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茜(北京物資學院 信息學院,北京 101149)
我國區域物流一體化研究綜述
郭茜
(北京物資學院 信息學院,北京 101149)
通過梳理國內外區域物流一體化研究情況,發現國內學者集中研究區域物流一體化的必要性、影響因素、實施措施三個方面的內容,并取得了比較豐富的研究成果。然而,該領域的理論研究和量化研究略顯不足,缺乏科學理論引導勢必影響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進程。因此,繼續完善區域物流一體化理論體系,并將量化思維引入區域物流一體化研究體系是今后的研究重點。
區域物流;一體化;量化研究;理論體系
國內學者大多從政府管理者的角度研究區域物流一體化問題,主要圍繞物流一體化的必要性、影響因素、實施措施三個方面開展研究。
2.1 區域物流一體化是城市集群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區域物流一體化是促進區域城市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研究者通常從城市集群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兩個方面論述區域物流一體化的必要性。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提出了“大都市經濟圈”概念,將區域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當進入第四階段即空間一體化后,形成了城市集群,物流一體化是城市集群背景下的必然產物。齊德印[1]、舒慧琴等[2]學者研究了紐約都市圈、京濱都市圈、倫敦都市圈的發展歷程、基礎設施、管理制度,三大都市圈發展歷程證明了區域物流一體化是城市集群發展的必然要求。
區域物流一體化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密切關系。焦文旗[3]認為區域物流一體化有利于宏觀經濟發展、區域產業資源整合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整體競爭能力提升。尹葉青[4]通過實證分析驗證了物流一體化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顯著的關系,物流一體化的發展會帶動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也相應的會提高物流一體化的程度。吳娜等[5]利用耦合進化理論發現物流一體化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系,物流一體化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率,同時經濟發展會影響物流一體化程度。
上述研究成果充分論證了區域物流一體化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今后研究的可持續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2.2 三大因素制約區域物流一體化進程
我國學者普遍認為制度不統一、利益沖突以及設施落后是制約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的障礙。錢廷仙[6]認為行政壁壘、利益沖突、交通信息阻隔是物流一體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康貽[7]認為條塊分割的物流體制、落后的物流基礎設施與技術、不充分的快速交通體系是物流一體化進程中的主要障礙;丁俊發[8]認為制度約束是物流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利益合理分配是物流一體化的關鍵。
目前,關于生物炭對土壤理化性質的研究,大多屬于定性分析生物炭對土壤相關參數的影響,很少從定量方面研究生物炭施加于參數變化的關系。因此本文研究施加生物炭后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線,通過在土壤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生物炭,利用離心機測定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線,定量描述土壤水分特征曲線在不同生物炭施加條件下的變化情況,對比分析得出生物炭對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影響規律。
制度不統一造成了物流行業管理中存在的條塊分割、多頭管理、重復建設等種種問題,阻礙了物流一體化進程。物流沒有地域的特性和行政區域劃分是一對天然的矛盾。制定物流規劃與制度時,只能各自規劃本區域的經濟和物流,區域間的利益協調難度較大。
政府、物流企業、物流園區、行業協會、公眾等主體間的利益沖突是導致我國區域物流一體化實際進展緩慢的原因。眾多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難以協調、行政壁壘問題突出、治理與監管機制缺位等,從而導致“消極一體化”,區域物流規劃與實施的“政府主導”模式具有明顯的一廂情愿的特征[9]。
交通一體化是物流一體化的重要標志,區域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是發展區域物流一體化的核心和關鍵,但是落后的交通和信息化設施制約了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城市群之間的鐵路和高速公路聯系通道還不能滿足一體化聯動發展的需要。由于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接口標準和應用標準,物流信息不能實現互聯互通,物流資源無法實現有效配置[4]。
上述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我國物流一體化的制約因素,為有針對性制定消除障礙的措施、提出實現物流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2.3 三大措施助力實現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目標
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措施是重點研究領域,眾多學者認為實現物流一體化發展目標的三個重要措施為:物流基礎設施一體化、物流制度一體化、物流信息一體化。蹤程等[10]提出從基礎設施、政策機制、物流市場準入和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等方面構建區域物流一體化基本框架。錢廷仙[6]認為建立協調機制、做好物流規劃對接、推進物流通關一體化、物流信息一體化是推進物流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陶進等[11]提出物流基礎設施平臺、物流信息平臺、物流發展政策平臺構成區域物流活動運轉的支持體系。李國旗等[12]認為物流一體化實現的關鍵在于科學的協調機制和完備的物流業政策體系。
物流基礎設施是現代物流業正常運作的根本保障,確保城鄉間、城市間物流設施對接才能實現區域物流一體化。目前,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物流基礎設施重復配置,而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卻十分匱乏,無法為農村物流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13]。因此,加強物流城市節點之間、城鄉間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基礎設施以及物流園區、配送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實現物流設施一體化的重要措施[14]。
