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樂樂
摘 要:兒童少年的生長具有一定的自然規律,早期田徑訓練應根據這一規律安排相應的練習方法,以促使兒童少年各方面的身體素質能夠得到最佳發展。以兒童少年身體素質發育規律為視角,通過文獻法、分析法等對兒童少年早期田徑訓練問題進行了探討,為我國兒童少年進行科學的體育教學與訓練、及田徑后備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兒童少年;身體素質;早期訓練;田徑
中圖分類號:G808.1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1.012
隨著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轉變轉型,我國體育體制正進行著大幅度的調整與變革,舉國體育體制下的國家、省、市、縣甚至鄉鎮體育運動學校建設正面臨著全面挑戰,大部分縣級體育運動學校已經走向沒落與關閉,在這種形勢下我國體育后備人才建設正面臨著挑戰,同時也面臨著機遇。因為體育強國既不是單單的競技體育強國,也不是單單的體育文化大眾化發展,而是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的綜合,兩者缺一不可。所以,在專門性體育運動學校體制不景氣的情況下,怎樣為我國田徑運動保障必要的后備人才供給,怎樣在普通學校教育系統中進行兒童少年的早期田徑訓練,就成為了非常有必要探討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以兒童少年身體素質的發育規律為視角,結合普通學校中的中小學教育,運用文獻研究法、觀察法、邏輯法等,對該問題進行剖析,為我國兒童少年進行科學的體育教學與訓練、及田徑運動后備人才隊伍的建設提供參考。
1田徑早期訓練可解決后備人才缺失問題
2004年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取得了我國田徑項目競賽的突破性進展,是我國在跨欄項目上的首枚奧運金牌,一度成為中國、乃至亞洲人的驕傲,向世界證明黃色人種在競賽項目上的能力。但是,在接下來的比賽中,中國田徑項目的發展并未取得更引人注目的成績,造成中國田徑難以突破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體育運動學校中的后備人才在逐漸減少,而學校體育中的后備人才跟不上,這與廣大中小學缺乏早期訓練存在著很大的關系。我國中小學教育中田徑早期訓練缺失具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它與我國教育體制、人們的教育觀念等都存在著很密切的關系。但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大眾文化觀念的轉變,符合城市化生活的觀念正在逐漸確立,人們對于兒童少年的早期教育正在發生著新的變化,開始重視兒童少年的身體鍛煉問題。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中小學并不承擔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的問題,造成當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學并不具備培養后備人才的能力,對兒童少年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是我國中小學體育急需解決的問題。它可彌補在我國專門性體育運動學校大量關閉的情況下,田徑后備人才的建設缺失問題。
2 兒童少年身體素質的發育規律與早期田徑訓練
2.1 身體素質釋義
身體素質是人體運動能力的一部分。要弄明白身體素質的概念與生長發育規律,首先需要明白體能的概念。體能即機體的運動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機能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1]。由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運動素質組成。在身體形態方面主要包括人的身高、體形(坐高、胸圍、腰圍、腿長、臂展等);在運動素質方面,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在身體機能方面,包括機體的運動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感覺器官、內分泌系統等。一般而言,身體素質與身體形態、身體機能三者之間高度相關,而身體素質更直接地反映身體機能各系統的機能狀態和身體運動能力的強弱。
2.2 兒童少年身體素質的生長發育規律與早期田徑訓練
在生物生理學中,人體的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規律,任何方式的過度干預、或違背都將會造成人體生長發育的畸形。以下分別從身體素質的各方面分析其生長發育規律與田徑運動的早期訓練。
2.2.1 力量素質與早期田徑訓練
力量素質指人體、或人體的某一部位肌肉、韌帶等做功時所克服的內外阻力。兒童少年時期力量素質的發育表現為,男孩的絕對力量在11至13歲時是自增長的敏感期,13歲之后,絕對力量增長的較平穩,到25歲左右男孩的絕對力量達到最大;女孩的絕對力量在22歲左右基本達到最大, 10至13歲,是女孩絕對力量快速增長時期,13至18歲時,絕對力量增長較緩慢。在兒童少年的速度力量方面,絕對力量的發展比速度力量發展的較慢且晚,7至13歲是兒童少年速度力量發展的敏感期。在力量耐力方面,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較為穩定,一般而言男孩在7至17歲時處于大幅度上升時期,女孩13歲以后在力量耐力方面已經開始緩慢增長。因此,就力量素質的發育規律來說,教練員與體育教師應根據男女不同的力量素質發育特征安排訓練,抓住兒童少年力量素質增長的敏感期,通過安排各種各樣的力量訓練法,如負重跑、推舉杠鈴等方法進行必要的專門性訓練。
