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黃道周、朱熹史學思想異同論

2017-03-12 03:26:03莊丹
麗水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思想

莊丹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與藝術系,福建漳州 363000)

黃道周、朱熹史學思想異同論

莊丹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與藝術系,福建漳州 363000)

黃道周學宗朱熹及其考亭學派,但在接受上又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其在史學思想方面同樣如此。具體在據實直書、經世致用、經史互證等方面表現出了相同點,在治史價值、治史途徑、歷史哲學上表現出了不同特征,體現了其對朱子文化精義的接受。在閩臺地域文化構建中,黃道周、朱熹都屬于有重大影響的代表人物,對二者史學思想進行比較研究,有利于進一步挖掘閩臺地域文化之典型特征,從而促進閩臺地域文化研究的繁榮發展。

黃道周;朱熹;史學思想

陳壽祺先生在重編《黃漳浦遺集序》時認為黃道周“德性似朱紫陽”[1],指出黃道周與朱熹的相似之處;清沈定均更在《增刊〈漳州府志〉序》中說明:“自宋朱子為之官師,洎明石齋黃氏以理學忠節倡導后進,士民益敦志行”[2],進一步指出黃道周對于朱熹在理學、教化踐行等方面的一脈相承。黃道周學宗朱熹,其講學大滌山時,因大滌山洞霄宮有李綱、朱熹二賢祠,黃道周便寫下了《大滌書院告李忠定公、朱文公文》《大滌空山初宿李忠定公朱文公祠四章》等詩文多篇,極力稱揚朱子之學;在講學漳州榕壇時,同樣時時拜謁朱子紫陽祠,并以“格物致知”發端,遵循朱子學說。二人生平都歷經坎坷,數度離復京城;朱熹臨終時背負“偽學逆黨”的罪名,其學術著作嘗一度遭到禁止,而黃道周則不惜以書生之軀領兵抗清,后殉難于南京。后朱熹學說終于得到肯定與追封,成為元、明、清時期主流的思想,并被定為科舉考試的圭臬,而黃道周竟被其以死抗爭的滿清乾隆皇帝譽為“一代完人”,表現出文化超越政治、民族與時空的偉大力量。

在史學方面,朱熹的史學思想及其成就不容忽視,其不僅親撰了《資治通鑒綱目》《八朝名臣言行錄》《伊洛淵源錄》等史學著作,更對元明清時期的史學發展乃至韓國、日本、越南等國的史學產生了舉世矚目的深遠影響。而黃道周自小就對史學有濃厚的興趣,七歲時其父親黃嘉卿便親授之以《資治通鑒綱目》,黃道周朝夕研讀,“便知忠良邪正之辨、人治王道之大”[3]48。中進士后入翰林院更有修史的經歷,“天啟四年甲子年四十初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國史實錄”,親自參與編撰《神宗實錄》,自稱“黃石史”。其史學上同樣有不可忽視的成就,曾被同時代史學大師張岱引為史學知己。

黃道周門人洪思在《收文序》中認為黃道周“其于理也,為程氏,為考亭,至于今日乃兼之”[3]254,其深刻指出黃道周對朱熹道統的延續??陀^地說,黃道周學宗朱熹及其考亭學派,但在相應的調和與接受上又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其在史學方面亦是如此。

一、黃道周與朱熹史學思想相同處

黃道周自小就接受其父親授的朱熹史學思想,其始終對朱熹及其朱子學保持一種特別尊敬的感情。反觀二人史學思想,在據實直書、經世致用、經史互證等方面都表現出一致性。

首先,在強調史學的據實直書方面,朱熹認為《春秋》是據實直書的史書,反對以一字一義的書法義例看待《春秋》,并對《春秋》學中的書法義例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其《朱子語類》云:“《春秋》傳例多不可信。圣人記事,安有許多義例?”[4]2835“想孔子當時只是要備二三百年之事,故取史文寫在這里,何嘗云某事用某法,某事用某例邪?”[4]2831-2832“《春秋》只是直載當時之事,要見當時治亂興衰,非是于一字上定褒貶?!盵4]2832朱熹明確反對《春秋》傳例,認為孔子“只是要備二三百年之事”,“只是直載當時之事”來見“當時治亂興衰”之義。而黃道周也一樣強調史學的“據實直書”,其《緇衣集傳》嘗引以直諫著稱的魏征云:

