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昀,夏更壽
(麗水學院商學院,浙江麗水 323000)
作風建設視角下高校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協同機制研究
王昀,夏更壽
(麗水學院商學院,浙江麗水 323000)
作為高校黨建工作的核心模塊,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理論研究鮮少涉及。文章借鑒“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相關思想,從“立規矩”和“行規矩”的作風建設層面出發,揭示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機制,為理論和實踐工作提供借鑒。
學生黨建;教工黨建;兩學一做;立規矩;行規矩
作為高校黨建工作的兩大核心模板,教工黨建和學生黨建如何有效互動一直是關注的重點,尤其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后,“協同問題”尤為重要和關鍵,即教工黨建和學生黨建工作的協同機制亟需解決。
大學生黨建亟需加強引領。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把優秀的大學生吸收進黨的組織使之健康成長,并通過大學生黨員的社會輻射力服務和推動社會發展,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體現[1]。教工黨建是高校黨建機構的導航艦,能夠引導學生黨建工作的正確方向[2]。我國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大學生黨員處于思想活躍敏感時期,容易在思想上出現多種問題,教工黨建應積極引導學生黨建的發展[3]。
同樣,教工黨建亦需要反哺。一般情況下,無論從思想上亦或是行動上,教工黨員相較于學生黨員更具先進性,特別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開展產生了不少階段性成果,規矩意識更加挺在最前面。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學生黨員更具青春和活力,是學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催化劑,能夠有效反哺教工黨建工作。
但是,從理論研究上看,兩者的協同機制尚不明確,同時從實踐工作來看,兩者協同亦缺乏有力的抓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打開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機制提供了良好的理論視角和實踐工具。“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作為一名黨員只有自覺帶著問題去“學”,針對問題去“做”,才能確保“兩學一做”見成效。“學”的目的是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貴在自覺。“做”的目的是推動黨的作風不斷好轉,重在落實。其中,“學”與“做”的作用機制在于“規矩”。通過“規矩”的“立”與“行”,形成“學”與“做”的有效互動,進而推動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
基于此,本研究從立規矩和行規矩的作風建設層面出發,揭示如何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下的“立規矩”和“行規矩”實現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為理論和實踐工作提供借鑒。
目前,高校黨建的本質問題在于,規矩意識淡薄,即“立規矩”與“行規矩”的缺失。具體來說:“立規矩”的缺失直接表現在“入黨動機商業化”[4]和“理論素養原地踏”[5],內化于心的規矩意識在當代黨員、黨建中尤為淡薄;“行規矩”的缺失直接表現在“模范作用倒退化”和“支部建設虛無化”[6],外化于行的規矩意識亦極度缺乏。本節在闡述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協同建設意義及協同機制的基礎上,從“立規矩”和“行規矩”的作風建設視角構建起“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下的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模式。
(一)教工黨建和學生黨建協同的重要意義
針對目前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建立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機制,是能夠實現“1+1>2”的互惠共贏的方法。協同機制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推進學生黨支部更成熟的轉變,學習更多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有利于保持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純潔性;有利于促進教工黨組織和學生黨組織之間的聯系互動。
第一,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聯系、共同進步。在高校生活中,教工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大一部分僅局限于課堂,缺乏一些必要的溝通聯系,這為黨建工作帶來一定的障礙和不便。開展教工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協同建設,相當于為促進師生間的交流開創了一個平臺,增加了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有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了解和情誼,有利于師生黨支部之間的思想碰撞、成果和資源分享,有利于利用黨支部的聯動力量全面提升全體黨員的先進性。在此基礎上,推進師生關系的良好發展,為黨建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第二,有利于推動黨支部組織活動的創新和改革。要推動組織工作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實現新作為,就要克服黨支部組織活動形式單一、效率較低等問題,不斷豐富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內容,不斷推進制度革新[7]。改變黨支部“會議—會議”的單一互動交流模式,改變學生黨員僅是“單向”接受決策和任務的現狀,要將組織活動做到室內室外齊發展。首先,可以聯合學生黨支部共同組織活動,利用集體大討論、社會實踐、網絡交流平臺等多種渠道,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豐富黨支部組織生活。其次,教工黨支部可以在與學生黨支部探討組織生活時,激發學生黨支部的興趣,讓學生黨員更大程度地參與到討論中來,增強黨支部內民主科學的學習氛圍。
