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沛甲 (許昌學院 461000)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中基礎模塊教學改革研究
耿沛甲 (許昌學院 461000)
本文從模塊化教學視角下,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模塊的認識入手,嘗試思考新的思路與改革方案,以實踐教學為導向,以實際的教學工作為出發點,尋求視覺傳達設計基礎課模塊的創新點,并總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希望以此文引起更多同仁對視覺傳達設計基礎課模塊化教學改革的重視。
視覺傳達設計;基礎課;改革
項目來源:本文為2015年度許昌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應用型大學背景下視覺傳達專業課程模塊化教學研究》的課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02015092。
1.模塊化教學的概念
模塊化教學模式最早在職業教育中應用,并被人們廣泛研究的一種教學模式。模塊化教學的概念最早在西方國家被提出,國際上主流的模塊化教學模式主要以“MES”和“CBE”兩種模式為代表。MES的含義是模塊式技能培訓,20世紀70年代由國際勞工組織研究開發出來。這是一種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模塊化教學模式。主要針對不同的崗位技能要求設計任務模塊,并在其中體現崗位工作的完整過程。CBE的含義是能力本位教育,是北美地區模塊化教學的主要形式。CBE主要依據知行能力的協調發展來確定任務模塊,針對某種職業應該具備的認知能力和活動能力進行模塊設計,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素養。“MES”和“CBE”的共同特點都是強調專業知識的實踐能力與相關的職業能力。而區別在于,MES以具體的就業崗位工作規范熟悉為出發點,著重培養學生在職業崗位上的工作能力;而CBE以職業的工作規律和工作需求為出發點,著重培養學生具有普遍性的職業基礎能力。
我國模塊化教學應用最多的職教界總結出了相對適合我國國情的“寬基礎、活模塊”教育模式。從面向學生、服務就業、能力全面提升的教育理念出發,根據適應社會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要求,將課程以模塊化的形式進行設置,使教學體系呈現靈活合理的特點。通過培養學生寬泛的基礎人文素質,夯實學生的職業能力基礎,進而拓展學生職業能力,滿足就業的需求。就目前應用型大學建設大潮中的視覺傳達專業課程教學而言,對模塊化教學的研究尚不多見。
2.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模塊的概念
視覺傳達設計的現行課程體系除去校定的通識類課程以外,主要包含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理論課等內容。基礎課程開設在大一年級,是學生進入大學專業學習后面對的第一類專業課程,其主要教學目的在于為學生日后的專業課程學習奠定基礎,優化學生的專業學習習慣與專業內容的認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模塊的概念在于,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轉變專業教學思想,將課程轉變為模塊化課程。將過去相對獨立的各門基礎課程統合為為一體化的基礎課程模塊,在保留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不流失的基礎上,打通課程界線。力求在學生奠定基礎的專業第一課,就將職業能力的培養引入到教學中,將看似基礎的課程內容與日后的專業課程有效對接,依靠職業情境的設定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總的來說,自上個世紀早期包豪斯確定了設計教育體系以來,基礎課教學便成為了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視覺傳達設計本身便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因此也站在了時代變革的前沿。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第一步的基礎課教學的改革首當其沖。高級應用型人才以培養學生適應職業工作第一線為根本目的,我們當下在人才培養方面面對的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與上個世紀有著很大的不同。但就目前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的模式,尤其是基礎課教學的模式而言卻沒有較大的轉變。因此,在具體教學中出現與市場脫軌等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在這里,作者根據自身的藝術設計教學實踐經驗,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基礎課教學進行了嘗試思考。
從前文來看,基礎課是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打下基礎的入門課程。在過去的教學體系中,基礎教學貫穿的主線是二維與三維的表現技法訓練,其他專業如環境藝術設計也是如此,這使得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并不具有專業針對性。基礎課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屬于相當重要的模塊,甚至比專業課程更加具有重要性。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模塊的教學目的,從表現來看是為學生以后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產生創意以及用有效適合的形式來表達創意的基礎。但從其本質核心來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模塊要針對學生日后職業能力的塑造與就業能力的提升,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的設計眼光與基本的設計評價能力,并且要更具未來的職業導向加強設計創意思維鍛煉,這是我們應該貫穿在基礎課程模塊教學中的重點。我們的基礎課程教學目的應該設定為培養學生專業基礎能力+職業基礎能力的雙核心,轉變過去明重實輕的思想,切實將基礎課程的作用真實有效的體現出來。
在明確了教學的目標后,我們必須針對性的對課程設置、學時安排進行調整,做的就是達到教學目標和訓練方法的統一,培養學生對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的掌握,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訓練,為學生夯實創新設計的思維基礎,以適應未來專業課程的學習。
(一)視覺傳達設計欣賞課程的納入
