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軍麗
摘 要 “好的教書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出有個性的學生。而學生也不再單純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輔助,積極參與課堂,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 自主學習 能力 培養 學習方法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由此可見,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教師要善于“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獲取無窮無盡的“魚”。 初中三年作為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期,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將直接影響著學生成年后的學習狀況,我們知道,人的一生中,除了年少時在學校的系統的、有老師輔助的學習外,大部分時間都是由自己自主的學習,可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何其重要。有研究表明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初中生十分熱愛學習,即使離開教師的指導,他們仍能堅持學習。因此,培養初中生的自學能力是每一位教師的神圣職責,更是每位班主任應該著手抓的重要問題。
本文就對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1方法指引,培養自主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依賴逐步走向獨立的過程。從初一開始就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每一位學生都具有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都能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然后從生活小事上嚴格要求.諸如:,清潔用品的放置,作業的格式等等。引導學生有目標有計劃的學習,不滿足獲得答案或結果,要能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的內容適應新的情況。指導學習方法,充分重視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思維的暴露過程,把教學重點放在過程的呈現、方法的引導和知識的形成規律上。把管理的重點放在習慣的培養、自主能力的提高上,從而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怎樣自學。如何掌握科學的方法是學生從不會到會,從被動學習到自主學習的關鍵:其一,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讓他們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來;其二,積極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鼓勵和督促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其三,大膽放手讓學生獨自學習。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看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和思考,盡可能地擺脫對老師和他人的依賴;其四,要尊重個體差異,重視個別指導。幫助每個學生優化自己的學習過程,讓他們的學習更加自主有效。
當然自主學習并不是自我學習,更不是漫無目的的隨意行為,課堂自主并不排斥教師的引導和啟發。教師在學生陷入思維學習的困境時,也必須及時地給予引導甚至幫助。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從老師的啟發和幫助中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所以只有在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得到強化并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時,學生才可能在學習中培養起真正的自主學習能力。
2營造氛圍,激勵自主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必須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首先我們要給學生一個開放式的課堂,創設“無拘無束”的氣氛,讓學生“自由地呼吸”。同時,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敏捷思維所帶來的靈感及智慧閃亮的火花,并不失時機地將其延展。不是說“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初中時代是一個喜歡表現自我的時代,這不正符和他們的心理特點嗎?而創設這種情境氛圍,教師首先要有民主的教育觀念,有正確的學生主體的意識,積極開展學生主體的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會學習的人,是會利用時間的人。”學生的學習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的,這就是教師適時引導的課堂四十五分鐘。在這四十五分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少講、精講,采用啟發、引導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還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權威者”的姿態,充分尊重學生的建議或意見,多一份親和力。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學生的自主學習,或者可以以商榷的方式,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現實社會的和教學環境實際,充分尊重他們,不要照本宣科,不輕易否定學生有見地、有思想的認知。教師的機智在于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善于抓住學生自主學習中的亮點,及時、恰當地進行表揚與鼓勵,增強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信心,培養敢于與老師進行激烈辯論的精神,不斷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就感,使自主學習逐漸變成一種樂趣。
3善于反思,實現自主
不管是教師幫助,還是同學間互助,歸根結底都必須回到自己身上。如果前兩方面讓學生感受到進步,那這個過渡就會非常自然。靠自己意志能力的堅持才是最持久的。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會有所收獲,也會產生動搖,因為這個年齡的學生對任何一種方式都未必能堅持到底。例如有些學生做事情只有三分鐘熱情,轉換思路想想,就是,總還是有三分鐘的時間是在用功的,多幾個三分鐘,數量就可觀了。即使自己認可,可是因為自制力不夠,往往會隨著自主學習的較長時間進行而產生疲勞甚至厭倦感,希望得道現成的答案或結果,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反思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只有這樣不斷自主學習,不斷自我反思,學生才能在這種良性循環中堅持下來,形成一種持續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內化為自己的終身學習能力。反思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要養成勤于動筆的習慣,每次的班會課上筆者都會給時間他們對自己一周內的表現做一個客觀公正地小結,及時反思自己,從而真正達到“學會自主學習”的目的。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學中也是一樣,作為教師的我們對學生們授之以魚,還不如授之以漁。而我們自己要想做一個好的老師,必然要求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師者,所以傳道授意解惑”,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何以勝任老師的重任呢?與教學有關的一切知識,我們都需要學,對學生學習有用的一切合適建議我們都應該聽取。我們都知道在這一尋求教育真理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很多可能與崎嶇,這就需要我們像陶行知先生書中的孫悟空一樣抱著目的勇往直前,不論遭到多大的困難,都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