第三,有利于加強學生黨支部管理隊伍建設。鑒于當前實際情況,學生黨支部干部隊伍缺乏一定的工作經驗、理論深度和黨性修養,需要向教工黨支部取經學習。一方面,教工黨支部擁有比學生黨支部更為豐富的經驗,可以根據自身優勢發揮很好的指導監督作用,加強指導學生黨支部的政治理論學習和黨建工作,提高學生黨支部干部的素質和修養。另一方面,教工黨支部可以聯合學生黨支部開展黨日活動,將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逐漸滲入到學生黨支部中,提升學生黨支部的管理隊伍整體水平[8]。
(二)協同機制分析
“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它是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內教育的重要實踐,是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強調把規矩意識挺在最前面。用教工黨員的“學”帶動學生黨員的“學”,通過學生黨員“學”教工黨員的“做”,進而轉化為自身的“做”,反過來通過學生黨員的“做”補充教工黨員的“學”與“做”,實現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學”與“做”的作用機制在于“規矩”。通過“規矩”的“立”與“行”,形成“學”與“做”的有效互動,進而推動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基于此,本文構建起“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下基于“立規矩”“行規矩”的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協同模式,見圖1。教工黨建、學生黨建在協同模式里的“立規矩”下“學”會立什么樣的規矩,怎樣在“行規矩”下“學”會、“做”好自己的規矩。下面就該問題進行詳細闡述。

圖1 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協同的模式圖
(三)“兩學一做”下教工黨建的“立規矩”和“行規矩”
1.教工黨建的“立規矩”
從貫徹“兩學一做”的主題教育出發,以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為依靠點積極推行制度建設。為了黨組織更長遠的發展和建設,必須做到腳步聲風,抓鐵有痕,踐行自立規矩蔚然成風。“五要五不”規矩的具體內容是:
一要盡責,不畏難。教職工要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積極承擔崗位業務和職責,不畏難、不逃避、不敷衍,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全身心、滿負荷投入工作;敢于擔責、勇于負責。
二要奉獻,不徇私。凡事看淡個人名利,廉潔自律,不斤斤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要主動奉獻,樂于犧牲,服務好學生、協同好教師。
三要寬容,不苛刻。教職工尤其是領導班子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敬畏學術、尊重人才,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尊重學科專業發展規律,維護內外和諧,保持效率和效果平衡。
四要施德,不施威。教職工尤其是領導班子不僅僅要在教學工作中多施德不施威,更要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嚴以律己、修身治事;要深入基層,親近師生、關愛師生、服務師生,求真務實為師生做好每一件事;要互相尊重,不擺架子、不講排場、不搞特殊、不亂作秀,不胡亂施威擾亂工作。
五要創新,不標新。要提升創新理念與創業精神,營造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創新氛圍;遵循創新規律,尊重群眾首創,追求創新質量,不標新立異,不急躁冒進。
2.教工黨建的“行規矩”
立規矩的目的在于大家的自律自省,踐行規矩蔚然成風。教工要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五要五不”規矩,切實踐行自立規矩,把黨性修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接受院內外領導、教職工的監督和檢查。“規矩意識”基礎在“立”,關鍵在“行”,具體要做到:
第一,堅守政治底線,對黨忠誠不搖擺。對黨忠誠,是對黨員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亦是踐行自立規矩的首要素質。教工黨支部無論是想問題、搞研究,還是作決策、辦事情,都始終站在黨和全校師生利益的立場上,始終以“五要五不”規矩指導工作,“要施德,不施威”,始終自覺按照黨的整體意志和全員師生的根本利益來行動。“要奉獻,不徇私”,不因個人得失而動歪念頭、出壞心思、搞小動作,強化責任擔當,積極主動作為,保持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增強領導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意識,清正守拙,抱樸篤定。時刻繃緊紀律和規矩這根弦,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該這樣做、哪些事該那樣做,自覺按“五要五不”的規矩辦事。
第二,鑄牢制度紅線,行為有度不出格。班子成員要著重加強制度設計,強化制約監督,進一步建立完善管理流程,抓實、抓細、抓具體,讓“五要五不”的規矩層層分解、有地可落。同時,切實踐行制度成果,以身垂范,把“五要五不”落到實處。同時,強化“一崗雙責”意識,突出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抓好責任分解、責任報告、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建設反饋渠道,保證上下信息雙向高效流動,讓踐行自立規矩的成效能了解、能明白。