魏征沒,上自謂失一鑒。有五世孫謩者,文宗拔為右拾遺,遷起居舍人,上常欲自閱《起居注》。謩不可,曰:“古置左、右史,善、惡兼書,陛下所為善,臣亟書,不一書脫;不善,又何敢不書?觀《記注》,臣不敢奉詔。上曰:“朕曩嘗觀之,庸何傷對?”曰:“此自曩時史官失職而然,若人主自觀史,則臣必有所諱,何以信后?”上曰:“善?!惫嗜酥髦孕?,不飾不誣,則史臣之責也。[5]

魏征是唐代著名的諫臣,不幸去世后,唐太宗“自謂失一鑒”。魏征五世孫魏謩有史才,被文宗提拔為右拾遺、起居舍人,負責史官之務。文宗李昂常欲翻閱《皇帝起居注》,魏謩則堅決不同意。魏謩認為自古以來,史官對于君主的日常行為都是據實直書,善惡不隱的。如果允許君主自觀《記注》,史臣必然因有所隱諱而失職。黃道周征引此則史料,即表達了他認為纂修國史的史臣職責就在于對“人主之言行,不飾不誣”,鮮明反映出其“據實直書”的史學思想。在據實直書的史學思想下,黃道周還據本朝史實撰寫南明史事,其《興元紀略》《興元紀略二》《三事紀略》3篇文章作于弘光朝解體后不久,如實記載福王監國始末,阮大鋮殺周鐘及妖僧、偽太子、童妃三案,這都可視為黃道周自覺履行史官職責,發揚據實直書的良史精神的體現。此外,黃道周還通過編撰《神宗實錄》發揚中國傳統史學的實錄精神,這種實錄精神也深刻影響了以修撰明史自任的史學知己張岱。

其次,黃道周也繼承了朱熹史學的經世致用說。朱熹十分重視歷史的現實社會價值,強調讀史應該考究歷史盛衰興亡的緣由,從中得出致用之論以益今世。其《八朝名臣言行錄》的編纂目的即是“有補于世教”:“予讀近代文集及記事之書,觀其所載國朝名臣言行之跡,多有補于世教。”在論及吳越相爭,越王臥薪嘗膽艱苦滅吳時,朱熹也深刻指出:“吳越國勢人物亦不爭多,越尚著許多氣力。……如越始得范蠡、文種,未是難。二人皆在越籠絡中,此是難。某在紹興,想像越當時事,亦自快人……然自越之后,后來不曾見更有一人似之,信立事之難也!”他以此諷刺當時的抗金現狀,認為:“恢復之計,須是自家吃得些辛苦,少做十年或二十年,多做三十年,豈有安坐無事,而大功自致之理哉!”在這里,朱熹對照史事,聯系現實,對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不思恢復、耽于享樂而坐等其成的行為進行了批判,可以說做到了治史以致用的表率。他還曾對弟子談到,“嘗欲寫出蕭何、韓信初見高祖時一段,鄧禹初見光武時一段,武侯初見先主時一段,將這數段語及王樸《平邊策》編為一卷”。蕭何、韓信、鄧禹、諸葛亮等皆為歷史上頗有作為的名臣,朱熹準備將他們初見君王時的有關事跡及王樸《平邊策》編纂成冊。當時朝廷上下在抗金恢復問題上無所作為,不思進取,滿足于半壁江山,但求一時茍且,有鑒于此,朱熹希望以史事鞭策世人積極有為,從而收復失地,致天下大治。朱熹經世致用的良苦用心于此可見一斑。

黃道周也繼承了朱熹史學的經世致用說,“十年史官”的經歷,使得其對于史學的經世致用體認至深。最能體現其史學經世致用思想的即是《廣名將傳》?!稄V名將傳》作于崇禎十六年(1643),是黃道周于福建漳浦輯評的史學著作。《廣名將傳》選錄從孫武、孫臏一直到岳飛、戚繼光等歷代名將170余人,述其生平事跡,評其功過得失,堪稱黃道周的經世史學之作。他在序言中強調說明:

《名將》一書,為武而設也。既為武設,則名將中之智勇所在,與夫正之為正,奇之為奇,必明明點醒,細細拈出,使披閱者一覽而知前人之用意,得借以發后人之用意,方不愧著書之大義。倘纂修無識,只輯繁文,反遺精要,縱三絕韋編,于武何益?……以此,知《名將》一書,用武者不可朝夕離也。[6]

