對高校政治建設和高校職工權益的維護起著重要作用,研究“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工作優化對策不僅能夠有效提高高校工會工作水平,而且對高校工會工作的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有著深刻意義,因而,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與闡述,并提出相應對策。
“互聯網+”;高校工會工作;對策
工會是我國政治建設過程中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推進力量,能夠有效維護基層職工的合法權利。在互聯網環境下,互聯網技術已經普及到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日常工作當中,很多高校工會都開展開展信息化工作,但是,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經驗不足,互聯網環境高校工會工作中在監督機制、信息化服務功能、網絡互動平臺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高校工會探索互聯網技術的科學運用方法。
高校工會是高校黨委組織領導下的職工自愿參加而形成的群眾組織,在高校黨組織工作中發揮著輔助作用,是聯系高校黨組織領導人員和職工群眾的橋梁,也是促進高校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并且,高校工會是職工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對高校職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高校工會的職能主要包括參與職能、維護職能、建設職能和教育職能。首先,從參與職能方面來說,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廣大教職員工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身心健康成為教職員工的重要需求。隨著政治體制的發展,高校教職員工的民主意識越來越強烈,很多高校教職員工都具有參與學校管理、參加學校監督的意識。而以教師群體為主的高校工會的主要工作任務便是參與高校的改革和建設,與高校領導人員共同參與事務管理,進而促進高校的發展[1]。
隨著高校教職員工的公務參與意識的提高,高校工會積極參與和諧校園的構建,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其次,從維護職能方面來說,高校工會需要維護高校職工的合法權益,這是由高手工會的性質決定的,也是高校工會的重要職責。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工會應主動依法維權,堅持以職工為本的工作理念,積極關注高校的重點工作和高校職工的實際需求,積極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幫助高校職工解決困難。另外,高校工會需要維護高效工作的正常開展,保證高校的正常運行,積極消除高校內部存在的不穩定因素,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再者,從建設職能方面來說,高校工會應積極參與校園建設,鼓勵職工高質量完成工作,提高教職員工的科研積極性,與教職員工合力構建和諧校園。為此,高校工會應積極加強職工人員隊伍建設,重點培養德才兼備的教職員工,不斷提高教職員工的職業素質和道德修養。
高校工會應積極開展文娛活動,豐富教職員工的業余生活,滿足教職員工的精神追求;最后,從教育職能方面來說,高校工會要加強對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教育,促進高校的學風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2]。為此,高校工會需要開展思想教育,培養趙志工和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提高職工和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并且,高校工會應積極營造濃厚的教育氛圍,引導職工和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增強職工和學生的學習意識。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化管理已經被廣泛運用到各個行業之中,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產生的深刻影響[3]。為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高校工會應積極重視信息化的發展要求,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改變傳統高校工會的工作模式,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具體來說,高校工會應積極建立網絡管理平臺,加強對高校職工信息的搜集,建設高校職工信息數據庫,充分了解高校職工的工作信息和高校職工的需求信息。并且,高校工會應加強與其他學校部門的合作,強化職工信息資源共享,形成高校職工管理合力,優化高校職工管理效果。此外,高校工會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來精簡行政機構,壓縮機關編制,減少工會行政人員,采用信息化技術處理繁瑣的工會事務,減少工會工作中的資源浪費,提高工會的工作效率[4]。
首先,部分高校工會在工作中仍采用傳統的單向服務模式,導致高校工會領導人員缺乏對信息化的了解,沒有積極學習信息化技術和信息化的工作方法,缺乏信息化的服務功能;其次,大多數高校工會工作人員存在著的較大的年齡差異,很多年紀較大的工會工作人員沒有接受過信息技術教育,不會使用多媒體設備,無法運用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化服務工作[5]。另外,部分高校工會工作人員存在的兼職現象,兼職的工會工作人員沒有將全部精力集中在工會工作上,也沒有認真探索信息化服務的優化方法,工會工作人員的信息化能力不足。
雖然,隨著高校工會的發展,大多數高校都設置了工會活動室,便于高校工會開展活動。但是,由于受高校工會人員結構的限制,高校工會活動室的利用效率較低,很多活動時都形同虛設,甚至有些高校的工會活動室變成了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導致高校工會工作人員,由于缺乏活動而失去相互交流的機會,高校工會工作人員互動較少。在傳統自上而下的工會工作模式下,大多數高校教職員工都是被動參與工會活動,很多高校職工都認為工會的工作與自己關系不大[6]。這表明,高校職工在高校工會中沒有話語權,話語地位缺失,挫傷了職工參與工會活動和工會管理的積極性。
