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怡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江蘇蘇州 215000)
審丑是審視、鑒評丑的人物形象、丑的事物。即審視丑的形象達到獲得深刻思想和對美的新認知的過程。創作者運用藝術手法將現實生活中的丑進行總和性地描繪、夸張而創造出的具有藝術丑的人物形象。丑的人物身上表現了一些人性的弱點,這些缺點、弱點具有著特殊的、更使人趨于理智的審美特質。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重視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趣。這是因為美育與語文教學密不可分。而如果我們的學生有一個科學全面的標準來審視丑,他又如何能客觀評價美呢?審丑的教學意在讓學生對美丑有更直觀的形象感知和更加客觀科學的審視標準,首先是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繼而睹丑而珍美。審丑可使學生全面認識社會現實,引導其追求生活的美,拓展其審美視野,提高其審美趣味,并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
李日華改寫的《南西廂》問世以來,大多文人認為其從文學性上不足一提,對其褒贊少、責罵多,凌濛初、李漁等人責之尤甚:“真是點金成鐵手!”[1]。但是在嘉隆年間魏良輔改革了昆山腔之后,北曲南變成為潮流,李日華的《南西廂》逐漸替代了《北西廂》成為在舞臺表演的戲曲藝術。
與此同時,《南西廂》中人物情節的增設修改,尤其是丑腳:琴童和惠明兩人戲份的增設在昆曲演出時,達到了比《北西廂》更好的舞臺效果。因此,在如今的《西廂記》評價過程里,開始深入探討古人批判《南西廂》的歷史原因,以及糾正此評價。公平客觀地承認它在戲曲演出史上的重要地位。
原本五折的《北西廂》被李日華改寫增擴成三十六出目,每出目唱詞長度幅度不一,并不像《北西廂》的較為平均?!赌衔鲙酚辛龆虘?,其中短戲由丑腳主唱的有,如第七出《對謔琴紅》和第十四出《潰圍請救》。有的甚至只是過場戲,并無實質性意義。此外,《北西廂》和《南西廂》在腳色演唱方面亦有不同。雖說《北西廂》打破了一人主唱的體例,但各折仍是由一人擔當主唱,形成一主眾輔的狀態。而《南西廂》出目中單場獨腳獨唱的少,只有以下這三出:第一出《家門正傳》、第十四出《潰圍請救》還有第二十四出《回春柬藥》。更多的出目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腳色擔唱,同時合唱也多的。此外除生、旦、貼主唱外,老旦、丑、凈、外的演唱戲份也增加不少。在第十三出《許婚借援》、第十四出《潰圍請救》、第十五出《白馬起兵》都是丑腳惠明和尚的主要出現表演唱段;再如第四出《上國發軔》寫琴童[丑]與小二[末]為店錢爭執不下;第七出《對謔琴紅》中琴童[丑]與紅娘[貼]戲謔打諢,都是改寫或新增丑腳語言、動作來逗看者捧腹的滑稽戲目。
審丑策略的人物分析法即根據丑角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各種狀態的描寫對這個丑角的形象、性格進行分析和解構。以李日華《南西廂》中丑腳琴童為例。琴童是張珙的書童,用他自己在第四出《上國發軔》的唱詞就是:“琴童生得青標。每日街上擺擺搖搖。日間跟隨官人出入。夜間與官人撒腰。昨夜與官人同睡。渾身上下把我一澆。我只道是葫蘆里放出的水。官人原來是個老瓢。”從這樣的自我介紹中可見,琴童除了要將“書箱完備”還要在生活上照顧張生的起居。同在第四出中,琴童與小二因房錢打諢,“[丑]:店官,你這里幾等房。[末]:有三等房……上房一月一兩五錢,中房一兩,下房五錢。[丑]:成不得。官人。我前者歇了一夜。只用得三錢銀子。他家下房就要五錢……我只道你家下一個房要五錢?!盵3]從第四出便可以看出,一、琴童與張生關系較為平等,并非等級森嚴的主仆關系。二、琴童為人幽默,喜歡打趣他人。