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東
分沂入沭擴大工程位于山東省臨沂市河東、郯城、臨沭三縣(區)交界地帶,該工程連接沂、沭河兩大水系,是分泄沂河洪水東流入海的主要分洪道。該河道固沙坎工程位于臨沭縣曹莊鎮和店頭鎮之間,興建于1972年,總長270 m,原固沙坎高度、穩定性、消能性都存在不足,加之河水沖刷嚴重,直接威脅河堤安全,因此必須新建固沙坎固定床砂、穩定河床。
1)設計工況確定。固沙坎會增大上下游河床的落差,因而沖刷現象較嚴重,尤其在夏季雨量較大時。在設計固沙坎消能防沖時以最不利的工況為標準,具體工況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沐河固砂坎消能防沖工況標準
2)消力池形式設計。消力池結構、尺寸等對固沙坎的作用及穩定有著極大影響。目前消力池類型主要有下降式、消力坎式、綜合式三種,其主要作用均為底流消能。由于沐河在夏季下泄水量大,為降低對下游河堤沖刷程度,本項目設計選型為綜合式消力池。
3)消力池參數設計。消力池深度和過坎流量密切相關,它們不是簡單的正比關系。隨著過坎流量的增大,消力池最宜深度先增后減,這是因為受出池落差ΔZ數值的影響。消力池深度d計算公式見(1),計算結果見表2。

式中:σ0為水躍淹沒系數,取值 1.05;hc為收縮水深,m;hk為出池河床水深,m;ΔZ 為出池落差,m。
底流消能是本項目消力池的基本形式,而消力池長度Ls是消能穩流的最主要參數。其計算公式見(2)所示,計算結果見表2。

式中:Lt為消力池斜坡投影長度,m;β為水躍長度校正系數,0.75。

表2 固沙坎下游消力池參數 m
經計算,在兩種最不利工況下都需消力池消能。最終確定消力池池深0.8 m;長度12.5 m,其中水平段在8.0 m以上;尾坎高度設計2.5 m。
為最大限度降低水流對下游建筑物的沖刷,本項目設計在消力池下游繼續增加消能防沖措施,一般采取的措施包括設置防沖槽、齒坎等,本項目選用“防沖槽+齒坎”形式。其中防沖槽深度計算參考《水力計算手冊》,在此不再詳述。
經計算,本項目防沖槽深度應在0.8 m以上,最終設計選取1.0 m,距沖坑坑底hd=2.2 m。防沖槽為拋石結構,頂寬由左岸的6.8 m向右岸逐步增大,最寬為9.3 m。在防沖槽下側設置齒墻,為澆筑混凝土結構,齒墻邊坡比為1∶0.5。除此之外,在消力池下游設計防沖梁,為C25鋼筋混凝土結構,深入穩定巖層1.5 m以上。
本項目固沙坎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基礎開挖、砌石工程、混凝土澆筑等,下面針對這些關鍵施工技術進行分析。
1)基礎開挖。清平基面后利用1.5 t小型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遍數不小于3遍,壓實度不低于0.92。開挖基線平面位置和高程允許誤差均在±3 cm。采用機械開挖后,為不破壞地基結構,便于下一步砌石工程施工,應預留20 cm保護層。
2)砌石工程。固沙坎邊坡段采用漿砌石砌筑,要求砂漿稠度在30~50 mm。砌筑時砂漿應飽滿,石塊間較大空隙應先填塞砂漿,后用碎塊或片石嵌實,不得先擺碎石塊后填砂漿或干填碎石塊的施工方法,石塊間不應相互接觸。
砌筑時需達到平整 (同一平面相差2 cm以內)、穩定,密實、錯縫(錯縫長度大于10 cm)。嚴禁石塊之間無砂漿或座漿不密實。錯縫即同一砌筑層內,相臨石塊應錯縫砌筑,無平向通縫;上下相臨層的石塊錯縫搭界,錯縫長度不小于10 cm,避免豎向通縫。勾縫砂漿強度等級為M10,砌體表面應及時清理并覆蓋養護20 d。
3)混凝土工程。固沙壩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模板安裝、鋼筋制安、混凝土澆筑和養護等工序。下面主要分析鋼筋制安和混凝土澆筑的施工要點。
①鋼筋制安。鋼筋加工有以下重點:本項目均采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其中Ⅰ級冷拉率小于4%;Ⅱ、Ⅲ級冷拉率小于1%。關于加工后鋼筋允許偏差詳見表3所示。

表3 加工后鋼筋偏差規定
靠近外圍兩行的鋼筋相交點都需綁扎,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扎,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將交叉點全部綁扎。本項目采用閃光焊焊接鋼筋,要求端面切平,表面雜質清除干凈。鋼筋對焊時,要保證兩根鋼筋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兩根鋼筋之間的局部縫隙要小于3 mm。焊接時若發現偏心、彎折、燒傷、裂縫等缺陷,應切除接頭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時消除。
②混凝土澆筑。固沙坎對混凝土澆筑的整體性要求高,在施工時需連續澆筑,施工應分層澆筑,但必須保證上下層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結合好,不形成施工冷縫。混凝土澆筑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每一位置的振搗以不再顯著下沉、不出現氣泡并開始泛漿時為準;混凝土表面振搗采用平板振搗器。振搗器無法作業的部位輔以人工振搗。
固沙坎是減少下游水流沖刷的重要建筑,在本次加固工程中,徹底對固沙坎進行了翻修,包括消能和下游防沖兩部分。經整治后,該項目固沙坎攔砂能力顯著提高,消能效果良好,降低了下游河道沖刷能力,保障了河床的穩定性。
[1] 石安龍.某河流治理施工設計與技術措施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02):32-35.
[2] 胡順芹.沐河固沙坎工程消能防沖設計及水力特征分析[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5,(08):41-44.
[3] 王小軍,李曉倩,謝湘平,等.泥石流攔砂壩排泄孔優化及其數值模擬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6,(03):28-32.
[4] 關龍祥,彭清娥.華電鎮雄電廠一期水口攔沙坎樣式試驗研究[J].吉林水利,2008,(1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