從政府和行業兩個層面梳理制約區域物流業一體化的政策法規和體制方面的問題[4],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按照經濟區劃和物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促進物流區域發展。積極推進和加深不同地區之間物流領域的合作,引導物流資源的跨區域整合,逐步形成區域一體化的物流格局[6]。
搭建物流信息平臺是實現區域物流信息一體化的重要舉措。康貽建[7]建議由區域級的協會牽頭,城市之間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平臺,實現全線各城市物流的信息化管理,合理調配物流資源,使信息網絡和實物配送網絡兩網合一。陶進等[11]認為應在區域內建設統一的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實現物流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系統集成以及各類信息通道之間的互通互聯。
上述研究成果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實現區域物流一體化的可能性和實現要點,為推進區域物流一體化提供了解決路徑。
我國學者對區域物流一體化的影響因素、實現路徑等實踐問題開展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并取得豐富的成果,但是理論研究和量化研究略顯不足。
3.1 理論體系不完善
區域物流一體化屬于經濟一體化研究的分支,荷蘭經濟學家丁伯根在《論經濟政策》中首次提出“經濟一體化”,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濟一體化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理論體系,代表性理論有:自由貿易區理論、共同市場理論、協議分工理論等,這些成熟理論為區域物流一體化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然而,縱觀國內區域物流一體化研究不難發現,大多數成果集中在影響因素、實施措施等經驗層面,沒有把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加以概括和總結形成區域物流一體化理論體系。在近百篇文章中只有寥寥幾篇從理論層面探討區域物流一體化問題。李國旗[12]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基礎上,從內部動力、外部動力及中間融合力三個層面分析區域物流一體化的動力作用機制。邢虎松等[15]利用聚集規模經濟、協同學等理論分析區域物流一體化形成和發展的動因。這些研究成果距離形成區域物流一體化理論體系還存在很長的距離。由于缺乏完備的理論體系,導致現有的研究只能停留在經驗的總結與歸納,無法用系統性、邏輯性的理論有效地指導區域物流一體化進程。
3.2 區域物流一體化概念亟待統一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日、歐等發達國家開始了一場對各種物流功能、要素進行整合的物流革命研究,率先提出了物流一體化的概念,并將其劃分為三個層次:企業內部物流一體化、企業間物流一體化、區域間物流一體化。國外學者提出了區域物流一體化,但是對區域物流一體化的研究甚少。國外學者主要研究企業間物流一體化問題。Roland Y.G.Lim等、Cristina Gimenez[17]、Shang[18]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企業數據,利用聚類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企業物流一體化的模式、發展階段以及影響因素等問題。
國內學者對于區域物流一體化的內涵與外延尚未開展系統、全面的研究,對概念的詮釋并不統一。基于現有文獻發現國內區域物流一體化的概念有三個要點:物流一體化要依托區域一體化發展大環境、必須優化整合物流資源、實現物流業與其他產業協同發展的目標。邢虎松[15]將區域物流一體化的內涵定義為:充分利用區域內部現有的物流資源,對區域內的物流通道、物流節點、物流信息、物流市場、物流人才、物流政策措施等物流資源進行統一的協調規劃與配置,并共同實施,實現共贏。來亞紅[19]認為區域物流一體化是指在一定經濟區域內,為了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達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區域物流體系各組成部分通過合理分工和協作互補,對區域物流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和一體化運作而形成的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服務優化、高效低耗的有機整體。雖然國內學者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對區域物流一體化做出解釋,但是基本概念在內容與形式方面尚未達到一致,制約了區域物流一體化理論體系的構建。
3.3 量化研究成果比較匱乏
我國學者在區域物流一體化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研究成果多為定性研究,量化研究成果十分匱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的文章不足1/10。這些量化成果主要圍繞著兩個主題:第一,區域物流一體化與經濟發展關聯研究;第二,區域物流一體化評價研究。
在公開發表的文章中,僅有尹葉青[4]和吳娜[5]、李國旗[12]利用量化方法研究了物流一體化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從定量角度闡明了區域物流一體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尹葉青[4]利用灰色關聯法分析了物流一體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吳娜[5]等利用協整分析研究了東中西三個區域物流一體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李國旗以八個城市為研究對象,測算了物流業發展指標與地區經濟指標的相關系數,論證了區域物流一體化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區域物流一體化評價研究成果相對較少,相關的論文不足十篇。程永偉等[20]采用整體發展高度、發展均衡性、協調性三要素構造京津冀物流一體化水平測算模型。盧美麗[21]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對物流一體化程度進行評價。段海卞[22]運用因子分析法對山西省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水平進行評價。缺少量化研究成果不但制約了完善區域物流一體化理論體系的進度,而且影響了政府部門及時準確地監測物流一體化發展情況。
綜上所述,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物流一體化研究起源于歐美發達國家,西方學者比較注重縱向物流一體化研究,但是對區域物流一體化研究較少,國內外經濟一體化研究為區域物流一體化奠定了理論基礎。我國區域物流一體化存在理論研究和量化研究略顯不足的問題,未來應該朝著以下兩個方面開展研究:
(1)繼續完善區域物流一體化理論體系。基于現有學者對區域物流一體化的多種解釋,凝練共同要點,盡快統一基本概念,為構建區域物流一體化理論體系奠定基礎。融匯經濟學、管理學理論形成區域物流一體化理論體系。運用經濟學規律,研究物流資源最優化配置,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管理學理論,研究為實現區域物流一體化目標,如何有效協調人、財、物等因素,設計合理的實施路徑。
(2)將量化思維引入區域物流一體化研究體系。運用統計技術與手段,從定量分析入手,研究物流一體化評價方法,精準測度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進程與水平,不僅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還有利于加速區域物流一體化進程。
[1]齊德印.國外都市圈比較研究及其對京津冀都市圈建設的啟示[J].策略,2011,(4):153.
