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金敏
(廬山區第一小學,江西 九江 332005)
[摘 要] 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各種情景,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做到教學情景化。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課件不斷變換操練方法,動用多種感官參與聽、說、讀、寫活動,把單調乏味的教學工作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行語言操練創造條件,使學生樂而好學。此外,還須結合多媒體課件采用合作學習方式,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把握學生的真實興趣。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情感態度;合作精神;真實興趣;情景對話
新課標指出,把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是在英語課程中實現情感態度目標的關鍵。關注學生的情感問題,必須與英語教學本身相結合。因此,教師要盡可能把情感態度的討論滲透到外語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之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將課堂內外結合起來,讓師生和諧配合起來,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的目的。
本文將結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Three “Weather”這一教學案例,淺談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是如何利用多媒體課件采用多種教法滲透情感態度這一目標的。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各種情境
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各種情境,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做到教學情境化。例如在教學 “Weather”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這么一個情境:結合一年四季中各個城市不同的畫面,讓學生運用所學詞語warm, hot, cool, cold模仿中央電視臺播報天氣預報。教師利用截取的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畫面加上相同的背景音樂,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吸引到預報員的情境中來,于是孩子們很興奮地用所學單詞來了一段英語天氣預報show。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模擬表演創設的情境,往往受時空限制無法全部做到,在這種情況下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移植情境,形象生動地再現有關對話的時空,做到聲像結合、圖文并茂,這適合小學生好奇、求取、求新的年齡特點,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自覺、更有趣地進行英語交際活動。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不斷變換操練方法
無論何種教學手段,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復,學生也會厭煩。只有動用多種感官參與聽、說、讀、寫活動,才能吸引學生,如兩人操練、多人操練、小游戲、猜謎、唱歌等等,這些活動能幫助教師把單調乏味的教學工作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行語言操練創造條件,使學生樂而好學。“Weather”一課的教學就利用多媒體課件分別采用了以上所說的操練方法。例如在教學單詞時采用了分組讀,one by one地讀,還有two by two地讀的各種形式。教授完目標詞語后,教師又來了一段Rap(多媒體展示):
Brrr, its cold.
Its cold outside.
Put on a hat.
Cold, bye-bye!
Mmm! Its warm.
Its warm inside.
Take off your shoes.
It feels so nice.
因為歡快的節奏,配上有趣的肢體動作,學生都“玩”得不亦樂乎。實踐證明這些活動都有效地激發和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此時的課堂活動已然不動聲色地使學生產生了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
三、結合多媒體課件采用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主體性教學組織形式,它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小組合作學習使用得當,能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從而形成教與學的最佳組合,達到教與學互動的最佳境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組織學生運用pair-work,group-work或team-work等方式進行合作。這樣小組內優劣互補,互相幫助,有利于共同提高。他們共同努力,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每個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認可,由此學生就會有一種被重視、被接受和被尊重的感受,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強。在“Weather”一課中,教師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教學環節:分組比賽,看溫度說詞語(多媒體呈現),比如看到-1℃要立刻說出cold一詞,同時加上寒冷的肢體動作。教師用上記時表,看看哪組學生說得又對又快。此時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已經爆棚,并有強烈的競爭意識。而在最后的播報天氣預報環節中,教師也是先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討論、演練,最后再全班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感情的過程。
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結合多媒體課件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我們要改變過去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傾向的做法,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并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因此,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可以把握學生的真實興趣,通過設計各種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從而達到目標,感受成功。
例如在教學“Weather”一課時,筆者課后布置了這樣一個任務:創編情景對話,即以小組為單位或回家后同父母進行情景對話,要求用上所學過的句型。教師提供示范素材(多媒體展示圖文):
情景一:(在紐約的馬克給北京的陳潔打電話)
Mark: Hi,Chen Jie! This is Mark.
Chen Jie: Hello,Mark! Any good news?
Mark: I have a new friend.
Chen Jie: Really?A boy or girl?
Mark: A boy. His name is Tim. Well play football today.
Chen Jie: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
Mark: Its sunny! Its 65 degrees.
Chen Jie: 65 degrees?Thats too hot!
Mark: Huh?No,Its not. Its cool.
情景二:寒假即將來臨,你要去某個城市旅游,給那個城市的一個朋友打電話詢問天氣狀況。(讓學生創編對話。)
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創編新的對話,并適時滲透一些跨文化知識:中西方對氣溫的描述沒有差異,但使用氣溫的度量單位有差異。氣溫有兩個計量單位:攝氏度(℃)、華氏度(℉)。國際上標準氣溫度量單位是攝氏度。華氏度(fahrenhite)和攝氏度(centigrade)都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單位。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使用攝氏度,美國和其他一些英語國家使用華氏度而較少使用攝氏度。攝氏溫度和華氏溫度的關系:t℉=1.8t℃+32,即華氏溫度=1.8×攝氏溫度+32。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而且提高了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興趣和鑒別能力。
任務型教學所設計的活動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做事情,加強了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促進了各種積極情感的發展。
總之,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我們應利用本學科與情感因素密切相關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培養和發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為他們今后成為身心健康的高素質公民發揮應有的作用。
責任編輯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