2.2.2 速度素質與早期田徑訓練
速度素質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也即指人體或人體某一部分快速移動,快速完成動作和快速做出運動反應的能力。[2]可分為動作速度、移動速度和反應速度三個方面。在反應速度方面6至12歲是兒童少年大幅度提高期,顯著期為9至12歲,12歲以后開始減慢增長速度,16歲左右出現第二次高峰,一直到20歲左右開始下降。在兒童少年的動作速度與移動速度方面,它們的增長與兒童少年的力量素質、反應素質等的發展具有高度相關性,其它素質發展的越好,動作速度與移動速度的增長也就越快。此時期的早期田徑訓練,應在各個敏感期安排各種有利于快速力量發展的方法進行訓練,教練員、體育教師可采用變向加速跑、接力賽、短距離沖刺等方法進行專門性訓練,以促進兒童少年速度素質的發展。
2.2.3 耐力素質與早期田徑訓練
耐力素質是指有機體長時間運動的能力。一般情況下,男孩的耐力素質在10歲、13歲、16歲時提高幅度較明顯,女孩在9歲、12歲時是耐力素質提高的快速期,14歲后耐力水平的提高逐年降低。總體上來說,兒童少年耐力素質的增長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穩步提高,直至人體完成生長發育期。根據兒童少年耐力素質的發育特點,教練員、體育教師在以上幾個階段以通過增加練習時間、安排適量的運動負荷進行訓練。
2.2.4 柔韌素質與早期田徑訓練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肌肉、 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3]兒童少年處在人體的生長發育時期,在肌肉、關節、骨、韌帶等方面獨具特征。如在關節方面,內外韌帶較松弛,關節面的角度比較大、周圍肌肉的收縮力不足,關節軟骨較厚等。一般來說,在 7歲左右就可以對兒童少年進行專門性的柔韌訓練,12歲以前爭取使其得到較好發展,因為13歲以后由于在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快速期到來,關節、韌帶、肌肉、骨骼等的變化將不再有利于柔韌素質的發展。因此,發展兒童少年的柔韌素質,應力爭在 12 歲以前使其得到較好的發展。在兒童少年柔韌發展的敏感期,教練員與體育教師要多安排拉伸性動作練習,同時增加練習的頻率與時間,并進行必要的速度素質練習,使柔韌素質提高的同時,保持速度素質的發展。
2.2.5 靈敏素質與早期田徑訓練
靈敏素質是指在各種突然變換的條件下,運動員能夠迅速準確、協調地改變身體運動的空間位置和運動方向,以適應變化著的外環境的能力。[4]在兒童少年的靈敏素質發展方面,7至12歲反應素質的發展具有較好的表現,6至12歲節奏感素質的發展具有較好表現,7至11歲空間定向素質具有較好的表現。靈敏素質的發展與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較大關系,在兒童少年時期進行靈敏素質訓練主要訓練中樞神經系統與力量、柔韌、速度等素質的協調配合。教練員可以把各種素質的練習綜合在靈敏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內,以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紐帶,使身體素質的各方面能夠協調發展,齊頭并進。
3 結語
兒童少年身體素質各方面的增長具有一定的自然規律和敏感期,在兒童少年時期進行田徑早期訓練,必須要符合這一規律,才能夠培養出合格的、具有潛力的后備田徑人才。在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型的進一步推進下,根據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規律,在身體素質發展的各個敏感期,進行必要的身體素質練習,使兒童少年各方面的身體素質都能夠得到最佳提升,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建設提供堅實保障,是當前我國學校體育教育與各項目早期訓練都應當認真探討的問題。本文以兒童少年身體素質的發育規律為視角,對該問題進行剖析,為我國兒童少年進行科學的體育教學與訓練、及田徑運動后備人才的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體育詞典》編輯委員會.體育詞典[M].上海辭書出
版社,1984.
[2] 關吉臣,李偉,張元鋒主編.田徑運動教學與訓練理
論[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 , 2007(05).
[3] 田麥久主編.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76.
[4]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運動訓練學[M].北京: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6]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運動生理學[M].北京: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