[2]舒慧琴,石小法.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系統對城市空間結構發展的影響[J].國際城市規劃,2008,(11):105-109.
[3]焦文旗.京津冀區域物流一體化障礙因素分析[J].商業時代, 2008,(35):27-28.
[4]尹葉青.基于灰色關聯理論的物流一體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物流技術,2013,(11):133-135.
[5]吳娜,薛婷婷.基于耦合進化理論的物流一體化與區域經濟關系研究[J].物流技術,2014,(5):293-295.
[6]錢廷仙.長三角物流一體化的推進[J].特區經濟,2009,(10): 76-77.
[7]康貽建.如何構建長三角地區物流一體化體系[J].商業時代, 2006,(24):107-109.
[8]丁俊發.打好京津冀物流一體化這一仗[J].中國物流與采購, 2014,(6).
[9]段偉常,趙波,張永華.基于ACP理論的區域物流一體化復雜性研究框架[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88-93.
[10]蹤程,何繼新.京津冀區域物流一體化模式的建構策略探討[J].商業時代,2011,(27):41-42.
[11]陶進,姚冠新.長三角區域物流一體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互動機理及規劃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5,(26):317-318.
[12]李國旗,劉思婧.珠三角經濟區物流一體化動因、戰略框架與合作模式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2,(5):88-95.
[13]周程,陶君成.新常態下湖北省城鄉物流一體化整合與創新途徑[J].物流技術,2015,(15):48-50.
[14]戢曉峰,張玲,陳方.物流一體化視角下城市群空間組織優化研究—以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 2015,(5):24-28.
[15]邢虎松,劉凱,王剛.區域物流一體化形成動因分析[J].綜合運輸,2011,(10):45-47.
[16]Roland Y G,Lim Tim Baines,Benny Tjahjono,Watcharavee Chandraprakaikul.Integrated strategic supply chain positioning for SMEs:an empirical stud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12,(17):260-276.
[17]Cristina Gimenez.Logistics integration processes in the food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6,(36):231-249.
[18]Shang Kuo-Chung.Integration and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ies in third-party logistics[J].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09,(29):331-334.
[19]來亞紅.區域一體化物流體系初探[J].經濟視角,2005,(10): 2-4.
[20]程永偉,穆東,崔介何.京津冀物流一體化水平測算[J].當代經濟管理,2016,(1):60-63.
[21]盧美麗.城鄉物流一體化體系的構建和評價[J].農業經濟問題,2012,(4):34-39.
[22]段海卞,高志飛,任利成.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西省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水平評價[J].商業經濟研究,2015,(7):44-46.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Region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in China
GuoQian
(Schoolof Information,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 101149,China)
In this paper,by going over the researches on region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both from China and overseas,we found that domestic scholars mainly focused on the necessity,influence factors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logistics and yielded a certain extent of success there.However,theoretical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es were still lacking in this field and more scientific theories were needed for the more smooth integration of the 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s.At the end,we argued that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quantitative thinking into the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were key research points for the future.
regional logistics;integration;quantitative research;theoreticalsystem
F252
A
1005-152X(2017)04-0001-04
2016-12-22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京津冀物流一體化發展統計測度與評價研究”(16YJC050);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計劃一般項目“京津冀物流一體化發展進程評價統計研究”(SM201710037006)
郭茜(1979-),北京物資學院信息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統計。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7.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