第三,聚焦發展主線,盡職擔當不懈怠。教職工尤其是黨員同志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積極承擔崗位業務和職責,不畏難、不逃避、不敷衍,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全身心、滿負荷投入工作。
第四,長抓學習引線,與時俱進不落后。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和與時俱進。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主線,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切實將自立規矩的完善與各項學習工作結合起來,與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和扎實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結合起來,保證自立規矩經過時間的磨礪和實踐的檢驗依然具有先進性和生命力。
(四)“兩學一做”下學生黨建的“立規矩”和“行規矩”
1.學生黨建的“立規矩”
學生黨員要從自身立場出發,緊跟教工黨支部的步伐,虛心學習,敢于歸正,在“五要五不”規矩的帶動下,著重把握以下“四要四不”規矩,把“立規矩”挺在前面:
一要規劃,不迷茫。學生黨員必須要有勤奮刻苦的精神,但是作為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僅靠辛勤的做事,是遠遠不夠的。大學生黨員要響應時代號角,要有規劃,要用明確的方向引領自己的人生;須樹立具體理想,不迷茫,不虛度年華。
二要學習,不倒退。黨員的先進性是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形成的。大學生黨員更應該保持黨員先進性,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學科學文化知識,學社會工作技能,學黨的理論知識,做學生群體中的標兵,做學習上的先行者。
三要協作,不逞強。團結協作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一種藝術,也是所有黨員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大學生黨員要團結同學,增進感情,要明白個人力量的薄弱,要充分發揮團隊力量,不逞強,不堅守個人主義。
四要定位,不功利。大學生黨員要時刻明白自己黨員與學生的雙重身份,黨員身份是一個責任,要時刻保持黨員應有的理想、信念和忠誠;要創先爭優,但不可急于求成,不可斤斤計較個人得失,要有黨員的責任與義務意識,不搞特殊,不功利化。
2.學生黨建的“行規矩”
第一,互聯互幫,傳遞正能量。互聯互幫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考察期學生黨員聯系入黨積極分子,定期了解思想、生活、學習動態,從而加強學生黨建內部聯系,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互幫互助,相互監督,共同進步,提高支部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增強黨員的先進性。二是堅持學生黨員幫扶工作,讓政治素質高、組織紀律性強、影響帶動作用明顯、踏實肯干的學生黨員在創業、競賽、學習等方面加強與普通學生之間的聯系,互幫互助,幫助他們在某一方面提高進步,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作用,傳遞黨員的正能量。
第二,與時俱進,樹立新標桿。堅持與時俱進是時代對每一位黨員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的基本保障。大學生黨員更要不斷學習,學生黨建定期進行黨的理論知識學習,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緊跟時代的步伐,時刻保持著思想上的先進性。此外,學生黨員分別以支部為單位進行先進黨員電教片的觀看,學習優秀黨員的精神,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升道德品質。每一位學生黨員都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在科學文化知識和工作技能學習上也無松懈,成為學生群體中的標桿。
第三,創先爭優,發出好聲音。學生黨員是學生群體中的優秀分子,但是,百尺竿頭需更進一步,面對已經取得的成績,切不可有所懈怠,更不能驕傲自滿,不可出現入黨前積極、入黨后消極的現象。學生黨員要爭做學習的前行者,爭做創業的先鋒者,爭做創新的先行者。學生黨員要在學風、創業以及學科競賽等方面積極進取,創先爭優,敢于冒尖。同時,領導應積極支持學生黨建工作,在各項活動中加強先進黨員的宣傳,讓黨員的積極精神在學生群體中傳播,形成導向,營造學院良好氛圍。
(五)增強協同機制作用的工作建議
基于對現實的觀察與思考,本文認為各高校還應做好以下工作,以增強該協同機制的作用發揮:
第一,夯實基礎,注意協同機制。黨支部建設要以提高素質,增強黨性為目的。在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發展過程中,教工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都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始終堅持黨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將黨性教育工作經常化、實際化,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和積極性。教工黨員在該過程中要注意方法,要向“專業導師”“政治導師”方向靠攏,將“育人”“教書”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單方面施壓教學,要注意與學生黨員的互動交流。另一方面,學生黨員要有一定的思想覺悟,虛心向教工黨員學習,敢于規正,在學習過程中增強黨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第二,打造陣地,豐富活動內涵。高校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完成“轉型”,就必須找準開展活動的著力點,在創新黨支部活動形式、優化黨支部組織格局、豐富黨支部活動內容上下功夫,讓這些活動成為兩者協同的載體和陣地。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工會、學生組織和其他社會資源,將活動的重心更多地轉移到貼近教職工、學生的生活學習中來。教工黨支部可以聯合學生黨支部共同開展黨日活動,改變單一的會議模式,積極發展室外黨日活動,例如開展志愿者活動、拓展訓練、社會實踐等等,以文體結合的形式,將黨的理論付諸于實踐,讓黨員在實踐中體驗真理。