現階段,很多高校的工會工作中存在的工作刻板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職工對工會的信任,導致很多職工認為工會工作只是進行領導講話,開展節目活動等,忽視了高校工會對職工權益的維護,缺乏工會職工權益維護工作的監督[7]。部分高校工會沒有真正落實教代會的審議意見和各項決議,缺乏對職工建議和反饋的重視,一位以權威者的姿態來進行職工管理,導致高校工會工作缺乏民主監督。部分高校工會工作仍采用傳統的工作方法,職工沒有參與到高校工會工作中,導致高校工會缺乏活力。
高校工會應加強對信息化發展的重視,加大信息化發展的力度,強化對信息化發展的宣傳。為此,高校工會應將信息化發展納入工會工作戰略規劃之中,制定工會信息化發展的科學方案,明確工會信息化發展的目標,將工會信息化發展提上日程。并且,高校工會應加強對信息化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對工會信息化發展的資金投入,購買充足的信息化設備,積極引進信息技能和信息素養較高的工作人員,加快校園網絡建設,優化高校工會信息化發展的環境[8]。高校工會應積極利用網絡平臺宣傳我國的方針政策,加強教職員工對我國方針政策的學習,提高職工群眾的理論水平,優化高校工會工作。
首先,高校工會應積極優化工作人員結構,調節工會工作人員的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積極引進年輕的、既有信息技術能力的工作人員,提高高校工會工作人員隊伍的信息化水平;其次,高校工會應加強對工會工作人員的網絡技能培訓,組織工會工作人員定期參加業務培訓和信息網絡知識培訓,領導工會工作人員不斷學習新的網絡技術,了解工會網絡平臺再運用方法,使工會工作人員掌握基本的掌握基本的手段,進而提高工會工作人員的信息化能力;再次,高校工會應積極開展工作人員的網絡技術專題培訓,通過網絡在線學習開設工會工作人員網絡知識課程、網絡技術課程、網絡平臺課程等課程欄目,提高工會工作人員的網絡技術應用[8]。高校工會應積極鼓勵工作人員使用微信微博等網絡交流手段與教職員工進行日常交流,開展信息化的工會工作,不斷提高工會信息化服務水平。
工會網站是高校工會開展工作的窗口,也是高校工會的重要工作載體,能夠加強工會工作人員與廣大教職員工的聯系交流。為此,高校工會應加強工會網站建設,保證工會網站信息的充足性,滿足高校職工的信息需求[9]。首先,高校工會應積極構建實效性的網站內容,及時更新網站頁面,將高校單位領導和黨組織的重要決策重要政策以及重要講話等第一時間上傳到工會網站上面,為職工提供即時性消息;其次,高校工會應積極開展特色網站建設,開設職工論壇、留言板、在線互動等板塊,加強工作人員與職工的在線交流,為職工提供網上信息咨詢、在線答疑、提案征集等服務;最后,高校工會應積極構建實用性網站內容,加強工會職工信息數據庫建設,積極為職工提供實用性的信息資源,加快信息共享,提高高校工會信息服務質量。
首先,高校工會應積極構建網絡化信息平臺,開展網絡化交互信息傳播。為此,高校工會應積極在網絡平臺上向職工宣傳我國的各項政策規定,在網絡平臺上向職工宣傳我國的各項政策規定,并及時發布各項工會活動,鼓勵職工參與。并且,高校工會應通過網絡平臺向職工征集相關的活動方案和活動建議,提高職工的參與性,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進而加快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設;其次,高校工會應積極開展網絡化監督評價,設計網絡問卷調查,讓職工通過網絡平臺對高校工會部門和領導的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加強職工對工會工作的民主監督[10]。再說,高校工會應積極通過網絡平臺公示工會的活動經費、政策決議、管理措施等,提高高校工會的透明度,便于高校職工監督。
首先,高校工會應積極搭建網站維護平臺,利用網絡技術開辟工會維權的新陣地,強化學校與職工的溝通。為此,高校工會可以建立職工網上維權系統,積極整合高效的維權資源,不斷拓展職工福利領域,運用網絡技術改進維權方法,探索網絡維權的新途徑,進而提高高校工會維權水平[11]。并且,高校工會應加強對網絡信息資源的管理,保證科學化的網絡信息資源傳輸,積極完善網絡維權系統,優化維權機制;其次,高校工會應積極構建網絡化法律服務平臺,加強對職工的法律教育,教育職工學會運用法律武器進行自我保護。為此,高校工會應在網站法律服務平臺上及時發布職工維權法律信息,開設職工法律咨詢服務,便于高校職工的法律信息查詢和法律問題咨詢;最后,高校工會應積極豐富網絡維權相關信息,滿足職工的維權信息需求[12]。所以說,高校工會可以在工會網站上設置職工法律職工維權中心欄目,加強對維權職工的信息服務。
[1]趙利青.網絡信息化環境下高校工會工作的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4,11(1):22-23.
[2]帥榮梅.高校工會對教師文化建設的作用探析[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4,22(1):39-42.
[3]黃玉華.論高校工會與教書育人[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12(6):113-114.
[4]趙曼莉,曾志潔.試論高校工會工作的新思路[J].中國冶金教育,2015,19(6):4-6.
[5]劉志和,商奎.淺論新時期高校工會工作[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5,19(6):4-6.
[6]張友蘇.高校工會目前的任務[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8(5):40-41.
[7]禹麗華,尹檢龍.入世后高校工會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中國工運學院學報,2015,15(4):96-98.
[8]田素安.芻議高校工會的建設和發展[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12(3):40-41.
[9]禹麗華,尹檢龍.論高校工會在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6,21(4):196-198.
[10]曹曉愉,劉顯武.試論高校工會在科技人才創新能力培養中的作用[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32(5):12-13.
[11]劉亞靜.要充分發揮高校工會的參與職能[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4):8-10.
[12]荊鳳蘭,湯海新.高校工會在校務公開中發揮作用問題的思考[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36(5):14-16.
D412.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