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蕾
近半年來,兒子明顯進入了青春期狀態,處處表現得逆反和倔強,以至我們經常沖突不斷。
正在我一籌莫展之時,已經拿到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張姐給了我一個建議。張姐說:“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什么道理都懂,根本用不著你對他進行再教育。平時你越是講大道理,他越是反感。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要讓孩子感覺到你與他是‘在同一個戰壕里的戰友,而不是每天只會講大道理給他聽的老師。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平時不妨多‘慣著他一些,順著他的心思說話做事。”
一聽這話,我很是擔心:“這樣做,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呢?”張姐說:“大可放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三觀已經基本形成,他們懂得好賴是非,并不會因此而被慣壞的。”
于是,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態,我跟兒子的溝通開始進入了“同一戰壕”的模式。
一個周末的晚上,兒子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當看到他崇拜的某男星帥氣出場時,兒子大贊:“太帥了,明天我也要把頭發染成栗色的”。
如果以前被我聽到,我免不了要對他進行一番說教:“什么?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天天想什么呢……”當然,我也知道,說完這一番話的后果沒準就是我們又開始了拌嘴模式。
這一次,我改變了說話的策略,立刻跳進了兒子的“戰壕”里 :“嗯,還別說,栗色的微卷發還真的挺帥呢!正好媽媽有一個朋友在附近開美發店,明天媽陪你一起去染頭發咋樣?”
說完,我扭頭看兒子的反應,這小子竟然“噗嗤”一聲笑了:“老媽,你啥時候變得這么開明了?唉,我也就說說而已,學校不允許染頭發的。要是真那么做,估計周一我連學校大門都進不去了。”哼,看來張姐說的沒錯,孩子什么道理都懂。
有一天,兒子放學回到家悶悶不樂,我問他怎么了,他情緒激動地說:“語文老師不講理,我跟她要練習冊的答案,她竟然不給我。”原來,兒子班里每次發了各科練習冊,老師都要把里面夾帶的答案收走。可由于老師一般不教學生訂正練習冊的作業,兒子就想把答案要過來自己比照一下對錯。
我問:“是不是學校有規定,不允許老師把答案發給學生?”他回答:“嗯,主要是怕大家抄答案。可是,別的科任老師都給了我答案!”我說也許語文老師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屑一顧:“才不是呢,語文老師就是故意難為我,因為有段時間我沒寫練習冊作業。以后,我再也不交她布置的作業了!”
一聽這話,我大吃一驚,這小子竟然還有不寫作業的歷史,現在還聲稱拒交作業,這可不能再由著他了。于是,我嚴厲地說:“為跟老師置氣不交作業,最終害了誰?況且,學校有規定,你憑什么不受約束?”兒子見我忽然嚴厲起來,意識到自己有點過分了,于是支支吾吾說:“我不是那個意思,就是覺得老師的方式不對,應該給我答案……”見他還算明理,我說:“要不媽明天去你們學校一趟,找語文老師溝通溝通,順便幫你把答案要過來?”
兒子一聽,擺手說:“媽,你千萬別去學校。唉,就當我自己長個記性吧,看來以后得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了,不然把任課老師得罪了,有的事情還真行不通呢!”
聽到這兒,我偷偷地樂了,剛才我若是站在兒子的對立面把他教育一番,說不定現在我們娘倆已經吵起來了,哪還會有他自己的悔悟呢!當然,我也知道,如果一味慣著他,他會真的以為自己做什么都是對的。
漸漸地,我發覺兒子很少再跟我頂嘴,我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融洽了。可見,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渴望能夠得到家長的認同和理解,所以,遇事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才能夠走入他們的內心,被他們所接納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