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昱漾(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研究
□郭昱漾(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我國體育教學的起步比較晚,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體育教學的課程發生了變化,在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不少的問題,與現代大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不符。體育運動對強身健體和提高文化課的學習效率有重要的作用,教學方式單一,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都會影響到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問題,提升大學體育教學質量。
體育課程教學體育教學策略探討
體育教學要在學生掌握體育知識的基礎上,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大多數的學生遠離家鄉,渴望融入集體生活中,大學生在體育課上有較高的認同需求,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有很強的自尊心和爭強好勝的特點。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水平比較落后,教學質量不同,教學的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需要解放思想,正確認識當前人才發展的需要,在實踐中摸索,發現體育教學的新方法,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本文對體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2.1、未完全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還沒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建立新的教學目標,應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完善學生、促進學生、提升學生”為目標。
2.2、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在體育教學中過多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是教授學生簡單的知識,在教學方式上缺乏創新,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影響。盡管我國在體育教學方面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鼓勵教師合作和獨立教學,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學方式缺乏創新,制約了高校教學工作的推動。
2.3、對學生的關注度不高
在現階段的體育教學方面,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能教會就行”成為教師的普遍態度。傳統的講解法使學生遠離課堂主體,學習的環境變得被動,失去了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學生在教師沒有監督時,偷懶打鬧,學生對體育的關注度難以提高,在體育教學上,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內容,教師很少考慮學生的運動能力,灌輸式的教學使體育教學沒有活力。
2.4、教學內容過于陳舊
多年來,我們的教學內容陳舊。在當今的社會,張揚個性,展現自我,在體育教學中許多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可能不在其中,體育教學的內容應該更加多樣和個性化。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積極性的培養,體育教材跟不上科技的發展,被教學大綱所約束,缺乏合理性和實用性,不能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文化,缺乏體育知識的思想性教育,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的思想性差距很大,部分內容知識簡單地重復。
2.5、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上存在問題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教育,在體育教學的實踐中,設備上不能滿足體育課程教學的需要,由于場地有限,不能隨時使用計算機和投影儀,每次使用,需要申請,影響教師的使用。體育教師的素質無法適應現代教育的技術,有些教師不喜歡使用多媒體技術,影響了現代教育設備的使用,不能隨時隨地使用網絡導航功能,不能隨時檢索知識。在教學中,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體育教學提供服務。
2.6、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存在問題
對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認識不夠,沒有將體育教學作為目標,體育教學評價只重視考試的結果,忽略了興趣和過程。在體育教學的考核上,以具體的數字成績作為評判的標準,忽略了體育精神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體育活動中情感的培養,為了考核而考核,單調的評價方法不能體現教學的目的和本質。
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關乎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評什么怎么評影響體育目標的實現。學校更多地關注教師的教學任務的完成,沒有關注教學評價,教師很少總結自己的不足。高校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和參與情況,這種教學方式使體育成績差距很大,出現逃課的現象,影響體育教學作用的發揮。
2.7、缺乏拓展訓練
拓展訓練在體育教學課程中開展地不全面,主要是存在經費和場地不足的問題,缺乏有經驗的師資隊伍,拓展訓練的課程缺乏合理性,教學模式不完善,另外在安全意識上準備不充分,學生對拓展訓練的危險性認識不夠。
2.8、體育理論教學不完善
我國的體育教學注重傳授技術,缺乏理論的支持。教學中,實踐和理論的劃分不合理,缺乏理論的研究,體育技能的教學就不能有效地展開。
2.9、體育教學方式發展滯后
我國的體育教學一直沿用過去的教學方式,應該豐富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實踐中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3.1、采取多種教學方式
體育教學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一是采用選修的教學方式。高校通過選修課使學生根據個人的愛好選擇課程,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二是在教學內容上多樣性。如傳統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增加軟式排球、網球、瑜伽、跆拳道等新式的體育運動項目,三是加強經驗的交流。高校的體育教學要加強各科研室的交流,召開研討會,注入新的思路和方法,體育教師也可以加強同其他高校的往來,到國外的高校參觀,提高整體的體育教學的水平。
3.2、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