黃道周特別指出《廣名將傳》所作之意在于“而知前人之用意,得借以發后人之用意,方不愧著書之大義”,其經世致用之心一語道破。又如作于崇禎七年(1634)的《懿畜前編》《懿畜后編》,其是黃道周“談經之余,屢勸弟子讀史,并撰漢以來36位賢士能臣評傳,匯成《懿畜》前后編,作為楷模及政治主張的寄托”[7]。在《懿畜前編》中,他為自漢至宋的諸葛亮、魏征、韓琦、魏相、狄仁杰、富弼、王異、斐度、寇準、張良、謝安、李泌等12人依次列傳;在《懿畜后編》中,則為楊士奇、李賢、彭時、商輅、王鏊、梁儲、解縉、薛瑄、岳正、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夏原吉、于謙、王守仁等20余位賢士能臣列傳。莊起儔《漳浦黃先生年譜》記:“先生談經之余,屢屢勸人讀史。嘗于歷代史中,自漢迄宋取十二人,人自為傳,二傳為卷,每卷各以行事相比,曰《懿畜前編》。其編,則首諸葛侯,而終鄴侯。是可以窺先生微意之所存也?!盵3]62由此可以看出黃道周評價歷史人物著眼于政治事功的立場十分鮮明,編撰史書中經世致用的史學思想可見一斑。

再次,朱熹十分強調經史互證的治史思想,黃道周也表現出了同樣的史學觀。朱熹認為讀史應與治經相互融合,“史論正亦末須遽作,且務窮經觀理,深自涵養了取自家身上事為佳”[8]。“大率學者須更令廣讀經,史乃有可據之地,而又非先識得一個義理蹊徑則亦不能讀”[9]3859,其堅定認為人首先應該通過“廣讀經”形成自己的道德修養,這是閱讀史書的前提;“凡讀書,先讀《論》、《孟》,然后觀史,則如明鑒在此,而姘丑不可逃;若未讀徹《論》、《孟》、《中庸》、《大學》,便去看史,胸中無一個權衡,多為所惑”[10],即“為己而后可以及人,達理然后可以制事”。在這里,朱熹認為應在修養好自己的基礎上再來評判治國之事,反對割裂經史,指出明義理與讀史書,兩者不可偏廢。如果義理已明,而不結合歷史的治亂興亡、典章制度的盛衰演變,則義理僅停留于空頭理論而不得其用。相反,如果義理未精,尺度未明而遽然先觀史書,則不僅不能通過史事來體會天理,相反還會使心中的義理發生動搖?!顿Y治通鑒綱目》是朱熹經史互相融通的治史思想之最典型體現,其在《綱目序例》中即強調創作根本旨意:“歲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統正于下而人道定矣,大綱概舉而監戒昭矣,眾目畢張而幾微著矣。是則凡為致知格物之學者,亦將然有感于斯”[11]2,這正說明了《綱目》之創作是上述《春秋》經之道統的,也是與其“致知格物之學”相通的。黃道周同樣十分注重經史通融的治史方法,其《黃石齋先生文集》卷十三載:“凡是大業載于經、史,不盡繇經、史。因心則經,因物則史;經以制心,史以制事,以約御博。”[12]“經以制心,史以制事,以約御博”,正是黃道周經史并重、相互融通的治學思想的鮮明體現?!凹s”對應“經”,“博”對應“史”,“由“史”返“經”,從“經”到“史”,亦即是在“博”“約”之間形成一個循環互動的認知模式[13]273-274。

在經史互通的治史思想方面,朱熹還強調先經后史的治史順序,提出了“先經后史”的觀點。他認為:“讀書須是以經為本,而后讀史?!盵9]3851“先看語、孟、中庸,更看一經,卻看史,方易看”。朱熹強調先經后史的讀書順序,并不是認為治經就可以不讀史。嘗有人問:“只看六經、《語》、《孟》,其他史書雜學皆不必看?!敝祆涿鞔_回答道:“如此,即不見古今成敗,使是荊公(指王安石)之學?!辈⑦M一步指出:“經學者,于義理上有功,然記事多誤?!倍穼W記事詳,“該古今興亡治亂得失之變”。只有通過讀史,人們才可以從中“通古今之變”,“觀其所處義理之得失”。也就是說,讀史是進一步明理的需要,是不可或缺的。而黃道周也表現出了相同的治史順序,同樣主張“先經后史、先史后籍”[14]的史學觀,可以說其在經史融通的治史思想上與朱熹是一脈相承的。

