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拘禁中致人死亡的實證與教義

2017-03-12 14:28:32陳文昊
黨政干部學刊 2017年1期

陳文昊

[摘 要]從實證角度來看,非法拘禁罪中導致他人死亡的,有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三種定罪方式;從平均處斷刑來看,認定為三種罪名的情況下處斷刑逐步遞增。實踐中基本達成一致的問題是,拘禁中被害人自殺的,一般在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基礎上減輕處斷;拘禁中被害人逃跑意外導致死亡的,認定為非法拘禁致人死亡;拘禁中突發疾病死亡的,認定為非法拘禁致人死亡。對于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應當根據可罰程度的不同進行類型化處理,分別認定為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以達到罪刑均衡的目的。

[關鍵詞]實證;非法拘禁罪;故意殺人罪

[中圖分類號]D9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7)01-0044-05

非法拘禁罪作為侵害人身行動自由的犯罪,以成文法或者普通法的形式廣泛存在于各國、各地的刑事法制之中。無論是歐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非法拘禁罪幾乎都是獨立成罪。而在我國,非法拘禁罪的結構在規定上更為復雜。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對于該條文的理解,理論界言人人殊,司法實踐中更是疑難重重。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非法拘禁中致人死亡的案件如何處理進行一定的厘清。

在筆者看來,刑法理論的探討不能脫離司法實踐的土壤。如果先從我國司法實踐的判決出發,從經驗角度對司法現狀進行一個宏觀、整體的檢視,對于問題的解決可能是更有裨益的。

一、拘禁中致人死亡定罪量刑的實證研究

筆者以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搜索近年以來刑事判決書,從中篩選出涉及非法拘禁中致人死亡的案件287件,并以之作為樣本開展實證分析。由于很多案件中存在多人以及從犯的問題,因此只考察當中的處刑最重的主犯,以簡化問題。通過分析,梳理出非法拘禁中致人死亡案件的如下一些問題:

(一)非法拘禁的原因

在287個樣本當中,與傳銷組織有關的拘禁案件132件,占樣本總數的45.99%;基于索債的104件,所占比例36.24%;基于私仇的案件33件,占11.5%;基于其他原因(例如被拘禁人沒有滿足行為人的某些要求)而拘禁的案件8件,所占比例2.79%。

(二)導致死亡的原因

考察287個案件中導致死亡的原因,被拘禁人自殺的案件7件,所占比例2.44%;被害人逃脫中高墜或溺亡的126件,比例高達43.90%;遭毆打致死的案件124件,在全部樣本中占43.21%;因疾病身亡的(包括中暑等身體原因)15件,所占比例5.23%;遭故意殺害的4件,所占比例1.39%;其他原因導致死亡的(例如在傳銷組織中做“深蹲游戲”死亡的)11件,占3.83%。

(三)非法拘禁中致人死亡的定罪

關于非法拘禁中致人死亡的案件的定罪,在287個樣本中,存在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三種罪名認定,沒有數罪并罰的判決。其中,認定為非法拘禁罪的案件160件,所占比例55.75%;認定為故意傷害罪的案件74件,占樣本總數的25.78%;認定為故意殺人罪的案件53件,占18.47%。

同時,考察非法拘禁中致人死亡的被害人的死亡原因與定罪結合起來考察,可以發現以下問題:被拘禁人自殺的7件案件中,全部被認定為非法拘禁罪;被害人逃脫中高墜或溺亡的126件案件中,全部被認定為非法拘禁罪;遭毆打致死的124件案件中,1件被認定為非法拘禁罪,74件被認定為故意傷害罪,49件被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因疾病身亡的15件案件中,全部被認定為非法拘禁罪;遭故意殺害的4件案件中,全部被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其他原因死亡的11件案件中,全部被認定為非法拘禁罪。

