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梅,高 強,張旭麗(大連民族大學 國際商學院,遼寧 大連116650)
國際會計準則雙語教學的實施與挑戰
孫志梅,高 強,張旭麗
(大連民族大學 國際商學院,遼寧 大連116650)
會計職業發展以及雙語教學的推廣,為國際會計準則雙語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新的平臺,而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持續趨同的背景更體現了國際會計準則雙語教學的迫切性。從課程名稱的擬定、課程內容的組織、教學與考核方法的設計等方面介紹了國際會計準則雙語課程的實施過程,提出該課程在教學資源更新的及時性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方面面臨的挑戰。
國際會計準則;雙語教學,實施,挑戰
會計職業發展以及雙語教學的推廣為國際會計準則雙語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新的平臺,尤其是在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持續趨同的背景下,更體現了學習國際會計準則的迫切性。從時間節點上來看,2006年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為開展國際會計準則的雙語教學提供了絕佳的契機。而2014年中國準則的大規模修訂,又一次體現了追尋國際會計準則的腳步,尤其是第39、40、41號準則的發布直接體現了趨同之勢。由此可見,國際會計準則的修訂能帶來國內會計準則的巨大變革。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US GAAP 與IFRS逐漸成為主導全球的兩大準則體系,并且近年來二者也逐漸開展了聯合項目,很多國家也逐漸意識到開展IFRS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也遇到了種種的困境,如Alays Tan, Bikram Chaaterjee, Susan Bolt對IFRS教學在美國實施的嚴峻性進行了分析[1],Anna Vysotskaya與Maria Prokofieva對俄羅斯實施IFRS教學的困難進行了探討[2]??梢姡诟鲊鴷媽I教育中如何開展IFRS教學成為一個現實的話題。但是,國內關于國際會計準則教學的文獻相對較少。
大連民族大學自2012年首次開設國際會計準則雙語課程,單是最初課程名稱的擬定就頗費周折,至于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與考核方法等方面更是不斷進行嘗試與改革。
1.課程名稱的擬定
課程名稱是課程內容的高度概括,從課程內容上來看,涉及到國際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兩部分。國際會計準則由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發布,2001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改組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之后發布的準則被稱為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透過歷史沿革,可以看到國際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是有一定區別的。因此,在課程名稱的擬定上說法不一。國際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二者擇其一作為課程名,都有失妥帖;但是并列作為課程名,又顯得過于冗長??紤]到二者不加嚴格區分可以籠統稱之為國際會計準則,而且國際會計準則已經成為一種使用習慣,最終將課程名稱確定為“國際會計準則”,但事實上包括兩部分內容。
2.課程內容的組織與課程體系架構
毋容置疑,逐個介紹現行有效的國際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是課程內容的應有之義。但是如果按照準則發布的先后順序來介紹,無疑使得課程體系缺乏邏輯性。作者參考了國際會計準則實用指南的框架結構,將課程內容分為四部分:概念框架,資產負債表準則、利潤表準則、披露準則。例如,資產負債表準則部分會介紹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以及資產減值等準則,利潤表準則中介紹收入、租賃、政府補助、所得稅等準則,披露準則中會介紹每股收益、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關聯方披露等準則。通過這樣的分布,使得學生能對國際會計準則體系有一個清晰而整體的認識。
3.課程的考核方法
課程內容的國際化、課程性質的國際化也決定了課程考核方法的國際化。課程的總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核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占60%,包括課堂與課后兩部分,課堂部分(占45%)包括出勤、課堂參與、隨堂練習、隨堂測驗、討論、團隊合作等環節組成,課后部分占15%,包括準則練習與網絡作業兩類形式。期末考核采取分組實施課程項目的形式,占40%。為了避免學生在最后環節的搭便車行為,作者設計了一套較為嚴密而復雜的評分體系以及詳細的采分點。每四人一組,從財富500強企業中自行選擇一家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公司,對公司基本信息、財務信息、審計信息等進行基本總結,重點關注其會計政策,進而根據其財務報表編制簡化的財務報表,并進行橫向分析、縱向分析、與同業的對比,由此撰寫分析報告,成績占25%,項目陳述與答辯占10%,Qamp;A記錄占5%。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作者逐漸體會到良好的教學設計對于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性,通過改革考核方式,加大了平時成績的比重,更加注重過程考核,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通過小測驗的形式來考查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最后的分組報告中設計了“任務描述”這一考核點避免了搭便車行為,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專業訓練與團隊參與提高自己的能力。
1.教學資源更新的及時性