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應該考慮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教學中的情感體驗,在體育教學中體現體育的社會性。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建立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方法的全面性。在實際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關注,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一是使用合理的教材。使教材向快樂體育和終身體育的方向發展。二是使教材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行為質量。增加理論課的教學。三是重視學生的參與,講解體育知識,給予相應的指導。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要給與引導,使學生體驗到體育課程的快樂,積極參與體育課程的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3、持續開展教學評價與改進
高校的體育教學評價是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評價,使教師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教學評價對教師的教的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改善教學狀況。發揮學生的作用,將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題,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學生互評相結合進行,結合體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開展自我批評。體育教師相互評價,最終獲得評價結果。
3.4、積極進行教材改革,編制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材
體育教材關系到教學目標的實現,要對學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應該注重教學內容和教材的編寫,使教材體系具有科學性和指導性。體育教學要使學生終身受益。在高校的體育教材中要吸收先進的教育成果,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給學生提供廣闊的空間,高校的體育教材要有健身性和娛樂性,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才。
改善不合理的教學結構,努力編寫一些新的體育教學課程,比如體育與競賽管理、體育與市場營銷,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使教材的內容更接近于實踐,比如體育與競賽管理,體育與市場營銷。教師要進行探究式教學,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其他科目的知識,使各個科目之間相互聯系和滲透。
體育教材陳舊,并且存在重復的地方,在體育教學上存在漏洞,結合學生的專業技能、個人素養和身體條積進行探究式的教學,使教材編制體系分出不同的模塊和類別。建設科學地教材體系,高校的體育有許多的體育運動方式符合而成,不同運動相互聯系和制約。
不同的體育運動相同又格局特色,所以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規劃,使教材既全面又突出專項,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新教材的編寫對于舊的教材要做到創新發展和突破,堅持探究式的教學。
3.5、正確地使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學校要加大硬件設備的投入,配專門的技術人員為體育教學服務,從思想上認識到現代教育手段的優勢,提高高校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利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體育教學,加強網絡的資源管理和導航功能的使用,結合學習者的情況,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實踐。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提高自身素質十分重要,貫徹探究式的教學理念,廣大的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品德修養和專業知識,杜絕一些教師松懈、懶散、沒有創新、得過且過的現象出現。
3.6、打造高素質的專業教師團隊
作為教師,要學習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保障體育教學的效果。體育教師要注重理論知識、技術和教學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成為優秀的人才。教師要改變思想,以學生的健康為指導思想,鼓勵教師積極探索體育教學的理論。
高校組織教師展開研究,參考國外的教學經驗,提升學生的體育文化修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形成體育運動的習慣,使學生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強化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堅持體育鍛煉。
3.7、建立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
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應該體現社會性,使高校體育活動成為社會的體育活動,通過教學活動,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調整知識結構,通過客觀地評價體系,從心理上和社會性上科學地評價學生。強化市場意識,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1)在評價體系中,注重學生理論的學習和身體素質的提高;
(2)在對學生的考評中,通過多次測評成績的差異來選擇評價方法,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3)通過測評確定學習的方向,完成學習目標;
(4)通過綜合性的考試進行測試,有技術考核和理論考核兩部分。
高校教學是學生進入社會的準備,以強健學生體魄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制定符合學生體質和內心需求的教學計劃,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手段,不斷提高高校的體育教學水平,提升我國高校體育的教學效果。
[1]楊建平,張秋艷.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1).
[2]楊建平,張秋艷.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9).
[3]杜江偉.淺析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武夷學院學報,2013(3).
[4]周鐵成.當代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03).
[5]呂成龍.論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3).
G807
A
1006-8902-(2017)-05-ZQ
郭昱漾,男,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