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濤 何艷
摘 要 隨著來華留學生規模的迅速擴大,教學質量的管控成了擺在政府、地區、學校面前的難題。來華留學生教學質量的問題包括:教學師資力量不強,教學語言和方式有待提升;留學生入學基礎不一,寬進寬出政策留隱患;課程設計水平不高,國際街接度差;教學質量監管不力,監控體系缺乏。本文認為可以通過師資培訓國際化,合理控制招生質量,重視課程建設,提升品牌意識,理順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等手段來提高來華留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 來華留學 教學質量 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8.9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也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來華留學生教育迅速發展,成為我國對外交流與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留學生的教育及管理工作衡量著高等教育是否達到國際化水平,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高等教育國際化步伐的日益加快,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程度也不斷的提高,來華留學生的規模與增長速度也在逐漸增加。然而,我國目前的留學生教育,特別是教學與管理,還存在諸多問題,急需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教學是高等學校的中心工作,來華留學生的教學管理也就成了高等學校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的中心,高校教學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到學校的整體教學管理水平。
1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的意義
1.1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的政治意義
留學生的教育工作從開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同國際政治制度、意識形態、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聯系在一起。來華留學生選擇來中國留學,表明了他們對中國的興趣與友好。因此,我們應在教育培養留學生的同時,為他們能更好的了解中國給予幫助,增強他們對中國的情感,以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對于我國外交工作來說,來華留學教育工作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來華留學教育工作培養出一批能夠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聯系與交往的友好力量,有利于保障和平的國際環境,維護我國的政治利益。
1.2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的經濟意義
留學生教育能為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許多發達國家為了搶奪生源,都積極制定有利于發展本國外國留學生的教育政策和法律,以此從中發展留學生教育,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所以大力擴展來華留學生教育規模,還能補充或擴大我國的教育資金,對我國的經濟效益非常有利,能夠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2來華留學生教學質量的問題現象
2.1教學師資力量不強,教學語言和方式有待提升
目前,各高校能開設全英授課的課程很稀少。往往一個拿到教學任務的教師,并不知所安排的教材是什么,所教授的學員有多少。而教師的選擇,往往基于學院里誰的英語水平相對好一些,誰現階段的任務輕一些來決定。就學生的感受來看,外教的課程能否聽懂,取決于他們之間英語口音的契合度,中國教師的課程能否聽懂,取決于教師的PPT是否詳盡(在教師念一個專業單詞要念四五次,而拼出的是一個錯誤音節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寄希望于理解教師的口頭講述)。可見,合格師資的匱乏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在合格師資和語言障礙的背后,對教學方式和課程設置的不滿也是留學生的主要訴求之一。來華留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內容及教材運用、語言表達及教學方法、教學責任和教學態度、教師資質與學術水平、教師國際化教學理念、課堂內外與學生的溝通及學生成績考評等七個方面的評價都不是很高。對教師的資質與學術水平、教學責任和教學態度兩項的滿意度還相對較高,但由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差異導致任課教師得到的評價并不高。
2.2留學生人學基礎不一,寬進寬出政策留隱患
在各高校現有的留學生中,除韓國、美國和日本、俄羅斯有大量生源在我國學習語言外,也有很多生源來自亞洲周邊地區和非洲不發達地區,如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的留學生是進入我國高校學歷教育的主要力量。非洲不發達地區更多地是拿到中國政府的資助來留學。因此,來華留學生的來源頗為廣泛,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招生只要求其在本國高中畢業,很顯然,采取的是寬進的政策。這就導致了開展教學時,由于這些來自各國不同背景的學生,學習的基礎參差不齊,教學開展困難。再加上對教學質量的控制又不嚴格,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寬進寬出,只要完成了既定的年限和程序,不管其是否達到了中國所要求的畢業標準,一律準予畢業。高校成了售賣文憑的機構。長此以往,只會令中國的學歷和學位在國際上的聲譽變差,最終損害的是整個中國教育的出口市場。
2.3課程設計水平不高,國際銜接度差
科技的迅猛發展導致大量交叉學科、邊緣學科、中介學科出現,大學科、寬專業已經成為國際上通行的學科設置方法,而我國大學的學科面普遍偏窄,學科目錄和專業設置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高等教育專業設置模式的影響。同時,我國大學對于留學生課程,可以獨立自主招生并開展教學,課程體系也是自主設計,由于各校實際情況不一,且沒有一個可供參照的標準,課程的設計水平自然參差不齊。主要問題在于課程設置陳舊、課程內容國際化程度低、課程的實踐應用性差、課程之間的關聯設計不到位、課程選擇幾乎無自由度等。我國絕大多數課程設置與國外同專業的課程設置存在較大差別,也由此導致了留學生課程銜接不上,學分得不到承認等情形。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確保教學任務完成
3.1營造和諧課堂氛圍,靈活使用教學模式
