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燦娘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龍巖 364000)
加強高職護生專業思想教育的探討
盧燦娘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龍巖 364000)
高職護生;專業思想教育;護理教育
專業思想是指護生對所學專業和學科的理性認識,是一種從信念情感到行為穩定的綜合心理品質,包括對所學專業及相關職業所持的觀點和態度[1]。護生的專業思想不但影響其在校期間的學習態度,而且對其從業后能否熱愛護理事業、樹立救死扶傷的職業觀、具備崇高的護理道德和奉獻精神也將產生深遠影響。因此,應加強高職護理教育中的專業思想教育,培養護生積極、穩定的專業思想,為其以后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基礎。
(1)護生因素。根據調查顯示,護理專業護生中僅有26.71%是因個人理想而選擇填報護理專業[2],大多數并非出于個人興趣、當作一門為之奮斗的事業而填報,而是出于就業需要,或尊重父母意愿而報考。護生對護理專業不夠了解、缺乏專業認識、對護士價值認識不足成為專業思想不穩定的深層原因,因此造成一些護生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
(2)社會因素。社會上不少人對護理工作不了解,對護理專業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片面認為護理工作不重要,對護士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重醫輕護的思想根深蒂固,護士干活又苦又累,薪酬待遇又低,對護生的職業選擇造成干擾。特別是近年來醫患關系緊張,傷醫事件層出不窮,網絡媒體的大量報道放大負面影響,使護生對護理專業的安全感、認同感有所降低,造成護生專業思想不穩定。
(3)學校因素。不同的人的思想認識是不一樣的,學校在開展專業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只關注整體而忽視個體,往往不重視校園職業文化氛圍的營造,或教育方式方法落后,只注重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和專業知識的傳授與掌握。此外,人文素質教育、護理教師舉止行為、教學方式等都會影響護生專業思想的穩定。
(4)家庭因素。“90后”護生絕大部分為獨生子女,不少家庭對獨生子女比較溺愛,受家庭環境影響,這部分護生往往依賴性強,自控能力較差,缺乏吃苦耐勞及奉獻精神,主動服務意識、紀律觀念、團隊合作意識較弱,不利于專業思想的穩定。
剛入學的護生尚未投身社會工作,人生觀、價值觀仍不穩定,大部分人對護理工作的性質和以后將要從事的崗位工作不甚了解,專業思想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仍比較大。所以要先入為主、主動引導,從護生進入學校開始就精心設計和抓好專業思想教育,提高護生對護理專業性質、護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增強自豪感,形成良好的專業思想。具體操作辦法:(1)在新生入學之際由系領導組織護理系新生進行醫護生宣誓,讓護生從入學就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所肩負的使命,堅定專業信念,形成職業共識。(2)邀請具有臨床工作經驗的護理專家或專業講師為新生開展專業思想教育,通過專題報告、講座、座談會等形式講述護理工作內容、感受和體會等,幫助護生更加全面、準確、深入地了解所學專業和將要從事的事業,明確學習目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正確的專業態度。與醫院有臨床經驗的護理專家座談,就護士職業前景、共同關心的職業問題進行討論以及護生對學習、就業方面的一些困惑面對面請教專家,及時解決護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使護生對護理職業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1)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夯實護生專業思想基礎。開設護理學導論等課程,全面深入介紹護理專業的形成和發展、國內外護理專業發展現狀和前景,特別是南丁格爾對護理事業的獻身精神和她對護理學發展的貢獻,幫助護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專業信念,穩定專業思想,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職業自信,為今后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通過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引導護生提升專業素質。對于在校護生來說,專業教師和輔導員與其接觸最多,影響最大。教師與護生關系良好能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專業教師和輔導員都接受過正規專業訓練,可以讓護理專業教師兼任輔導員,把對專業的理解與思想輔導結合起來,有利于做好護生專業思想教育。
(3)通過嚴格的操作訓練提升護生的專業技能。護理技能操作訓練是完成職業活動的重要保證,是護生職業教育的基礎。實訓室根據醫院要求設置,模擬醫院治療護理操作環境,上實訓課要求護生著護士服,著裝整齊,要求護生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操作,培養護生形成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指導護生在操作過程中重視護患溝通技巧,遵守護理禮儀,操作過程中愛護、尊重、體貼患者,培養護生的愛傷觀念。
(4)通過把醫院文化引入課堂培養護生職業道德。一位好的護士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對待工作有敬業、慎獨、合作和負責的態度。良好職業道德的培養應通過醫院實際工作的鍛煉,在學校,可以建立仿真醫院工作環境的實訓室,把醫院文化引入實訓教學中,通過對醫院臨床護理、制度、操作技術規范和對待患者的態度等的介紹,融入人文素質教育,提升護生的綜合素質。
(5)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激發護生潛能和責任意識。教學中多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激發護生潛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可根據護理教學目標,選擇一些有意義、有代表性的案例,鼓勵護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提升護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綜合素質[3]。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應不局限于專業知識內容,也要考慮職業教育需要,讓護生在制訂護理措施時能夠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讓護生多進行角色互換、換位思考,多感受患者的困難和痛苦,培養護生的同情心和愛心。
課外活動是護生專業思想教育的第二課堂。課外活動的組織要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把醫院護理文化、人文關懷理念融入課外活動中。在假期等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及志愿者活動,讓護生進醫院、進社區、進福利院,感受將來的工作環境和職業文化,感受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形成良好的專業意識。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中,護生利用所學知識做社區義工,護理照顧福利院老人,增強了護生的成就感和社會責任意識。
由學校與臨床護理管理方面的專家共同制訂培訓計劃,除了常規的實習前動員和針對性的技能操作練習外,可聘請醫院專家進行職業情感教育,提升護生的職業情感,增強護生的職業自豪感。創建一個職業交流平臺,邀請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優秀護士通過現身說法與護生一起分享學習工作心得和成功經驗,以積極的言行引導護生,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職業態度,減輕護生進入臨床的壓力。
(1)加強就業形勢分析和宣傳引導。學校對當前護理專業的就業形勢和發展前景進行深入分析,包括各崗位特點、重要性、就業需求和工作待遇等,使護生對職業前景有比較全面的了解。(2)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護生進行自我分析、自我評估,明確自身目標和努力方向,增強就業能力,結合專業特點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3)幫助護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使護生認識到不管到大醫院、小醫院、社區、家庭都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護生良好專業思想的形成,需要學校將專業思想教育貫穿護生教學全過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把專業思想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實習和社會實踐等活動中。專業思想教育是護生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有待于廣大護理教育工作者共同改革,深入探討,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合格護理人才。
[1]朱吟春.早期干預對護生專業思想形成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4):9-10.
[2]彭麗娟,姜文兵,柯麗,等.護理專業學生專業思想狀況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2(3):128-130.
[3]馮立敏.護理學理論案例教學的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05(3):130.
G711
A
1671-1246(2017)22-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