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艷,孫莉,徐建奇,田嬌艷
失語癥,是指因腦損害引起的原已習得的語言功能喪失或損害所出現的種種癥狀,表現為對語言符號的理解、組織、表達等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功能障礙[1]。 失語癥是腦卒中的常見神經系統癥狀之一,大約有21%~38%的腦卒中患者伴有失語癥,50%可持續至發病6個月以后,其中運動性失語約占失語癥類型的67%[2],是較常見的類型。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社交能力,亦是影響患者病后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很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臨床研究發現,低強度激光鼻腔內照射(Laser Irradiation in Nasal Cavity,LINC)可改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腦血流灌注,激活腦細胞功能,對腦損傷患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3]。目前,國內對于LINC治療失語癥的研究少有報導,本研究擬觀察LINC聯合Schuell刺激療法治療腦梗死后運動性失語,探討其對患者自發言語、口語理解、復述和命名等語言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神經內科及康復醫學科就診的首發腦梗死患者50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的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所確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4],并經CT或MRI確診,意識清楚,病情穩定,無嚴重并發癥;定向力完好,無明顯視聽障礙;右利手;經西方失語成套測驗(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確診為運動性失語癥[5];簽署知情同意書。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①單一組:男14例,女10例;年齡(50.80±7.83)歲;病程(8.94±1.21)d。②聯合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齡(52.50±8.12)歲;病程(9.01±0.82)d。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①單一組采用Schuell刺激法進行語言功能訓練:呼吸訓練、鼓腮、圓唇、噘嘴、彈舌構音器官訓練及發音訓練等口腔發音器官的訓練;單字產生、復述、系列語、圖命名、范疇內找詞、動詞產生、語句完形、語句產生、描述等口語表達訓練;聽寫、抄寫、描寫等文字表達訓練;聽辨音訓練、詞-圖匹配訓練、執行指令訓練等聽理解訓練;語詞理解訓練、朗讀單詞、句子、短文等閱讀理解訓練。每天1次,每次30min,每周6d。②聯合組在單一組的基礎上加用LINC治療:使用華南師范大學激光運動醫學實驗室劉承宜教授研制的波長650nm半導體激光鼻腔內照儀治療。采用專用導光鼻塞置入鼻腔1.5~2.0cm照射,調節激光功率為3.5~4.0mW。每天1次,每次30min,每周6d。
1.3 療效標準 ①語言功能評定:采用WAB評定患者語言功能,包括自發言語、口語理解、復述、命名4個括項目,通過計算失語商(Aphasia Quotient,AQ)來判斷失語癥的嚴重程度。②失語商評定:失語商的計算公式為:AQ=(自發言語+口語理解÷20+復述÷10+命名÷10)×2,AQ=98.4~99.6為正常,AQ<93.8分可診斷為失語癥[6]。

2.1 2組治療前后WAB評分比較 治療30d后,2組WAB評分中患者自發言語、復述、命名等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均P<0.05),且聯合組優于單一組(P<0.05);口語理解能力評分2組治療前后及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WAB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aP<0.01;與單一組比較,bP<0.05
2.2 2組治療前后AQ指數比較 治療后,2組AQ指數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均P<0.01),且聯合組優于單一組。見表2。
表2 2組運動性失語癥患者AQ指數的比較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單一組2447.87±22.1962.94±23.45a聯合組2647.26±23.3466.71±24.61ab
與治療前比較,aP<0.01;與單一組比較,bP<0.05
Schuell刺激療法是促進腦卒中后失語癥患者言語恢復最基礎的一種方法,主要是利用較強的聽覺刺激、語言刺激、視覺刺激、觸覺刺激甚至嗅覺等刺激反復強化來激活患者受損語言符號系統,并通過強化正確反應、校正錯誤反應,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失語癥患者語言功能恢復[7]。特別是在腦卒中恢復的早期通過刺激-反應-反饋回路,激活言語中樞功能低下的神經細胞,增加神經纖維的數量,提高腦功能代償作用,從而促進失語癥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
LINC是一種無創性治療技術,鼻腔頂壁位于前顱凹處,有多支血管在鼻粘膜下層構成網狀血管叢,血管豐富,血管壁薄。采用LINC照射鼻腔,照射面積大,激光與毛細血管內皮有充分的接觸;同時,鼻腔內植物神經豐富,多條顱神經末梢從此通過,激光照射時通過神經-血管反射作用可進一步增加腦血流灌注,減輕繼發性腦水腫和神經功能損害。研究發現,LINC不僅改善受損腦區微循環,提高受損組織代謝水平,加速受損腦細胞功能修復,而且還能增強紅細胞膜表面電位,增大細胞間排斥效應,抑制血管內紅細胞聚集等功效[8]。研究發現LINC能調節患者血清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 CCK-8)及β-內啡肽水平[9];肖學長等[10]應用LINC配合康復訓練治療海洛因海綿狀白質腦病及腦外傷植物狀態患者,均取得了滿意療效,推測這可能與LINC改善腦血流灌注,激活腦細胞功能有關,并進一步應用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研究LINC對腦梗死患者局部病灶的治療作用,通過觀察病灶區及鏡像區rCBF核腦細胞功能狀態的改善,證實LINC可以改善腦缺血狀態,且急性期和恢復期患者均可應用[3]。
WAB是Kertesz于1982年參考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制定的,測試時間短,可以從失語檢查結果計算出AQ,對失語癥進行分類,亦可應用于非失語癥患者,是一個很好的失語癥檢查方法。本研究主要觀察了治療前后對自發言語、口語理解、復 述、 命 名 的
治療效果,其中自發言語滿分20分,口語理解滿分共200分,復述滿分共100分,命名滿分100分。
本研究結果證實,采用LINC聯合Schuell刺激療法對改善腦卒中后運動性失語癥患者的自發言語、復述、命名等功能的恢復具有較好治療作用,但是本研究只是通過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表現來證明聯合治療有效,沒有更直觀的影像學資料來顯示其對大腦受損區域的影響及機制,且該治療方法對其他類型失語癥的療效還需進一步研究。進一步研究擬結合影像學檢查來進一步探討LINC治療運動性失語的作用機制。
[1] Leonard L La P. Aphasia and Related Neurogenic Language Disorders[M]. 2nd Ed. New York: Thieme, 1997: 5-6.