由于社會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存在很多的異同,他們在課堂上善于思考,一旦有問題隨時提問,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而國內大多數傳統的教學形式仍采用灌輸型教學模式,這顯然不適合留學生的教學模式要把醫學這門嚴謹、嚴肅、嚴密的學科,以活躍、互動形式來講述,并且使用全英文教學,對教師而言是極大的挑戰,但也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中營造積極、寬松的課堂氛圍,靈活使用教學模式。可以對留學生采用啟發式、提問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如根據不同的課堂內容,采用講解式、提問式、討論式及自學為主的多樣化授課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如“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即PBL教學模式),個案學習(case study)、小組討論與活動(small group discussion)、海報(poster)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創造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
3.2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糾正不良習慣行為
留學生們的一些生活、習慣不良,也是制約教學任務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留學生經常出現遲到,缺勤現象,臨近考試前大量缺勤,遇到他們本國的節假日就曠課,做完實驗不打掃衛生等現象,如果這些現象長期持續下去,將會影響正常教學任務的完成。針對這些現象,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糾正留學生中常見的不良現象與行為。
3.3嚴格考勤制度,適當調整教學
留學生常有遲到和缺勤的現象,故在留學生們剛入校,就需嚴格要求其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使不良現象遏制在萌芽狀態。針對遲到、早退、缺勤我們可以采取每天考勤“點名”,中途隨機抽查,每星期、每月把考勤結果統計出來并張貼公布,而且把考勤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指標。對于臨近考試前期,老師適當調整教學計劃,留出一段時間給留學生們自由復習;遇到節假就曠課也屢見不鮮,針對此現象,我們可以先讓留學生把他們國內所有重要節假日列出來,留學生管理部門可以根據民風、民俗,對于一些重大的節日給予適當考慮,但不宜過多,否則影響教學任務完成,入鄉隨俗,畢竟中國的節日他們同樣享有。
3.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水平
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而教師是主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素質高低都直接關系到留學生教育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本校一直將留學生的師資隊伍建設放于首位。目前,本校留學生大部分課程實施外聘制度,少數科目由本校醫學院老師來承擔,因此,可以考慮實行內部培養和外聘相結合的方針。外聘可從國外引進一些主干課程的專家,內部培養包括教師的篩選、教師的培訓、教師的相關待遇等,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優化師資結構和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這樣不僅可以帶動提高師資教學水平,起到教學示范作用,而且可以補充暫時的師資不足。
雙語教學、全英文教學不同于普通的英語公共課程,它涉及到醫學各課程的大量專業術語,專業知識層次的詳細講解,也不同于普通的英語聽、說、讀、寫。有數據統計,醫學課程中文教學的備課與授課時間比為5∶1,而英語教學的備課與授課時間比為20∶1。由此可見,英語授課的難度相當大,這對本校的教師來說也是個挑戰,同時,學校也加大了教師培養的力度,如選拔優秀的青年教師到英國等地方進行業務培訓,在待遇問題上加以鼓勵等, 這樣也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外聘教師在教學方式、手段等方面和我國存在異同,鼓勵本校教師多聽外聘教師授課,與外聘教師多交流,擇其精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5有效應用網絡技術,進行全面有效溝通
當前科技的進步,計算機網絡的普及,極大地方便了教學、學習與溝通。留學生們大多數都配有電腦, Internet廣泛應用,不僅使初來乍到的留學生方便與家人、朋友聯系,也為留學生們搭建網絡教學交流平臺奠定了基礎。本校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建立留學生校園學習網站,將留學生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外參考內容放到校園學習網上,并制作網上答疑系統,這樣使教與學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上網參加學習,使留學生們可以在課后及時找到老師解答問題,也可避免由于語言溝通障礙引起交流不便。充分調動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此外,網絡也拉進教師們與留學生們的距離,留學生們隨時可以通過QQ,E-mail博客等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們也可隨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在學習、生活中及時為他們進行引導,使留學生們身在國外,同樣能感覺到家的溫暖,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習中去。
總之,留學生教學是一個反復摸索的過程,地方高等院校在迎接21世紀教育國際化大潮中,要抓住機遇,以國際化、現代化教育理念,不斷拓展醫學留學生教育,并使其保持新穎,實用的特色,努力為受教育者更新知識和培養能力,提供先進、及時、便捷的教育服務,并不斷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堅持不懈地努力,把留學生工作做好、做大,為地方高校教育事業增添一份亮彩。課外與外聘教師多交流,擇其精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基金項目:本文是湖北工業大學教研項目《校企“雙導師制”:國際貿易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及實踐研究》(2013035)和《Seminar教學模式在經管類創新性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201408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黃濤(1979-),男,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何艷(1979-),女,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
參考文獻
[1] 章新勝.教育部舉行來華留學工作新聞發布會[R],2015-3-18.
[2] 喻明明.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的若干問題研究——以重慶大學為例[D].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3] 李黎.民族院校來華留學生教學管理初探——基于貴州民族學院 來華留學生的教學管理[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0).
[4] 肖丹.淺析趨同培養下來華留學生的教學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8).
[5] 李萌.來華留學生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4.
[6] 魯穎迪.高校留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