第二點在第七出《對謔琴紅》中也有明顯的體現。琴童在看見紅娘的時候,作哭笑狀的丑化形象,還故意去撞紅娘。與她說話就為了替張生問問崔家小姐“曾許人否”。而在紅娘說張生像個青蛙之后,琴童便說崔鶯鶯“你家小姐像個蠶蛾……昨日見俺的官人,只把屁股扭一扭?!鼻偻m說自己也打趣張生,但是在外卻維護張生,甚至決定于紅娘賭一賭“鋪排名色”。同時,琴童的仆人設定還體現在市井化的、較為粗俗的語言。如:“這臭丫頭,響嘴兩片精皮。”從《南西廂》中,不難看出,琴童是個動作夸張,語言市井粗鄙但幽默詼諧的文丑。這樣的丑的形象,和崔鶯鶯、張生等雅的代表是截然不同的。琴童的身上,有著市井的風氣,有些牙尖嘴利卻是為了維護張生;有些粗鄙卻又顯露著真性情。
審丑策略的情節分析法即將個體的丑角人物放到具體的文本環境和故事情節中去,從人物的社會歷史性、情節建構作用和時代代表意義來進行丑角人物形象的分析。以李日華《南西廂》中的惠明為例。戲曲中的惠明是普救寺里“和尚出家,身上掛袈裟,有人請我修功果,真個快活光光乍”的和尚??墒峭ǔ:蜕小安淮蛘N語”,惠明卻在(第十出《目成清醮》)張生癡迷地盯著崔鶯鶯時,嘲道:“你好沒顛沒倒。分明是鬧了元宵。迷留目亂癢難撓。太師座上空凝眺?!背齾s了惠明嘴上“功力不淺”,他還有一身好武藝,是個武僧。在第十三出《許婚借援》、第十四《出潰圍請救》、第十五出《白馬起兵》都有體現。同時,惠明也并非空有蠻力的莽夫。在面對孫飛虎:“你那禿子那里去?!钡陌鼑|問時,他能機智應對道:“各自逃生命……望可相憐憫。佛面須看放我行?!彬_過孫飛虎后,惠明一騎快馬,將書信呈給杜確。并說“事急一似燒眉。將軍若肯發慈悲。免使諸僧作怨鬼?!笨梢哉f,普救寺之圍可解有一大部分應歸功于勇義的武丑惠明身上。從整個故事上來看,惠明形象集中體現在普救寺之圍,在故事情節性中他主要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負責突出重圍向白馬將軍杜確送信求救。如若只是順利地送信,那他的形象也會比較單薄。值得注意的即是他在送信前的毛遂自薦和送信遇險的沉著機智,使得一個僧人的形象具有雙面性和飽滿度。將惠明置于故事的唐代背景之下,亦可以看出他形象雙面性的原因。唐朝,國力強大,經濟繁榮,政治上與各國外交頻繁。同時,官方民間信佛者愈多,僧人開始不斷出游、取回經典并翻譯宣傳佛經。而佛經的翻譯與佛教宗派的形成,正是佛教在唐朝進入了全盛時代的重要標志。佛教全盛后,許多家庭便將養不起的孩子送到寺廟,也有些許青壯男子剃發出家。與此同時,唐朝時期物質生活的繁榮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催生了傳奇這一獨具時代特點的文體,其中,有一類描寫“豪俠”的作品。從惠明形象來看,在佛教、唐傳奇全盛的唐代,青壯年男子出家為僧,且熱血滿腔具有俠義江湖氣魄,這看似矛盾的兩者出現在同一人物身上也就不足為奇。
從以上兩個分析教學的策略我們不難發現,丑的形象是有其社會歷史性的,即其存在具有時代性的價值值得我們思考與評判。審丑對于中學語文教學意義重大,,有助于對文本人物整體的把握和感受,更有助于學生培養審美的能力和提高其鑒賞美丑的水平。
[1]凌濛初.《譚曲雜劄》.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四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2]李日華.南西廂.六十種曲.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58.
[3]伏滌修.重評李日華《南西廂記》[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5(1):86-95.
[4]高姍.淺談審丑人物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反思[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