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崇山
摘 要 從愜意校園到高中校園,從學生時代到三尺講堂,盡管依舊在學校的環境中,但從學生到老師角色的轉變并非一件易事,心態觀念和職業操守便如影相隨,必須要躬身于“三心”——信心、耐心、恒心。
關鍵詞 中學教育 躬行三心 心得體會
身為一名老師,必須要躬身于“三心”——信心、耐心、恒心。不僅如此,初次擔任普通班班主任會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因此,是否有足夠的信心、耐心和恒心去正視性格、成績、習慣、心態等完全不同的學生和班級管理中的出現的各種問題的三大法寶!也是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教學等工作中較為棘手而復雜的問題。
首先,信心是基本前提。不論何時、何地、何事以及面對何人,都要充滿自信,這包括對自己的自信,對班級的自信,對每個學生的自信。因為筆者所在班級是第三層次的普通班,就中考成績而言,必然要比前兩個層級落后不少。不少人認為,成績較差的學生其他方面也不會有多大優勢,如若從一個教師的角度來講,我們不是要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成績的努力,而是要做他們思想、心靈的路人,遵從他們的興趣愛好,最終使他們成為一個有價值而成功的人。所以,不是只有成績才能證明成功。因此,這種信心歸根結底是一種自信,一種源于骨子里的自信,或許這種自信會一次次被考試成績和行為習慣的不好的孩子所打擊,但到目前為止,筆者堅持了下來,并且獲得了些許成績,得到了不少同學們的理解和支持。因為筆者還相信這種自信的魅力是相互的,對自己、對學生的自信會幫助學生建立他們對自己的自信和對老師的自信。
其次,耐心是主要方法。因為面臨成績不是很理想的班級,存在問題的現實和可能出現問題的概率相對來說也就大,至少在學習方法和行為習慣上表現出來的更為明顯。而這些問題看似是整個班級的問題,如果進行細致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實他們都可以對號入座,從學生個體或者部分人身上找到根源。比如,大多數學生都存在紀律散漫、習慣不好等諸多問題。對于這些問題,通過整體引導和個別談話,都慢慢的有所改善,按時上下課,積極完成作業,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這些逐漸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
此時,面對諸多學生諸多細小的問題,只憑簡單的一兩次說教恐怕難以有明顯的改觀。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足夠的耐心,甚至個別同學的學習習慣、行為陋習要花費班主任不少精力,或許還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現在高一學生處于初、高中學段的銜接期,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過渡期,所以此時發自肺腑的言談、行為榜樣教育具有非常好的左右。
最后,恒心是成功的良劑。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說的正是做什么事要一鼓作氣,堅持到底。之所以有那么多失敗之人,關鍵在于自己虎頭蛇尾,半途而廢。而這幾個月的班主任工作,每天面對諸多學生在學習、生活,課上、課下,紀律、飲食,心里、心態等等方面的細小事情,有些甚至是三番五次強調,說教,可終究是被學生當成耳旁風,拋之九霄云外。此時此刻,恒心便顯得異常重要,因為不少學生在家庭教育和小學、初中時在行為習慣方面欠缺太多,尤其是在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方面,一旦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精心安排,失去依靠之后,便顯得無所適從。這種種的瑣事都要要求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樹立善始善終之恒心。
毋庸置疑,班主任是班級工作保質保量完成的重要紐帶,同時也是學生心目當中的“大家長”。一個合格的老師、班主任似乎并無多大困難,但一個優秀的、出色的班主任則必須要具備“三心”——信心、耐心、恒心,并且躬親力行,持之以恒的、以榜樣的力量傳遞給每個學生。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優秀的教師品格、卓越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最好學生在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相信他們都會成功。
參考文獻
[1] 王枬,王彥.教師敘事:在實踐中體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
[2] 王彥,王枬.教育敘事——從文學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3] 丁鋼.日常教育實踐的意義[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第5輯,2004.
[4] 田靜,曹芳.與項目一同成長: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長的個案[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第5輯,2004.
[5] 丁鋼.教育與日常實踐[J].教育研究,2004(2).
[6] 周勇.論德育教育的敘事方式[J].思想·理論·教育,2004(1).
[7]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8] [日]筑波大學教育學研究會編.現代教育學基礎[M].鐘啟泉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9] [德]福祿培爾.人的教育[M].孫祖復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0] [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11] 教育部師范司編.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 鐘啟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師范生讀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 任仲印.西方近代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