二、黃道周與朱熹史學思想不同處

黃道周學宗朱熹及其考亭學派,但在相應的調和與接受上又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其在史學方面亦是如此。具體表現在治史價值、治史途徑、歷史哲學上的不同。

1.治史價值的不同

朱熹的史學價值觀在與經學發生沖突時,總是毫不猶豫地偏向理學、道學一方。在其價值觀中,理學、道學是遠勝于史學的,史學價值只能排在理學、道學之下。而黃道周則更加肯定經史并重,在治史態度上更加積極,屢屢勸人讀史,其對自己的史官身份是極為認同的。天啟四年(1624),授翰林院編修,參與修撰國史。崇禎三年(1630),《神宗實錄》修成,黃道周晉右春坊右中允。對于修史經歷,黃道周在其后來的行文中每每以“史周”自稱,體現出其對自己史官身份的高度認同。

黃道周與朱熹史學價值觀的不同鮮明表現在其對呂祖謙史學價值的不同評價上。朱熹對呂祖謙常勸人讀史頗為不滿,對呂祖謙治史思想提出了批評,他說:“伯恭于史分外子細,于經卻不甚理會”,“圣賢以六經垂訓,炳若丹青,無非仁義道德之說。今求義理不于六經,而反取疏略淺陋之子長,亦惑之甚矣!”“東萊(指呂祖謙)聰明,看文理卻不仔細?!壦茸x史多,以看粗著眼?!痹谥聟巫嬷t的信中,朱熹針對呂祖謙首重史學、離經而治史的傾向,表示了不同意見。其認為如果沿著呂祖謙首重史學的思想學習下去,“或自謂能通《左傳》,或自謂能通《史記》,將孔子置在一壁,卻將左氏、司馬遷駁雜之文鉆研推尊,謂這個是盛衰之由,這個是成敗之端”,不僅達不到明理的目的,相反還會壞了自家心術,離天理越來越遠。所以朱熹認為,如果沒有讀經識理作為前提,“看史只如看人相打,相打有甚好看處?”

而黃道周則十分肯定呂祖謙的史學旨趣:“古今論史之言幾數百家,其最著者柳子厚、呂東萊、蘇子瞻、胡明仲。子厚肆而曲,東萊腴而膚,子瞻疏而直,明仲詳而碎。”[12]其認為古今論史之言雖然有“幾數百家”之多,但最著名的四人之一就有呂祖謙,可見其對呂氏史學價值之肯定。

2.治史途徑的不同

朱熹強調史學終極的道德標準、天理價值,而黃道周論史“征之于實事”。朱熹論史每以理學為歸,反映出其以道學自任的思想。如朱熹從其道統觀出發,對蘇軾史學思想表達了不同的觀點。針對蘇軾提出的“武王非圣人”的觀點,朱熹明確批評道:“如東坡罵武王不是圣人,又也無禮”;又如蘇軾在《論武王》中稱贊荀彧“才似張子房,而道似伯夷”,而朱熹從其正統觀出發,堅決認為荀彧幫助曹操實現了篡漢,這是不可饒恕的罪行,故斥其為“逞其私邪,無復忌憚”。究其內在原因,“蘇軾側重于以成敗論史,在因時而變思想的引導下反思歷史人物的處事策略,朱熹則在對歷史的評述中堅守對道德和正統的強調”[15]51。不同于朱熹對蘇軾史學觀的評價,黃道周治史途徑則與蘇軾相似,如同蘇軾一樣“敢于肯定漢唐間一些杰出人物的行為,敢于探討一些具體措置、謀略的得失,而不以虛托于三代治世的抽象道德標準來一概地否定之”[16]264。

黃道周論史“征之于實事”具體表現在其能依據自己在朝的親身經歷,記錄歷史事實。如黃道周《烈皇召對記》即詳細記載了崇禎十一年(1638)六月十八日,崇禎帝朱由檢在中極殿宣召群臣,以商救時之策的歷史事實。在召對中,黃道周強調救時之法在于“知人”:“知人愛人,既不知人,如何愛得人?凡天以愛人為體,以知人為用,人主以愛人為體,宰相以知人為用?!盵12]這一救時之策事實上也是對崇禎帝對待朝臣苛刻、猜忌的尖銳批評,直指其時時政之弊。又如《興元紀略》也記載了崇禎朝敗亡之后,南明弘光諸臣“門戶交構之語,無日不在上左右,盈廷咆哮,亦共舍寇不談,日以復仇討逆,從事于東林三案之間”的歷史事實,展現了南明弘光朝最真實的政治局勢。誠如楊肇中先生所指出的:“黃道周的論史旨趣,無不表征了其“征之于實事”的學術傾向?!盵13]285在“征之于實事”的治史途徑上,確表現出了與朱熹較為不同的特點。