(四)非法拘禁中致人死亡的量刑

首先,對于不同樣本中不同死亡原因對應的處斷刑進行統計,可以發現,在被害人自殺的案件中,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6件,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案件1件;在被害人逃脫中高墜或溺亡的案件中,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117件,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案件9件;在被害人遭毆打致死的案件中,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案件6件;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73件,處無期徒刑的29件,處死刑的16件;被害人因疾病身亡的案件中,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1件,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案件14件;被害人遭故意殺害的案件中,處無期徒刑的2件,處死刑的2件;在被害人死于其他原因的案件中,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3件,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案件8件。

其次,考察不同罪名認定的平均法定刑期限。由于在樣本中,存在死刑緩期執行以及有期徒刑的情形,對平均刑期的計算產生了一定的障礙。因此,本文將無期徒刑、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折算成有期徒刑,方便刑期的計算。根據我國《刑法》第七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無期徒刑的刑期可以折算為12.5×2=25年,死刑緩期執行的刑期可以折算為12.5×2+2=27年,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可以折算成25×2=50年。同時,考慮到準確性問題,在計算平均刑期時,沒有將死刑立即執行納入計算的基數之內。

在整體樣本中,構成非法拘禁罪的160件案件的平均刑期為9.28年,構成故意傷害罪的74件案件的平均刑期15.62年,構成故意殺人罪的19.69年。

二、拘禁中致人死亡的問題歸納

從實證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司法實踐在拘禁中致人死亡的場合,罪與刑的分布關系基本處于均衡的狀態。這體現在,由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罪質逐漸加重,處斷刑的平均值也隨之上升。從實證結果來看,除非在無法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歸責于行為人(比如被害人自殺的情形)以及具有法定減輕事由的場合,大多數構成非法拘禁罪的法定刑維持在十年到十二年之間;如果認定為故意傷害罪,處斷刑很有可能達到十五年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死刑;如果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對行為人的處罰更高,死刑緩期執行被大量適用。因此,從罪與刑的角度來看,法院對相應罪名配置的法定刑是基本均衡的。

但問題在于,在拘禁中致人死亡的判決中,罪名的認定卻是值得重點探討的,從司法實踐的判決來看,可以總結出以下的定罪規律:

(一)被害人自殺的,認定為非法拘禁罪的基本情節

被拘禁者自殺的情形,司法實踐中比一般的拘禁過程中致人死亡的量刑更輕,這無疑是正確的。這是因為,在被害人自我答責的情況下,行為人對被害人的死亡不承擔責任或只承擔部分中責任。毫無疑問,刑法中的歸責理論歸根到底解決的是“如何進行風險分配”的問題,也就是說,面對業已發生的損害結果,如何將風險分配給相應當事人的問題。在被害人明知風險而接受結果發生蓋然性的場合下,分配給行為人的責任顯然更少,而被害人因自我答責承擔更多的責任。更重要的是,在現代刑法中,自我決定權是自由的核心,個人通過其自我決定而感受并實現自由。[1]因此,一個法治國家不應當基于“家長主義”的泛濫剝奪公民的自主決定權,在被害人能夠自我決定的情況下,只要這種處分不損害公序良俗,就應當被尊重。正如康德所指出的,“自由是道德法則的存在依據,道德法則是自由的認識理由”[2],自我決定是自由的核心命題,也作為法律體系的基石而存在。[3]因此,被害人自殺的情況下行為人不對被害人的死亡承擔責任或者只承擔一部分責任,倘若適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明顯量刑畸重。

但是,如果行為人的拘禁行為本身具有強制作用,在一般人來看被害人當時所處的環境與其自殺之間具有相當性的,就可以認定為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加重刑。例如,被害人被拘禁日久不堪病痛饑餓而自殺的,或者出于逃生本能不慎導致自身死亡的,就不能認定為非法拘禁罪的基本情節減輕處罰。

