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芳
(哈爾濱市衛生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培養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
黃 芳
(哈爾濱市衛生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核心素養;互聯網時代;中職學生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京發布。該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師范大學,聯合國內高校近百位專家成立課題組,歷時3年完成。同年9月26日,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以“評價與學生核心素養”為主題的專題研討會召開。幾百位教育領域專家重點圍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及評價改革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深入研討。
所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1]。
核心素養體系概念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18個基本要點[2]。如此龐大的教育體系,僅靠傳統的課堂教育是不行的,必須以互聯網為途徑,拓展教育渠道。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因此要拓寬教育渠道,深挖互聯網思維背景下的信息意識、系統意識、責任意識,豐富核心素養內涵,并要在教育實踐層面做好5個方面的引導。可以歸納為核心素養的“135”:“1”是 1 個渠道、“3”是 3種意識、“5”是5個引導。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互聯網已成為現代人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像字典、辭海等工具書一樣的一種現代高科技的電子工具。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目前學生的生活狀態是:知識都在百度上、新聞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微信上、圈子都在QQ上。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有人指出,是否具有互聯網思維將成為各個行業創新的關鍵因素。
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來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系統思維意識和責任意識。
信息意識是指個體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的獲取能力。具備較強信息意識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自覺、主動地尋求恰當的方式獲取并處理信息;能敏銳感覺到信息的變化,采用有效策略對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內容的準確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斷,對信息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期分析,為解決問題提供參考;在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與團隊成員共享信息。因此,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當有新生事物或疑難問題出現時,我們可以通過百度、微信等多種信息技術手段,來獲取多種信息,并進行收集、檢索,判斷這些信息的可信度和安全性,然后再加以分享、應用。
系統思維是指學生在運用計算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中,產生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具備系統思維的學生在信息活動中能夠采用計算機的處理方式界定問題、組織數據;通過判斷、分析與綜合各種信息資源,合理地解決問題[3]。
例如:我們舉辦的各種限時比賽,過去常用手表、掛表、秒表來計時,為了能夠準確報時,記時員根本無暇顧及比賽內容,還經常會出現時間上的誤差,引起各種麻煩。如果我們有敏銳的信息意識,就可以從網上下載免費的計時程序,把記時任務交給計算機來做,既解放了人力又可以做到準確無誤。由此可見系統思維的重要性。
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帶來了根本性變革,同時也引出許多新問題。如個人信息隱私權、軟件知識產權、軟件使用者權益、網絡信息傳播、網絡黑客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反映了一個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所以我們要教育學生遵守道德和法規。
責任意識是指信息社會中個體在文化修養、道德規范和行為自律等方面應盡的責任。具備信息道德和社會責任的學生一定具有信息安全意識,能夠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安全保密制度;遵守網絡道德及著作權法;不會利用信息網絡從事危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權益的活動。學生只有信守信息社會的道德與倫理準則,在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中遵守公共規范,才能有效地維護個體的合法權益、他人的合法權益和公共信息的安全。
系統思維是信息素養的核心和基本內容,信息意識是系統思維的基礎和前提,并滲透到系統思維的全過程。系統思維也促進了人們對信息及信息技術作用和價值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應用信息的意識。責任意識則是信息意識和系統思維正確應用的保證,它關系到信息社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信息意識從何而來,系統思維如何培養,怎樣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是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的關鍵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好5個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圍繞任務主題進行探究,通過引領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允許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就不同的方法展開討論和爭論[4]。
比如,在計算機教學中進行作品展示,既可以對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測試,也可以使問題得到及時反饋。學生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教師的表揚或其他同學的羨慕,所以我們在檢查學生作業時會利用云教學平臺,進行“轉播示范”,讓每位學生的自創“作品”都能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現,并讓學生簡述自己的創作思路。教師、同學一起進行講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表現欲、求知欲。
計算機教學通常是以任務驅動的模式展開的,教師可以創設恰當的情境,引導學生有效參與教學過程,解決關鍵問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每個班級中都會有基礎好和基礎不好的學生,如果只依靠授課教師逐個教,課堂時間根本不允許,直接的結果就是會使一部分學生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所以在上課時將學生按基礎好和差來分組,讓基礎好的學生輔導那些基礎差的學生,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負擔,又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設學生熟悉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將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在真實的實際問題中。比如設計以“512”護士節、母親節、國慶節等節日為主題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檢索、判斷所獲取的信息,培養他們的信息意識。然后制作PPT演示文稿進行播放。對計算機教學而言,真實鮮活的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并將學科的核心素養融入其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能促進他們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情境,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
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既要注意對學生的統一要求,也要關注個體差異。教育中有效的評價應該包括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小組合作、課外應用等方面,所以我們應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平時作業、單元小測、期末考試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作為一名教師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要不斷學習專業相關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和教學水平,要將移動互聯的技術與教育教學進行結合。利用微信、微博、微課、MOOCS、OTO、在線學習系統、網絡公開課等,讓互聯網教學進課堂、進宿舍、進口袋。教師要懂得關心每一位學生、要愛護每一位學生。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就是學生不斷進步的源泉,要讓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1]趙婀娜,趙婷玉.今天,為何要提“核心素養”[N].人民日報,2016-10-13.
[2]人民網.“核心素養”成熱詞教育改革進入“3.0時代”[EB/OL].http://www.rmzxb.com.cn/c/2016-10-13/1079296.shtml,2016-10-13.
[3]趙克己.高中信息技術課計算思維培養簡析[J].高考,2016(27):127.[4]譚松梅.如何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2017(11):27-28.
G711
A
1671-1246(2017)22-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