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險濤
摘要:高中政治雙語教學可以從滲透開始,逐漸過渡到交替使用外語和漢語進行授課。從滲透到交替是高中政治雙語教學的兩個不同階段,是一個由入門到深化的過程。滲透階段強調對學生的趣味性引導,交替階段注重用外語表達內容的深化。兩個階段都要遵循特定的環節和步驟,經過這一從簡單到復雜的操作過程,使高中政治雙語教學的有效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雙語教學;滲透;交替
我國雙語教學已經興起多年,但目前可直接借鑒的經驗還不多。從我個人進行高中政治課雙語教學的經驗和體會來說,我覺得政治課雙語教學應從滲透開始,逐漸過渡到交替使用外語和漢語進行授課的程度 。所謂滲透,就是把關于學科內容的重要概念和詞匯以外語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授課時基本以漢語為主,只以少量的外語進行內容講解,使學生直接感受這些帶有學科特點的漢語詞的外語表達形式,培養學生用外語學習政治的興趣。交替階段是在滲透的基礎上,使用外語的量進一步加大,教師使用相當比例的外語進行講解和提問,學生用一定量的外語回答問題、討論等,兩種語言在教師和學生那里都是交替使用的。交替階段更強調提高用外語傳達信息的比重和深化用外語表達內容的程度。下面以英語為例就高中政治雙語教學的兩個階段作進一步的說明。
一、以滲透的方式切入讓雙語教學在課堂生根
在滲透階段,一般不要求學生用外語完整地回答問題,教師可以用比較簡單的外語提問,學生回答時只要能把已給的外語詞匯、短語或概念夾在漢語中即可。此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不排斥外語,繼而對用外語學習政治產生一定的興趣。
以《政治生活》第一課第一框題《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為例,使用滲透法要做如下一些工作。首先,要把該框題中對表達內容主旨關系密切的關鍵詞提取出來譯成對應的英文。如民主(democracy)、專政(dictatorship)、本質(essence)、人民民主專政(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國家(state)、階級(class)、經濟(economy)、根本屬性(fundamental quality)、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the feature of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等詞或詞組,是表達該框題主要內容的重要詞匯,要求翻譯準確,不可帶有隨意性。教師在剛開始進行這類翻譯時,最好先使用工具書,不要使用翻譯軟件。一般來說,帶有學科特色的專有名詞的譯法較為固定,在工具書中比較容易找到而且準確,如最新版本的《漢英大詞典》就很好用。 用軟件翻譯出來的詞通常有一大串,因缺少語境限定而不知道哪一個才是適合的說法,比較難于選擇。在一般詞語的翻譯上,尤其是譯動詞時,要配合使用英漢雙解詞典,通過對比體會多個同義英文詞之間的語義差別和使用時偏重的方向,從中選出適合當下語境的合適的譯法。
第二步是把這些英語詞呈現給學生并進行簡單的運用,方式可以有多種,如板書、投影、多媒體展示等。在講授該課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把這些英文詞標在課本中出現該漢語詞的上方,形成中英文對照。教師可以用含有這些英文詞的較為簡單的英語進行問題設置并用英語進行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時不必全用英語,可英漢夾雜著說,只要把已給的英語詞用上就可以。如果學生的回答在內容和英文詞的發音上基本正確,要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以保持學生用英語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在說這些英文詞時有明顯的發音錯誤,要及時給予糾正,必要時要把一些英文詞的重音(stress)標出來。還有些詞的發音不符合發音規則,要把這樣的詞標上音標,這樣便于學生進行發音練習,以保證讀出來的是正確的英文。
第三步是鞏固與拓展,讓學生把已給出的英文詞連同其漢語一起整理到一個專用的筆記本上,形成積累。引導他們在復習課本上的知識點時,參照著標注的英文復習記憶,達到鞏固的目的。如果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可以進一步拓展該框題下的其他詞匯。有些詞雖不是表述該節內容的主旨的核心詞匯,但出現頻率較高,很值得去學。這些詞可作為已給出的核心詞的次一級詞匯來掌握,如本框題中的人權(human rights)、國體(state system)、憲法(constitution)、知識分子(intellectual)、干部(cadre)、社會主義(socialism)、正義(justice)、保障(guarantee)等都可以作為拓展的內容。這些詞、短語仍然要求標注在課本中對應的漢語位置上,以便在復習時增加英語的信息量。最后,繼續整理到筆記本上,形成本框題的完整積累。堅持幾課形成可觀的積累量,這是走向更高層次雙語教學的堅實基礎。滲透法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其目標是在政治課堂上能有一定量的外語信號的出現,增加學生使用外語的機會,改變原來那種除了外語課之外很少有外語信號的局面。
二、審時度勢適時跨越到交替階段