3.歷史哲學的不同

朱熹《伊洛淵源錄》成書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凡十四卷,主要記述北宋時期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及其門人后學46人的生平行狀、學術大要、門戶淵源。全書突出并確立了程頤、程顥伊洛之學在道學傳承中的正統學術地位,揭示并闡發了伊洛之學的為學要旨,發掘并梳理了伊洛之學的淵源流變?!兑谅鍦Y源錄》作為一部理學史書,注重理學源流的辨析,注重理學家學術師承關系的考證,對于弘揚“道學宗派”,確立理學在“圣學”之傳中的正統地位,實有首倡之功?!端膸烊珪偰俊吩u論此書時說:“其后《宋史》道學、儒林諸傳多據此為之。”[17]519而黃道周反對“道學宗派”基礎上的歷史哲學,表現出以原儒經學為根本的史學追求。最典型的即是其將易學融合于治史實踐中,在奏疏中大量引用《周易》,其“奏疏中用《易》體現了黃道周濃厚的史官意識,其中蘊含著《易》——智——諷諫的傳統范式”[18]75,真正做到了“以《易》為宗,以史為歸”。

基于其史學與《易》學融合的思想,黃道周形成了“天地之道,一治一亂”的歷史哲學觀。黃道周在《大象十二圖序》中云:

大象十二圖何謂也?言夫懸象之大者也。天地懸象莫大于日月,有日月而后有水火,有水火而后有山澤,有山澤而后有風雷。水火生于日月,風雷發于山澤。日月不明,山澤不靈。故易者,日月之謂也。天地之道,一治一亂;日月之行,一南一北。北至而贏,贏極則必消;南至而縮,縮極則必復。天地之仁,寶其陽光;日月之智,尊其往復。有往復而后有交會,有交會而后有薄食,有薄食而后治亂見焉。[19]265

黃道周從《易》理出發,認為“故易者,日月之謂也”。日月的運行是“贏極則必消”“縮極則必復”,處于“尊其往復”之中;而社會治亂的運行規律同樣如“天地之道,一治一亂”,處于“有往復而后有交會”之中。社會歷史處于治亂往復之中,治取決于“圣賢之文”,亂則取決于“奸雄之才”?!笆ベt豪杰以治之”與“奸雄以亂之”交替作用,社會就呈現為“一治一亂”的循環往復狀態。

客觀地說,黃道周不認同朱熹理學門戶基礎上的史學思想,而更注重將史學與原儒經學真正融合。朱熹的《資治通鑒綱目》被公認為義理史學的代表之作,但黃道周認為王通《元經》還在《資治通鑒綱目》之上:“然則《綱目》之治,下于《元經》與?曰:《元經》有其時,《綱目》有其事,命時者與天,命事者與人,天者得其命,人者得其正,故《元經》者,《春秋》之愛子;《綱目》者,《春秋》之冢孫?!盵20]黃道周有這樣的認識,內在原因即因其認為《元經》更具《春秋經》“天人相與”的大義,反映出了黃道周不同的歷史哲學觀。

三、結語

黃道周對同一地域范疇的先賢大儒朱熹關注備切,崇禎十五年(1642)其在大滌書院講學時云:“又兩日,諸友先后間至,剖析鵝、鹿疑義,稍稍與子靜開,滌諸友亦欣然無異。漸復泛濫《易》、《詩》、《書》、《禮》、《樂》新故異同之致,不能不與元晦抵牾,然而元晦醇邃矣!繇子靜之言,簡確直捷,可以省諸探索之苦,然而弊也易;繇仆之言靜觀微悟,可以開物成務,然而弊也支;繇元晦之言拾級循墻,可至堂室,高者不造頂無歸,深者不眩崖驚墜,由其道百世無弊,則必元晦也?!盵19]364可見石齋之學雖介于陸、朱之間,但事實上更為傾向朱子學。漳浦同郡蔡世遠對黃道周的思想也作了這樣的評價:“論學宗旨于程朱,精微未能洞徹要非可以博雜譏之?!盵19]33指出黃道周的思想實際上接續程朱,但又能自成體系。