在繪畫專業有一門課程叫做藝術欣賞課,可以讓學生了解繪畫的發展與現狀,是在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快速建立對專業內容正確認知的一門基礎課。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也極有必要在基礎課階段增加這樣的一門課程。首先,通過視覺傳達設計欣賞課程的設立,能讓學生所學習到的基礎課程內容與實際的設計工作、項目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確日后的工作內容與工作目標,建立對設計師職業的完整認知。其次,讓學生通過對基礎課程內容的現實理解,為學生展現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優秀案例,讓學生明確基礎課程知識在實際設計中的應用形式與規律,引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與熱情。這樣的課程如果與實際的課程體系相沖突,在初期可以以選修課或講座的形式出現,在后期的教學體系體調整中逐步納入整個課程體系里來。
(二)增設觀察課與材料認知課
設計專業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對具象事物的抽象與簡化能力,觀察課的設立就是為學生奠定通過正確的設計觀察方法,分析設計對象,并將其轉化為可以應用的設計元素。很多人的固有思維中,認為觀察是極為簡單的事情,多看就是觀察。但真正的設計觀察不僅是簡單的看,而是一個從看到分析再到得出的完整過程。而材料認知課程可以彌補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固有的短板,就是對本專業可用材料的不熟悉,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基礎課模塊的內容調整
具體到現有的幾門基礎課,學生普遍反映是看不出這些基礎課與專業設計有多少聯系,因此也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做好內容調整。
1.二維造型模塊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設置素描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快速表達這種想法的能力。但現在有的學校開設的素描雖然名稱也改為設計素描,任課教師卻是繪畫專業的老師,這在教學引導上很難使學生的思維轉移到設計思維上來。我們應該在對簡單形的寫實訓練基礎上,加強對抽象形的創意和表達在課程中所占有比重。經過這樣的調整,視覺傳達設計學生可以通過素描課的學習實現:①具有對簡單形體的寫實能力與相應的表現技巧;②能夠將圖形元素按照創意或設計需求來進行取舍;③能夠根據形式美法則來構圖。
2.色彩訓練模塊
色彩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色彩的規律與色彩的設計表現能力,應該與高考前的色彩學習有根本性的區別,以重抽象輕寫實、重設計輕藝術為主要學習方向。在色彩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用與色彩構成、裝飾圖案緊密相關的“設計色彩”來代替“寫生色彩”,達到與專業課程的學習深度連接。其主要的教學目的應該明確為:首先,色彩的設計基礎認知。從設計創意與表達的角度切入,在培養色彩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認知應用色彩進行設計的基本規律與法則,深入探討不同色彩帶給人們的心理反應,進而能夠深入進行不同心理感受的色彩設計,這對未來適應消費的設計具有很大幫助。其次,提升色彩的設計應用能力。通過加強色調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在色彩設計中有意識地運用不同的色調進行創意表達,完善其對色彩的控制能力。在訓練中要求學生能夠發現盡可能多的色彩設計規律,然后根據前期訓練中掌握的構圖規則、裝飾畫技巧、圖案規則等來設計這些色彩。如果色彩課能做到以上幾方面,能使學生更有效率地掌握色彩知識,又可以和以后的設計專業課有效地連接,強化設計意識,打破思維定式,最終會收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3.構成訓練模塊
構成課是基礎課中的重點。在對課程改革中構成課程應該進行如下調整:首先在其他基礎內容中融入構成課程的相關內容,全面強化課程模塊中構成內容的訓練。在設計素描課中加入了平面構成的內容,在設計色彩課中加入了色彩構成的內容,構成課的課時在不加減的情況下,強化相關的課程內容。其次,構成課的長時間手繪也是使學生厭倦的一個因素,安排部分作業在電腦中完成既可縮短作業時間,又可增加表現技巧,與后期設計工作相連,更易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后,構成課能夠與專業課的結合。構成課作為基礎課是對一些固定知識點的學習與應用,如果不與專業課或一些設計課題相連,會顯得枯燥無味,也不能使學生了解學習后的應用范圍和一些應用技巧。
總的來說,通過對基礎課內容的調整,使學生在學習之初就對視覺傳達設計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讓學生較早的建立起創意思維、設計思維,更好的學習專業課程。在應用型大學建設的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模塊化教學必須根本改變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各自為政的局面,使基礎課真正成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基礎,在兩者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聯系。以上所述僅是個人的一些思考,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1]林家陽.設計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林家陽,等.設計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趙云川,安佳.色彩歸納寫生教程[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5
[4]潘魯生.藝術與技術并重——關于設計藝術職業技能教育的斷想.[EB/OL].設計在線,2004-08-24.
[5]黃鳴奮.電腦藝術學[M]北京:學林出版社,1996.
[6]李硯祖.設計:在科學與藝術之間[J]裝飾雜志,2001.
[7]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2006-11-16.
[8]李曉華.論素質教育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四期.
耿沛甲,1983年2月4日生,河南許昌人,講師。2005年至許昌學院任教至今,現任許昌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視覺傳達教研室教師,品牌形象與公共空間設計工作室負責人。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