[2] Engelter ST, Gostynski M, Papa S, et al. Epidemiology of aphasia attributable to ischemic stroke: incidence, severity, fluency, etiology, andthrombolysis[J]. Stroke, 2006, 37(6): 1379-1384.
[3] 肖學長, 郭一玲, 楮曉凡, 等. 低強度激光鼻腔內照射對腦梗死患者腦血流灌注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5, 27(7): 418-420.
[4] 中華神經科學會. 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 中華神經科學雜志, 1996, 2(6): 381-382.
[5] 王蔭華. 西方失語成套測驗[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1993, 3(2): 87-89, 135-140.
[6] 于增志, 王軍, 周文生, 等. 腦損傷后失語癥與認知功能障礙簡易智力狀態檢查法評估[J]. 中國臨床康復, 2005, 9(16): 76-77.
[7] 劉靖. 抗抑郁藥氟西汀配合語言訓練改善腦卒中失語患者語言神經功能及抑郁的研究[J]. 中國醫藥導報, 2012, 6(9): 54-56.
[8] 竇祖林, 胡昔權, 朱洪翔. 兩種激光照射血液療法對腦損傷患者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3, 25(1): 86-88.
[9] 肖學長, 楮曉凡, 董家政, 等. 海洛因海綿狀白質腦病的臨床和綜合康復治療[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2, 24(4): 366-367.
[10]肖學長, 董少紅, 倪家鶴, 等. 氦7氖激光血管內照射對老年腦梗塞患者泌乳素、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醇的影響[J]. 中華理療雜志, 2000, 20(3): 264-266.
作者·讀者·編者
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主要文獻類型的著錄格式
新版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代替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已于2015年5月15日頒布,并于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此,將本刊常用的各種類型參考文獻的新著錄方法及其示例列舉如下:
1 期刊文獻 主要責任者. 題名[J]. 期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頁碼.
例:鄭飛雪, 貝維斯. 輔具適配和環境改造在殘疾人社區康復中的實踐及啟示[J]. 中國康復, 2014, 29(5): 396-398.
2 普通圖書 主要責任者. 書名[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頁碼.
例:南登昆, 黃曉琳. 實用康復醫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 79-80.
3 報紙文獻 主要責任者. 題名[N]. 報紙名, 出版日期(版面數).
例:謝希德. 創造學習的思路[N]. 人民日報, 1998-12-25(10).
4 學位論文 主要責任者. 題名[D]. 大學所在城市: 大學名稱, 出版年.
例:孫慧敏. 豐富環境對慢性腦低灌注大鼠認知功能損害的影響[D]. 武漢: 武漢大學, 2010.
5 論文集、會議錄 主要責任者. 題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例:宋曉舒, 程東明. 傳統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C].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2.
6 報告 主要責任者. 題名[R].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 Geneva: WHO, 1970.
7 標準文獻 主要責任者. 標準名稱: 標準號[S].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頁碼.
例: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文獻著錄: 第4部分 非書資料: GB/T 3972.4-2009[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0: 3.
8 電子資源(不包括電子專著、電子連續出版物、電子學位論文、電子專利) 主要責任者. 題名[EB/OL].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引文頁碼[引用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
例:蕭鈺. 出版業信息化邁入快車道[EB/OL]. (2001-12-19)[2002-04-15]. http:www.creader.com/news. 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注:文獻作者小于3個,全部著錄;大于3個,著錄時保留前3個,其余用“等”(外文用 "et al")代替。外國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取首字母置后的方式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