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燕,楊 玲,孫玉婧,王 靜,趙鳳舞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基于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改革探析
徐盛燕,楊 玲,孫玉婧,王 靜,趙鳳舞*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根據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以及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的特點,從課程設計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實驗教學等方面進行探析,以提升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的教學質量。
食品營養與衛生;高職院校;課程改革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僅滿足于吃飽,更要求吃好。吃好既包括吃得營養又包括吃得衛生。我國高職院校開設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是順應社會發展,也是高職院校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應用性專門人才的需求[1]。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達成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對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改革進行了一些探討,現介紹如下。
高等職業教育正在推進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理實結合,“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改革。因此,要求職業教育的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課程設置與企業崗位能力對接。食品營養與衛生作為食品生物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使學生在具有食品營養與衛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實際工作能力。課程教學必須緊緊圍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聚焦職業能力培養的核心[2]。因此,本課程在原有基礎上,教學內容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進行項目化設計,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從而更好地為培養技能型人才服務。
首先,圍繞課程教學大綱,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進行理論教學。其次,增加實踐教學課時,例如,使學生在已掌握食品檢驗技能的基礎上,學會人體一日營養素需要量的計算、營養餐的配制以及對食品衛生質量的要求。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邊學邊做,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3],最終使學生能運用食品營養與衛生的基本原理進行膳食調查、食譜編制,為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做貢獻。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不斷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隨時將學到的食品營養與衛生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4]。
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教學不能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情景式等教學方法,對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組織課堂討論,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將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課堂講授、學生實際操作、實驗實訓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理論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容易接受和理解。
為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采用黑板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教學,通過板書將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概括,再把知識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通過圖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多媒體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將書本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有利于學生更直觀地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能力[5]。例如,在講授食品衛生相關知識時,可以利用超鏈接播放最近幾年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視頻資料,如“地溝油事件”“蘇丹紅事件”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再通過案例分析使教學變得生動,讓學生自己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實踐教學,對學生進行操作技能訓練,培養他們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實踐教學都由教師設計實驗方案,學生按步驟操作。改革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知道通過實驗能獲得什么,這樣才會使其產生濃厚的興趣[6]。例如,對一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膳食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評價分析,發現其膳食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合理建議,再讓學生設計一些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進行驗證,真正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場所,經過多年努力,我校已建有理化檢測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等。學校目前與北京旺旺食品有限公司、蘭州金橋食品有限公司等合作建有多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學校與有關企業簽訂了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協議,由校企雙方派有關人員組成實踐教學基地領導小組,制訂基地建設和發展規劃,制訂并落實基地階段性實踐教學計劃,形成了一套保障機制。除了與企業經常性合作外,還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咨詢居民膳食情況,并幫助其進行分析、評價,提出合理膳食建議,減少疾病的發生,使“教、學、做”有機結合。
目前,食品營養與衛生考試主要以理論知識考試為主,考試內容來源于教材,難以真正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容易使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7]。作為食品生物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食品營養與衛生的考試必須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傳統實驗成績只是根據學生平時做實驗的態度和實驗報告質量來評定。這種評分標準造成學生對實驗教學不重視。為更好地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真正使學生重視實踐教學,本課程教學考核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其中,過程性評價成績占30%,包括學生平時課堂提問、作業、考勤情況等。結果性評價主要為實驗操作考試成績占30%,期末筆試成績占40%,提高了過程性評價成績所占比例,改變了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認識。
本課程包含食品營養、食品衛生、膳食管理、食物中毒、食品衛生管理等內容,總體來說是以“營養學基本原理—食物營養—改善食物營養—食品衛生管理”為主線,全面系統地闡述人體營養的生理基礎、食物營養價值、食品的營養強化、營養與健康、社區營養等,教學內容豐富,學生通常有較大的學習興趣。
在實踐教學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實驗課前的準備、實驗室的管理以及教師的科研項目,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目前,學校有專門的分析檢測實驗室,有先進的設備,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設計性實驗,由教師擬定實驗題目,指導學生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
通過學校的學習,使學生在畢業時具備熟練的職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能夠與工作崗位實現“零距離”對接[8]。在教學方面,實施校企合作的辦學方式,經常組織學生到各大企業開展食品營養成分的分析與檢測工作。從目前各大企業調查情況看,需用營養方面人才的單位多,這為學生就業提供了保障。
[1]胡慶國,楊紅.大學開設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包裝與食品機械,2010,28(5):44-45.
[2]周建儉.高職院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改革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09(3):124.
[3]李輝輝,李萍,袁河清,等.高職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實踐考核方式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24):47-49.
[4]賁春明.關于高職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的改革[J].職教論壇,2009(7):34-35.
[5]王倩.基于梅耶多媒體學習理論的高校多媒體教學對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3.
[6]徐群.淺談職業教育中的藥學實驗教學[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6):130.
[7]張琳,衛圓杰.高職院校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20-21.
[8]蘇沛群.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改革的探討[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7):56-59.
G423.07
A
1671-1246(2017)22-0139-02
蘭州市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幾種食(藥)用微生物重離子輻照誘變育種及應用”(2015-RC-21)
(*
趙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