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嘗對朱熹及其史學評論道:“朱子理學大儒,經學大儒,抑其史學精卓,亦曠世無匹。”[21]“史學理學會合使用,此在千古大儒中,實亦難其匹儔。”[22]黃道周面對地域先賢朱熹的這份偉大的史學遺產,總的來說,在據實直書、經世致用、經史互證等方面有繼承,在治史價值、治史途徑、歷史哲學上又有取舍,體現了對朱子文化精義的選擇與接受。在閩臺地域文化構建中,黃道周、朱熹都屬于有重大影響的代表人物,對二者進行多角度的比較研究,有利于進一步挖掘閩臺地域文化的特征與精義,從而促進閩臺地域文化研究的繁榮發展。

[1]陳壽祺.明漳浦黃忠端公全集[M].清道光十年刻本:卷首.

[2]李維鈺,沈定鈞.光緒漳州府志[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48.

[3]洪思,等.黃道周年譜[M].侯真平,婁曾泉,校點.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4]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朱子全書:第17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5]黃道周.緇衣集傳[M]//四庫全書:第122冊: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黃道周.廣名將傳[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1.

[7]侯真平.黃道周紀年著述書畫考[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155.

[8]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朱子全書:第16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2578.

[9]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朱子全書:第18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10]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朱子全書:第14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353-354.

[11]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朱子全書:第8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2.

[12]黃道周.黃石齋先生文集[M]//續修四庫全書:第138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3]楊肇中.天人秩序視野下的晚明儒學重建:黃道周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14]黃道周.榕壇問業[M]//四庫全書:第717冊: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5]裴云龍.變通與執守:蘇軾與朱熹哲學、史學思想差異探析[J].勵耕學刊,2013(1):51.

[16]王水照,等.蘇軾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64.

[17]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519.

[18]鄭晨寅.史官意識與智諫范式:黃道周奏疏用《易》論析[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75.

[19]王文徑.黃漳浦文集[M].廈門:國際華文出版社,2006.

[20]黃道周.表記集傳[M]//四庫全書:第122冊: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1]錢穆.朱子新學案[M].成都:巴蜀書社,1987:1595.

[22]錢穆.朱子學提綱[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193.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Huang Daozhou and Zhu Xi in Historical Viewpoints

ZHUANG Dan
(Humanityand SociologyDepartment,Zhangzhou Institute ofTechnology,Zhangzhou 363000,Fujian)

HuangDaozhou generallyfollowed Zhu Xi and his KaotingSchool in his scholarlyresearch,but displayed his own characteristics while accepting the viewpoints of Zhu and his school.The same is also true in his historical viewpoints.Specifically,he displayed his acceptance of Zhu’s ideas such as writing history based on solid truth,historyfor practical utilityand the necessityofcross-verification between Confucian classics and history.However,he alsodisplayed his differences in his viewpoints on the values and methods ofhistoryresearch and his philosophy of history.In the culture of Fujian and Taiwan,both Huang Daozhou and Zhu Xi are significant representative figures.The comparative studyoftheir historical viewpoints is conducive tothe research on the typical features ofthe regional cultures ofFujian and Taiwan,facilitatingthe prosperityofthe research ofthe culture.

HuangDaozhou;Zhu xi;viewpoint on history

10.3969/j.issn.2095-3801.2017.01.014

K29

A

2095-3801(2017)01-0099-06

2016-10-07;

2016-11-05

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黃道周與朱熹史學思想比較研究”(JAS150885);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計劃資助項目“朱熹《春秋》學與漳州朱子學研究”(ZZY1513)

莊丹,男,福建莆田人,福建師范大學訪問學者,講師,博士。

猜你喜歡
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用
中等數學(2018年3期)2018-08-01 06:42:02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中國鹽業(2018年21期)2018-03-05 08:06:10
把握轉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五月婷婷综合色|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五月天福利视频|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伊人AV天堂| 亚洲 成人国产| 国产91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毛片久久久|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日韩精品毛片| 亚洲视频色图| 亚洲嫩模喷白浆|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a亚洲天堂| 亚洲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拍在线|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9cao视频精品| 欧美在线伊人|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色综合激情网| 色悠久久综合| 999精品视频在线| 91福利免费视频|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亚洲乱伦视频|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国产成人一区|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亚洲综合色在线|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国产69精品久久|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亚洲天堂网2014|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呦女精品网站|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色偷偷综合网|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色在线| 91免费观看视频|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看国产一级毛片|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色亚洲成人| 亚洲香蕉久久|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