組織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對授課教師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以大連民族大學為例,教學內容上主要是介紹現行有效的國際會計準則以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課程資源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書籍,國際會計準則實用指南可以作為一本較好的雙語教材,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主席胡格沃斯的演講實錄中英對照,也可以作為很好的教學參考。二是網站資源,主要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官方網站(www.ifrs.org)以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網站的資源。相比之下,書籍資源較為系統,每一準則的介紹之后跟蹤有必要的練習,但是準則的變更情況不能及時得以收錄。而網絡資源較為及時,能夠提供學習國際會計準則的第一手資料,四大所對國際會計準則的及時跟蹤更為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課程的性質和內容決定了授課教師必須及時追蹤準則的變更情況,及時更新課程資源,使學生認識到并非41項國際會計準則都是有效的,部分國際會計準則已經或正在被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替代。以收入準則為例,伴隨著IFRS15的發布,IAS8 宣布失效,將于2019年正式實施的IFRS16租賃準則發布將對現有租賃業務的處理帶來較大的變化和影響。
2.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關于會計雙語課程的教學方法,很多學者作出了經驗介紹。潘丹青提出將TED 演講視頻應用于課堂教學, 從而在學生中推進“群體加速創新”[3]。 劉慧提出將啟發式教學、浸入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小組學習法等引入會計雙語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及創新能力[4]。
以大連民族大學為例,該課程為雙語授課模式,在全英班方向中為限選課,其他方向中為任選課。由于開設在大學四年級第一學期,很多同學往往是以拿到學分為出發點,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如何能調動學生課程參與的積極性,需要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作者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些頗有成效的方法,如matching。IAS16PPE準則中,在介紹固定資產的確認、計量之前,會涉及到較多的定義,如果由教師單純地進行理論講授,無異于獨角戲。但是通過設計matching這一教學環節,將術語與定義解釋全部打亂,由學生分組進行配對并翻譯成中文,最后根據完成速度及翻譯質量分別賦值(從5分依次遞減),由于具有分組對抗性質,學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教師也備受鼓舞。因此,良好的教學設計與激勵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此外,最后的presentation環節學生分組進行匯報,將分析結果在課堂上加以展示也是很好的教學模式。
3.對會計職業判斷的高要求
與USGAAP的規則導向相比,IFRS更體現原則導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在全球范圍內推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阻力。但是,也正是由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原則導向,在準則缺乏明確的規定時,對會計師的職業判斷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國際會計準則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ALAYS TAN, BIKRAM CHAATERJEE, SUSAN BOLT. The Rigour of IFRS education in the USA: Analysis, Reflection and Innovativeness[J]. Accounting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4,23(1):54-70.
[2] ANNA VYSOTSKAYA,MARUA PROKOFIEVA.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IFRS in Russia[J].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3,28(2): 309-319.
[3] 潘丹青.會計人才培養與會計教育理論創新與發展——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本科院校會計雙語教學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6(7):247-248.
[4] 劉慧,陳曉華.會計準則趨同背景下的國際會計雙語教學研究[J].財會通訊,2011(12):118-120.
(責任編輯 董邦國)
BilingualTeachingof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andChallenges
SUNZhi-mei,GAOQiang,ZHANGXu-l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llege,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50,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and the spread of bilingual teaching provide unprecedented platform for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continuing convergence of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reveals the urgency for bilingual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naming, content arrangement, design of teach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method. Challeng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course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are explore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ilingual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
2016-12-22;
2017-04-25
大連民族大學課程建設項目(2016);大連民族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7)。
孫志梅(1982-),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財務會計與會計學雙語教學以及會計理論、環境會計研究。
2096-1383(2017)06-0638-03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