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江蘇南通 226010)
智能手機對高校體育教學的調查與對策研究
徐鵬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江蘇南通 226010)
4G時代,移動互聯速度極大提高,高校體育教學受到了智能手機的影響,學生在體育課中鍛煉時間縮短,體育教學面臨著智能手機的挑戰。體育教師要準確把握當今學生的變化,打破傳統體育教學的思維,在課堂上做出相應的改革和創新,這是未來高校體育教師所要面臨,值得深思的問題。
智能手機;體育教學;調查;對策研究
所謂智能手機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獨立的運行空間,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導航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過TD-LTE技術(通常稱為4G技術),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手機類型的總稱。
近年來智能手機快速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對于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更是展現出了強烈的熱情,強大的功能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樂趣,同時課堂中也有了智能手機的身影,體育課也面臨著智能手機的挑戰。如何讓學生抵制智能手機的誘惑,發揮它的優點,這就要細致的分析成因,提出對策。
體育教學主要以戶外運動教學為主,相對于室內教學課程相比,智能手機對體育教育的影響也非常巨大,因為智能手機提供的網絡游戲,無時無刻的在吸引著學生,使學生鍛煉的時間大幅縮短。體育課由于受場地和器材的影響,練習之外需要安排互相觀察學習,體育教師無法隨時看到每個學生的情況,這為部分學生在課堂中使用智能手機提供了時機。對此情況,本文進行了詳細調查,找出原因與解決的方法。
本次調查以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問卷星網絡調查平臺,設計問卷內容,在手機上答題,共有656人參與,因此本文以這些學生的問卷作為分析的依據。
查閱課堂資料、玩游戲、即時聊天、看電影等視頻的比例分別占到13.72%、64.94%、54.27%和18.6%。由此可見,在體育課中以娛樂為主,只有少部分學生在查閱一些體育資料。傳統的“講解——示范——模仿練習”這一信息反饋過程,在智能手機的干預下,已經無法連貫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難以形成學生對動作技術表象的建立。
授課方式呆板,缺乏互動和課堂教授內容枯燥乏味分別占到40.4%和49.39%。由此說明,體育教師在授課的內容和形式上,對學生使用手機有較大影響。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真實的反映出了課堂教學的尷尬,究其原因,不能不說與高校的考核制度、職稱制度相關,即重科研,輕教學。科研固然重要,但教學質量卻是立校之本[1]。體育教學同樣也需要藝術,體育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內容上來,才能讓學生由聽課的欲望[2]。
堅決反對的占34.91%,比較贊成的占29.73%,45.73%的學生認為應該把手機作為一項學習工具,融入到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勸誡,認為不太有用的占42.68%,非常有用的只有7.47%。由此可見,用“堵”的方式,“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對于現今的大學生來說是不現實的,學校采用集中上交手機,屏蔽手機信號的方式,只會讓學生產生對立情緒,效果并不好。
針對問卷調查的分析,可以采取積極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體育課中使用智能手機,為提高體育教學效果服務,更期待對未來教育方式提供幫助。
智能手機進入課堂是難以阻擋的,豐富教學內容和手段,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使學生學習體育動作的渠道更豐富。體育教師用傳統方式講解,示范,練習,這種傳統體育教學的手段單調和枯燥,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心理狀態和厭學現象[3]。
體育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料,編輯影像視頻資料,以多媒體、PPT、自拍、微課等形式,通過智能手機上傳。以單個技術動作為單位,隨時隨地的在課堂上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使學生更加容易仔細的觀察,在學習新動作前,能快速形成正確動作的完整表象。在練習效果方面,可通過智能手機連拍或視頻慢放功能,分析學生動作,再講解、示范、糾錯,可快速提高練習效果。鼓勵學生在體育課中合理規范使用智能手機,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料,使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者,而成為學習活動的策劃者,參與者。
學校體育課的長跑練習是學生最不愿意參加的一個項目,而提高耐力素質,長距離跑的效果是最明顯的。長久以來體育課長跑教學就是跑圈,學生枯燥乏味,心情不愉快,跑起來就吃力。在智能手機的輔助下,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手機,指導學生下載記錄跑步軌跡,速度,心律,時速的APP軟件,使學生的每次長跑都有一個清晰的軌跡。通過朋友圈的分享,來自親朋好友的評論,使學生的滿足感極大地提升,促進鍛煉效果。未來可穿戴設備功能更完善,體育教師可以通過軟件隨時掌握學生的各項數據,提出要求,降低風險。在長跑測試中,結合定向越野的技術方式,在400米的跑道上,通過衛星地圖設定若干檢查點,最后結束時智能手機定位給出時間,體育教師不用秒表計時、圈,整班學生也可同時開跑,可以提高記錄的準確性。定向計時系統,非常利于體育課長跑練習,有了該軟件,長跑鍛煉可以走出操場,跑向整個校園,讓每一次長跑練習,都成為一場長跑游戲,過程可記錄,成績可分享。
智能手機由于具備無線接入4G網絡,更能體現“人人是學習之人,處處是學習之所,充滿生機和活力,積極進取、積極發展的社會,是一個有相應的機制促進和保障終身學習和全民學習的社會[4]”這一新的學習型社會的教育理念。在這種教育理念下,體育課要構建課前、課中、課后一體化教學模式。傳統體育教學對于課前和課后的練習提高,只能依靠學生的自覺性,是否能完成,是否需要體育教師的指導,都無從談起。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每周一次的體育課鍛煉也是遠遠不夠的,課后鍛煉與課前對新動作的預習也要適當進行,三者結合才能實現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目標。
在智能手機的幫助下,課前、課中、課后這三部分成為一個整體,通過其自身功能和相應APP軟件,體育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幫助與監督,這種交互式的教學方法,發揮了體育教師幫促者的作用,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能夠很快的得到提升,其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也能加強。因此在課中教學時,學生才能具備強烈的參與意識,使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這樣課堂中用手機玩游戲,看電影的學生會逐漸變少。
在智能手機包圍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根據體育教學的開放特性,體育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提高教學的藝術,多嘗試,不怕失敗,因勢利導。讓智能手機為教學服務,重視學習主體的變化,采取針對性的教學對策,克服智能手機的消極影響,發揮它的積極影響。在教學上多鉆研,努力創新,讓智能手機為體育教學、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產生積極向上的作用,成為體育教學踏上新臺階的助推劑。
[1]李曉亮.移動智能終端對高校課堂教學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高教論壇,2013(11):67-69.
[2]王兵.論手機上網對高校大課堂教學的影響[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5):7-9.
[3]倪東業.CAI技術在籃球技術教學中的示范效能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0(2):118-119.
[4]田恒平.學習化社會思潮與學校管理[J].新課程研究(教育管理),2008(1):3.
G642
A
2096-4110(2017)04(b)-0046-02
徐鵬(1979-),男,江蘇南通人,教育學學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