(二)被害人逃跑過程中不慎導致死亡的,適用致人死亡的加重情節

上文的實證結果表明,在所有非法拘禁導致死亡的案件中,被害人逃跑過程中不慎高墜或溺亡的就占全部樣本的43.90%,比例將近達到了一半。對于此類案件,司法實踐一律認定為非法拘禁罪,并認定致人死亡的情節,在絕大多數案件中適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個別案件具有減輕處罰的情節。

對于此類案件的判決,筆者認為也是不存在問題的。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前半段規定:“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這應當理解為結果加重犯的規定,也就是說,行為人對于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不具有故意,但具有過失的情況下,就可以適用該加重情節,處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被害人突發急病身亡的,認定為非法拘禁罪

在沒有行為人施加暴力的情況下,拘禁過程中被害人突發急病身亡的,認定為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結果加重犯是妥當的。一方面,學界普遍認為,被害人特殊體質不是阻斷因果關系的原因,所以,即使被害人介入了被害人突發急病的因素,也并不影響拘禁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同時,行為人將被害人限制在一定的空間之內,對其人身自由加以控制,應當說,對于被害人突發急病這一事實具有預見可能性。因此,行為人非法拘禁罪致人死亡成立。

例如,2013年8月8日,上訴人王全青將被害人王某某騙至阜陽,并于8月10日至15日在傳銷組織租房處伙同上訴人蔡曉兵等人共同看管王某某,迫使王某某加入傳銷組織。8月15日21時許,王某某突發熱射病,后經治療無效于10月23日死亡。法院認為判決被告人非法拘禁罪成立,判處有期徒刑十年。([2014]阜刑終字第00421號)

(四)拘禁過程中施暴導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處理不一

可以說,對于前述三種情形的處理,司法實踐中基本不存在爭議。但是對于拘禁過程中施暴導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各地法院在處理上卻不具有一貫性。從罪名的認定上看,有的判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有的判決認定為故意傷害罪;而到了處刑層面,認定為故意殺人罪的平均刑期要比認定為故意傷害罪的情形重很多。這就存在相同案件的情況下出現不同判的情況,導致對罪刑均衡原則的公然違反。因此,對于此類案件的處理,有必要做一個梳理與厘清。

三、對《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的理解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該款規定中,存在兩種致人死亡的情形。一是“致人死亡的”,處理方式是在基本刑的基礎上加重處罰;二是“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轉化為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進行處罰。換言之,這里的“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就不同于前半段關于結構加重犯的規定,否則不會在處罰上有所區別。那么,應當如何理解此處的“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呢?對此,學界存在不同的意見。

(一)第一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所謂‘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是指行為人在犯本罪的過程中故意導致被害人傷殘、死亡的結果發生,因此應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論處”。[4]對此,黎宏教授也指出,“‘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是指非法拘禁過程中,故意對被拘禁人實施傷害或殺害行為,導致傷殘或者死亡結果的情形”[5]。在這種情況下,《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后半段是被作為轉化犯看待的。[6]具體而言,以上觀點認為“使用暴力致人死亡”本身是指故意殺人的行為,那么如果沒有這一款規定,原本就應當認定為非法拘禁罪與故意殺人罪,進行數罪并罰。而《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后半段規定了“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就是一種法律擬制,用公式表述為:

非法拘禁與故意殺人數罪并罰→故意殺人

然而,在筆者看來,第一種觀點并不妥當。正如張明楷教授批判的:“《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后半段的規定旨在嚴厲禁止在非法拘禁中致人傷殘或死亡。但上述觀點的結論卻是,在非法拘禁中故意傷害致人傷殘的,僅成立故意傷害罪。人們不禁要問:《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后半段為什么將典型的數罪擬制為一罪?顯然,做出這樣法律擬制的解釋,是缺乏實質理由的”[7]。顯然,從形勢政策上考察轉化犯的設置,當正常的歸罪原則難以充分評價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等,刑法便設置法律擬制,加以嚴懲,避免量刑畸輕。[8]在這種情況下,轉化結果導致處罰減輕的理解,與轉化犯的原旨是背道而馳的,這也是第一種觀點存在的致命問題。

