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碧波 王紅兵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415100)
創客教育背景下的課程改革與創新
——以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例
龔碧波 王紅兵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415100)
本文主要針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中的創客教育,闡述了創客教育背景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歸納了本專業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提出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改革的原則。
創客教育;課程改革;創新;數字媒體藝術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地方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創客教育實踐研究”,(XJK016CGD027);湖南省教改課題“應用型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公司化’實訓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的研究成果,編號:1044,湘教通〔2016〕202號
“創客教育”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創客運動與教育的融合,正在慢慢改變傳統教育理念、模式與方法,創客教育應運而生;創客教育目前還處于一個零散、自發狀態,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推動了科技創新模式的嬗變,將創客推到風口上,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創客教育可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一個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綜合性新興學科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涉及造型藝術、藝術設計、交互設計、計算機軟件技術、圖形圖像處理、信息與通信技術等方面知識,其立足于傳媒行業,主要培養學生進行藝術作品創作和數字產品藝術設計等方面的能力。目前,我省已有近10所地方高校開設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在校本科學生近13000人,專業招生人數呈現上升趨勢。該專業要求學生既要具備傳統的藝術造型和設計能力,又要具備數理基礎;既要具備充滿想象的形象思維,又要具備嚴密線性的邏輯思維,很顯然,開展創客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創客教育促進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和平臺,以及必要的崗位指導,課程實訓與社會脫節,與企業脫節,導致學生在就業后一般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適應期和再學習期,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可通過創客教育來增加學生的實踐環節,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2.創客教育促進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內容的更新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新興專業,老化的課程內容及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影響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和理解,學生普遍厭學。因此,新興專業的課程內容應及時更新,做到與時俱進。
3.創客教育可以促進你學生創造性思維
在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熏陶下,學生的自我創造能力被扼殺,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學習興趣很難提高。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不僅是實踐性、時效性很強,也需要人才對市場的靈活把握,沒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很難駕馭和勝任工作。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所開設的數字圖像處理、網站策劃與設計、攝影技術、影視特效合成、動畫角色設計、數字產品策劃與制作等課程都直接對接行業企業現實需求,都可引入真實任務、真實案例進行教學,都可依賴各種工作室組織學生實踐。這些課程的開設,對于開發創客空間,實施創客教育提供了堅實基礎。
1.優化“開放式”創客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主動對接市場前沿,融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相關領域、行業、企業、部門等專業人才崗位標準,根據實際生產、真實技術構建知識教育體系、技術技能訓練體系,將智能終端、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應用于本專業的教學實踐,制定“開放式”創客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2.開設“共享型”創客實踐課程
以信息技術融合為基礎,融入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及DIY教學理念,在實踐教學環節融入數字媒體藝術相關行業企業生產管理與項目工程元素,與校企合作行業、企業共同設計實踐課程教學內容,開設“共享型”實踐教學課程。
3.開發多種“創新型”創客空間,搭建交流展示平臺
依托現有各種工作室,針對造型藝術、藝術設計、數字圖像處理、網站策劃與設計、影視特效合成、數字產品策劃與制作等各方面,開發多種創客空間,讓學生“創客”發揮創意,通過動手制作來實現自己的創意作品。定期組織、舉辦開放聚會和工作坊,讓各位學生“創客”充分交流展示創意產品,幫助創客們促進知識分享、跨界協作以及創意實現和產品化。
4.擬定“工程化”創客課題,制定創新能力考核標準
突出專業特色, 根據企業技術革新和實際生產需要,擬定基于實際工程項目的創客課題。制定注重專業學習與專業技能、創新性實踐能力、反映專業能力素養與綜合水平的創客教育考核標準。
1.開放性原則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所有的實訓項目均來自企業實際,所以創客教育首先要遵循的就是開放性原則,打破學科界限,以創客學生為中心,從企業或公司引進創客項目,讓創客們帶著問題去學,真正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2.針對性原則
針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特點,針對每一個崗位群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針對創客實踐能力,兼顧相鄰崗位群的需要,本著知識夠用,技能過硬的基本原則,制訂教學計劃、設置課程和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
3.模塊化原則
模塊化決不是將現有的課程進行簡單的拆分或疊加,而是根據企業里的生產工藝或工作流程和學生分布的崗位的初、中、高等級的要求組成不同的教學模塊。各個模塊既有獨立性,又有關聯性和遞進性。
如何將技術嵌入學校的核心實踐中是課程改革的關鍵。創客教育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學科、任何一間教室,要把創客教育整合于學校的課程體系,像計算機的應用推廣那樣,不僅局限于計算機課程的開設而是整合各個學科的教與學過程,作為學校開展STEM教育的最佳補充。
未來的課程,通過遠程即時交流和非即時交流工具,例如微信、微博、論壇、網站等,學生們就可以實現在課上課下相互交流,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創客課題。
[1]祝智庭,孫妍妍.創客教育:信息技術使能的創新教育實踐場[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4-21.
[2]楊現民,李冀紅.創客教育的價值潛能及爭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5,(2):23-34.
[3]劉平清,譚明術.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探索[J].重慶高教,2009,22(1):76-78.
[4]李凌,王頡.“創客”:柔軟地改變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4-09-23:5.
[5]吳俊杰,創客運動與STEM教育-專訪“創客教父”Mitch Altman[J].中小學信息教育,2013,(12):39-42.
[6]吳瑋玉.國內外創客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啟示[J].亞太教育,2015,(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