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杰 (梧州學院 寶石與藝術設計學院 543002)
產品情感設計中的美學因素與用戶體驗研究
黃江杰 (梧州學院 寶石與藝術設計學院 543002)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社會面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產品設計領域,消費者已經不滿足于產品的使用功能,逐漸重視產品帶來的深度體驗和情感滿足。本文主要從美學因素與用戶體驗層面出發,介紹了人機交互過程中的用戶體驗,提出了情感設計中三個層面的追求,將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情感設計手段。從而改善人們對產品或服務的體驗,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情感層面的需要。
情感設計;美學因素;用戶體驗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三維打印、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科技發展在展現了人類偉大的創造性與征服力的同時,也帶給人類新的苦惱:孤獨感、疏離感與人情的冷漠,人們開始越來越多的需要情感上的溝通與慰藉,來平衡冰冷的高科技帶給我們的無助與憂慮1。在現代市場競爭中,消費者已經不滿足于產品的使用功能,逐漸重視產品帶來的深度體驗和情感滿足。通過有效的情感設計手段改善產品或服務的體驗,對于企業和消費者已經顯得非常有意義和價值。
體驗一詞源于拉丁文“Exprientia”,意指探查、實驗。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解釋,體驗是感覺記憶,是由許多次同樣的記憶在一起形成的經驗,即為體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體驗通常指指通過親身經歷或親身實踐所獲得的經驗。在心理學領域,體驗被定義為一種情緒;在商業領域,體驗是一種經濟手段2。而產品設計中的用戶體驗,主要是指人在與產品、環境發生交互的整個過程中,通過視覺、觸覺和聽覺等獲得的感官體驗和心理感,是指用戶使用產品或者享用服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心理感受,涉及人與產品、程序或者系統交互過程中的所有方面。
用戶體驗涉及到使用產品時的一種情緒或者情感上的感受,與特定的時間、空間和具體環境有關。一般來講,用戶體驗具有四個方面的特征:情境性,用戶的體驗與特定的使用時間、空間和環境密切相關;個體性,用戶的體驗因個人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地位的不同而出現差異,同樣的產品對于給不同的帶來的體驗可能完全不相同;累積性,人們在不同環境下與產品發生交互,用戶的體驗得以持續、累積和發展;擴展性,用戶體驗除了自身在情緒或者情感上的感受外,還需要擴展并豐富消費者的體驗。
在日常生活中,情感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情感構成了我們的體驗,為現實生活帶來了種種情趣。同時,情感是主導決策的過程,控制注意力的過程,強化和淡化某些記憶的過程3。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伴隨認識過程而產生的4。它產生于認識和活動的過程中,并影響著認識和活動的進行。它是人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的反應。簡要的說,情感是由生理喚起、主觀感覺、認知解釋和行為表達這四個部分組成的過程5。
無論對客觀事物持有肯定或者否定的態度,人們都能夠直接體驗到。因此,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
在人和產品發生交互的過程中,通過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味覺等獲得感官信息,形成本能的生理喚起及情感體驗。人們會感知周圍環境中產品的個性,下意識地感知和詮釋事物表現出的情感,然后以自身的方式對于這種認知做出解釋,發展成為人與產品之間發展出各種關系。同時大腦會利用記憶和感知過程給情感體驗附加意義,把情感體驗提升到新的高度。唐納德·諾曼曾經說過:“任何事物都有其個性,任何事物都會傳達情感信號。即使并不是設計者有意為之,但觀看這些事物的人……也會從中自我推斷出其個性,體會到它們所傳達出的情感。……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令人討厭的個性就會讓用戶的情感狀態逐漸變得糟糕”。
用戶體驗是聯系消費者和產品之間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設計領域,用戶體驗設計主要重視認知效率和愉悅的過程,通過研究信息處理過程中的人類能力、限制和傾向以降低認知負荷,從而減少錯誤,提高效率和用戶愉悅體驗。這對于以人為中心的產品和系統的設計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原則和方法。但是,產品設計中的用戶體驗只關注于認知效率,忽略了人們所需要的豐富的、多層次的人類情感需要。用戶體驗應該關注于這些潛在的、深層次的情感需要,以達到更好的人機交互效果。應用情感設計的方法和策略進行設計,研究每個消費者對具體產品所需的真情實感,通過測量、分析、建模,可以有效實現情感需要到產品設計參數的轉換。