(二)第二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認為,非法拘禁過程中在拘禁行為之外另使用暴力導致他人死亡,而沒有殺人故意的,適用《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后半段的規定,只要非法拘禁的行為人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要即使其沒有殺人的故意,也應認定為故意殺人罪。[9]

如果認為“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規定不包括故意的情形,就是將非法拘禁過程中的過失致人死亡擬制為故意殺人罪處罰。那么,對于不同的非法拘禁中致人死亡的情形,可以用以下公式表達:

公式1:非法拘禁+過失致人死亡(非法拘禁本身暴力)=非法拘禁罪加重

公式2:非法拘禁+過失致人死亡(非法拘禁以外暴力)=故意殺人罪

公式3:非法拘禁+故意殺人=兩罪并罰

單從理論層面來看,第二種觀點根據行為人犯罪情節的輕重“階梯式”地認定罪名,的確符合罪刑均衡原則,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如果聯系到司法實踐的做法,這樣的解釋又顯得水土不服、不盡完善。

將公式1與公式2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不難發現,僅僅是因為“暴力是拘禁本身還是之外”這一點不同,就分別認定為非法拘禁罪的加重情節與故意殺人罪。毫無疑問,這兩者之間的法定刑差異是極其明顯的:非法拘禁罪的最高刑僅十五年有期徒刑,而故意殺人罪的最高刑可以達到死刑。從上文實證研究的結果也可以發現,在非法拘禁中導致他人死亡的案件中,認定為非法拘禁罪的平均處斷刑為9.28年有期徒刑,而認定為故意殺人最多處斷刑平均值達到19.69年有期徒刑,二者差異過大。因此,第二種觀點的問題在于,“暴力本身是否來自于非法拘禁本身”這一事實差異造成的處斷刑跨度過大,中間缺少一個過渡的罪名。即使按照第二種觀點,在故意殺人罪之上,還存在故意殺人罪與非法拘禁罪并罰的情形,但在司法實量刑上基本與認定為故意殺人罪一罪的處斷刑無異,因而按照并罰處理在理論上的意義大于其實踐意義。

除此之外,何為“非法拘禁本身的暴力”,也是一個難以界定清楚的問題。顯然,此處“非法拘禁本身”的理解當然立足于對“暴力對于拘禁行為來說是否必要”這一問題的考察。但是,和正當防衛的限度問題一樣,“是否必要”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價值判斷問題,尤其是在被拘禁人反抗、行為人為了遏制其反抗而不慎將其殺害的場合,對“非法拘禁本身的暴力”的考察還是要進行必要限度的判定,并非論者所稱的那么涇渭分明。

(三)兼顧司法實踐情況的第三種理解

其實,從我國的司法實踐來看,對于非法拘禁中致人死亡的情形,將其劃分為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三個等級,在法定刑上形成逐步遞增的“階梯狀”結構,是基本妥當的。也就是說,從罪到刑這一檔過渡,并不存在過多問題,反而是在事實到定罪的對應當中,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情形。

因此,對于非法拘禁中致人死亡的案件,可以基本保留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定罪階梯,但是針對《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的解釋稍作修正,達到調節罪刑均衡的目的。

首先,對于非法拘禁之后故意殺人的情形,認定為非法拘禁罪與故意殺人罪,進行數罪并罰,當然不存在問題。但是,由于故意殺人罪最高可以判處死刑,非法拘禁罪的基本刑最高只有三年有期徒刑,因此認定為故意殺人罪還是并罰,對實踐操作而言并不存在過大的區別。