在采用滲透法進行雙語教學一段時間后,學生已逐漸適應了這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說、記、聽英語已成為一種習慣,用英語表達想法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時可在原來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內容進行交替式雙語教學的嘗試。在確定好內容后,要按交替式雙語教學法的要求進行準備。以必修一《經濟生活》第十一課第一框題:《面對經濟全球化》為例,進行交替式雙語教學要做如下準備。首先是按滲透法把重點詞匯提前給學生,使他們在上課之前就形成核心詞匯的中英文對照,為交替階段的閱讀和聽說掃除障礙。第二步是按本框題的主旨準備出相應的中英文對照材料和討論的話題。中英文對照材料包括重要的概念、問題和其他知識點等,如本框題中對經濟全球化的相關介紹: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 kind of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 system. In this system, the scale and form of the transnational flow of goods, serve, factor of production and information increase constantly.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the system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range of world market. It is becoming a trend of making the mutual degree of dependence of economy among countries strengthen day by day. (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新的國際關系體系。在這一體系中,跨國流動的商品、服務、生產要素以及信息的規模和種類不斷增長。通過國際分工,這一體系可以改進資源在國際市場范圍內的配置效率。國家間的 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強正成為一種趨勢。)
以上句子均是簡單句,目的是要照顧到上課時用口語表達時降低聽、說、讀的難度。準備這類材料時,如果是從中文翻譯成英文要注意翻譯技巧。由于漢語的一個較長的句子中經常有多個定語的疊加,譯成英文后經常是一個定語從句套定語從句的復合句,這就大大增加了閱讀的難度。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分譯法,把一個較長的中文句子譯成幾個英文簡單句。
第三步是具體的課堂操作過程,環節與用漢語教學時相同。課堂用語可基本上全用英文,內容可參照本校的英語教師的課堂用語。可以聽一下本校的英語課,在這方面做些積累。講解重要知識點時可先用英語講,然后用漢語作更為詳盡的解釋。在用多媒體展示中英文對照材料時,可先只展示英文,而不將譯文點出。在學生充分閱讀,進行一定的講解后再將譯文點出。這樣做可以避免學生在讀英文時稍有障礙便去讀譯文,從而失去了提高英語能力的機會。
在完成授課內容后,可以用英語進行一些問題討論,如本框題中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影響進行討論。討論可以分組進行,討論的結果每組至少選出一名代表用英語發言,要求用英文說出完整的句子并且內容要與所討論的主題密切相關。教師在學生發言時,可用板書以關鍵詞簡寫的方式迅速記錄下來,各組發言之后把關鍵詞補全,最后擴充出完整的句子,成為一條條完整的英文信息。關于The impac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China(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為主題的討論,最后形成的英文如下:
1.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an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nhance the technical exchanges.(經濟全球化能夠改善中國企業的發展,提高國際合作以及技術交流的質量。)
2.Chinese enterprises can absorb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rial experience. (中國企業可以吸收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3.It is good for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es in China.(經濟全球化有利于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4.It will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improve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經濟全球化將加速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以上每條都是學生自己努力的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使用英語學習新知識的熱情,鍛煉了聽、說、讀英語的能力。在記憶知識點時,由于中英文共同解釋一個目標,可引起聯想的途徑和線索大大增加,記憶的效果反而會更好。交替階段所能積累到的詞匯和句子也同樣要求學生抄到筆記本上,繼續形成積累并時常溫習,收效會很明顯。
從滲透階段開始逐步過渡到交替階段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符合學生的一般認知規律。高中政治課使用雙語教學可以使學生感到自己的外語有了用武之地,同時使政治課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從而使政治和外語兩個學科形成相互促進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