第三,加強管理,完善激勵機制。制度的建設是為了更好地管理,而管理是為了更好地執行制度。黨支部考核是進一步加強黨組織機制建設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舉措。學生黨支部干部隊伍的執行和管理能力較弱,必須提高學生黨員的綜合能力,完善學生黨支部內在機制建設,才能實現其優化升級。加強管理是要抓住要點:首先,強化內部管理,突出嚴謹、規范;其次,強化條塊管理,突出科學、系統;最后,強化效能建設,突出提速、提質。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黨支部激勵機制是有效開展黨支部工作的保證。對考核優秀的黨支部、黨員和活動都應當給予相應的獎勵和表彰。聯合教工黨支部一起,不定期開展討論大會、表彰大會,在會議上,黨支部與黨支部之間,黨員與黨員之間可以進行成果的分享和思想心得的交流。同時,充分利用校報、廣播臺、微信公眾號等校園媒體對優秀黨員及其作品、活動進行宣傳報道,增加黨員們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增強黨員們的積極性。
構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下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模式,旨在從作風建設方面考察教工與學生黨建如何在“立規矩”和“行規矩”作用下提升自身建設,為理論和實踐工作提供借鑒。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如何加強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協同仍然需要艱苦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檢驗。本文亦希望更多的學者與實踐工作者關注和參與該命題的研究工作。
[1]馬寧.思想建設:高校教工黨建促學生黨建工作的核心[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1(1):128.
[2]張鵬,馬寧.論高校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的雙向互動[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2):157.
[3]張敬偉.高校教工黨建與學生黨建雙向互動機制的構建[J].才智,201(19):76.
[4]吳皇懿,陳益嚴.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4(1):21.
[5]王穎.淺析大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卷宗,2015(8):217-218.
[6]張云,曹艷,徐滿.以教工黨支部帶動學生黨支部在高校基層黨建中的作用分析[J].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2(4):400.
[7]姜榮.適應從嚴治黨新常態實現組織工作新作為[J].前進論壇,2015(6):31.
[8]陶莉,沈潔.關于高校教工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共建的探索[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學術雜志,2013(28):39.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between Party Building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from Work Style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
WANGYun,XIAGengshou
(FacultyofBuisness,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000,Zhejiang)
As a core module of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party construction among teachers and among stud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However,the topic was rarely touched upon by theoreticians. Referring to the related ideas for undertaking studies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of party building,and focusingon establishingand practicingrules,this paper attempts toreveal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between the twoin the hope ofofferingreferences f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ork.
party building among students;party building among teachers;undertaking studies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ofpartybuilding;establishingrules;practicingrules
10.3969/j.issn.2095-3801.2017.01.008
D26
A
2095-3801(2017)01-0055-06
2016-11-27;
2016-12-26
王昀,男,浙江麗水人,助教,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