其次,對于不具有殺人故意的暴行導致死亡的情形,存在非法拘禁罪(加重情節)、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三種罪名選擇,在處斷上由輕到重。筆者不贊同從純粹教義學的立場對非法拘禁過程中致人死亡的罪名認定進行區隔,這樣的處理容易導致理論與司法實踐相脫節。誠然,刑法大廈的基底需要刑事政策與社會期許作為支撐,否則只能淪為法學家手中的無用塑具。在筆者看來,罪名認定的根據不應當拘泥于“暴力是否屬于拘禁行為本身”,相反,在對行為定性存在疑問的場合,可以運用“以刑制罪”的思想反制定罪。

事實上,刑法社會化即意味著刑法不再是政治精英會議之后的備忘錄,而是蕓蕓眾生草根生活中的晴雨表。[10]在整套刑法理論中,定罪并非是民眾最關心的問題,相反,最終的量刑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正如徐松林教授指出的:“按照公眾的社會心理,‘量刑公正才能代表刑法正義,‘準確定罪只是實現量刑公正的手段而非目的。對于某一具體刑事案件,不管法院如何宣稱自己的定罪是準確的、是依據法律規定作出的,只要量刑上畸重畸輕,社會公眾都不會認為這是一個恰當的判決。”[11]高艷東教授也指出:“根據行為所對應的刑事責任輕重,才能準確評價該行為的根本屬性和危害程度,刑事責任也是刑法評價的核心和說明行為實質內容的根本特征”[12]。

相反,完全可以利用對《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解讀的模糊性達到量刑均衡的目的。例如,同樣是拘禁后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情形,打擊部位、程度、被害人與行為人關系、拘禁原因的不同,表明行為的可罰性程度不同,因此在罪名的認定上可以有所區別。其實,在拘禁過程中實施暴力,過失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可以根據可罰程度的不同分別認定為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量刑,這一理解與我國刑法的文本規定也并不抵牾。誠然,在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后半段規定,“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但在該款的理解上,未必要將傷殘結果與故意傷害罪、死亡結果與故意殺人罪一一對應。完全可以認為,同樣是“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場合,可以根據可罰性程度的不同分別認定為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罪,這樣的解釋并沒有超出法條文本的語義范圍。

四、從立法視角反思《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

從解釋論的角度,當然可以對《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做一個合理解釋,基本滿足罪刑均衡的要求。當然,這都是基于一個解釋者的立場所盡的努力。從立法層面來看,毫無疑問,《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后半段“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這一規定存在是問題的。這是因為,誠如前文所述,“使用暴力導致死亡”這一表達本身,就處于結果加重犯與典型數罪之間這樣一個進退維谷的地位。從整個《刑法》文本來看,也再找不到類似的規定。

因此,如果將“使用暴力導致死亡”從非法拘禁的規定中剔除,并酌情提高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處罰上限,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馮軍.刑法中的自我答責[J].中國法學,2006,(3).

[2][德]康德.實踐理性批判[M].韓水法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2.

[3]馮軍.刑法問題的規范理解[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64.

[4]高銘暄,馬克昌.刑法學(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532.

[5]黎宏.刑法學[M].法律出版社,2012:665.

[6]王作富.刑法分則實務研究(上)[M].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1053.

[7]張明楷.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46.

[8]劉憲權,李振林.論刑法中法律擬制的法理基礎[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

[9]張明楷.刑法學(第五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885.

[10]利子平,石聚航.刑法社會化初論[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

[11]徐松林.以刑釋罪——一種刑法實質解釋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189.

[12]高艷東.從盜竊到侵占:許霆案的定罪與量刑[N].人民法院報,2008-4-1.

責任編輯 宋桂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www|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第5页|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热99精品视频|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色135综合网|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亚洲成在线观看|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靠逼视频| 亚洲成a人片|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日本|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色哟哟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色有码无码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精品91视频|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国产91精品久久|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欧美高清国产| 九色91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a天堂视频| 永久天堂网Av| 欧美www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视频|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AV老司机AV天堂|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福利片|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五月天福利视频|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日日拍夜夜操| 国内毛片视频|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一在线观看|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国产女主播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