情感在本質上同樣會影響人類信息處理過程,如判斷、決策和解決問題。這些觀點被用到多種研究實踐中,用于改善情感和用戶體驗,表現在HCI、市場營銷與消費者研究,工程設計領域。例如,HCI情感計算主要關注于如何進行系統設計來幫助沮喪的用戶,處理挫折或阻止其它負面的情緒。在市場營銷界,大量的研究集中于消費者對于廣告和品牌的情感反應。情感對于消費者行為的作用同樣被重視,如購買決策和判斷。在工程設計中,感性工學主要用以確定產品形態要素和情感要素之間的關聯關系,并且被應用到許多工業領域,如服裝、汽車、電子行業。許多設計研究還致力于研究享樂主義快樂,情感反應和期望。在這樣的形勢下,設計師可以積極介入產生積極情感影響的產品和專注于用戶的情感需求,以提升用戶形成的豐富的情感體驗。
產品情感設計中的情感反應是其實是對產品引發的各種復雜情感的主觀感受,并最終形成關于“體驗”的記憶。產品情感設計過程中的美學因素、可用性、象征性,關系著用戶的體驗。如果在設計中良好地實現這些方面的訴求,用戶就會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最終影響用戶的購買行為,并逐漸形成用戶對消費產品的忠誠,并取得產品市場競爭的優勢。
(一)美觀性追求
產品的審美性是凝結在產品當中的一種藝術特質,主要體現在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或者是對產品吸引力的反應。人們在與產品發生交互時候,首先會通過感覺器官獲得信息輸入,同時根據產品的形態、色彩、材質、肌理等要素進行審美判斷,最終帶給用戶愉悅的情感滿足與體驗。根據唐納德·諾曼的情感設計層次理論,審美判斷它先于人們的意識和思維,屬于本能水平的設計。如果在產品的造型設計中不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興趣,那么就不能引發消費者去接近和使用產品。在產品的情感設計中,為使產品滿足用戶的審美性需求,設計師必須提高藝術修養和美學追求,從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味覺等感官通道組織和塑造產品的各個設計要素,以創造良好的審美體驗及情感滿足。產品的審美性不僅帶給消費者精神的享受,也使得他們的生活充滿歡樂和激情。法國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設計的水果榨汁器(Juicy Salif),為廚房空間增加了亮麗的風景,為人們帶來了樂趣和豐富的情感體驗;BMW生產的 Mini cooper以獨特的外觀造型美感,贏得了眾多年輕用戶的鐘愛,以至于一些使用功能上的不足都被完全忽視掉了。
(二)可用性追求
情感設計中的可用性追求主要著重產品在特定使用環境中的功效及用戶滿意度。產品情感設計中,應該充分研究用戶的概念原型,減輕用戶的信息負擔,同時利用各種設計語言,使產品具有良好的自明性。在唐納德·諾曼的情感設計層次理論中,可用性追求屬于行為水平的設計,用于傳達產品的使用功能、使用方式及使用效果。產品的可用性追求帶給消費者一種承諾,建立起人與產品之間的信任感和親密感。
(三)象征性追求
隨著社會物質的巨大豐富,人們的個性需求逐步提升,產品的差異化特征變得越來越明顯。產品的面貌不在千篇一律,產品越來越演繹為一種身份、文化、觀念、習俗、時代的象征,并通過產品的造型要素傳遞出來,成為功能之外的附加價值,這些成為產品情感設計中的象征性追求。依據于唐納德·諾曼的情感設計層次理論,象征性追求主要基于本能層次和行為層次的審美性和可用性體驗,結合更高級的感覺、情緒及知覺,將體驗思想和情感完全交融6。總的來說,產品的象征性追求主要涉及到產品為人們帶來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這些將為消費者帶來強烈的自信和超越的情感體驗。
今年勝利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明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以情感設計為抓手,強調用戶與產品交互過程中的審美判斷和情感體驗,將有助于為人民群眾豐富的情感需求提供優質的產品,同時對助力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注釋:
1.郭子飛.淺談產品設計中的情感化理念[J].中國包裝工業,2013(8):42-44.
2.羅仕鑒,朱上上.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3-6.
3. (加)高普(Gorp,T.V.),(美)亞當斯(Adams,E.)著;于娟娟譯.情感與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4-12.
4.陳俊杰等.圖像情感語義分析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31.
5.津巴多等著;王佳藝譯.津巴多普通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320.
6.(美)諾曼著;何笑梅,歐秋杏譯.設計心理學3:情感設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5-26.
2013年度廣西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立項項目,項目編號:SK13LX479
2013年度梧州學院校級青年項目,項目編號:2013D011
黃江杰(1981- ),男,漢族,河南西平人,梧州學院寶石與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產品創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