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隨著房地產項目的逐步發展,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如何建構完整的運行和調控機制,需要相關部門結合物權變化,有效監督當事人的實際行為,建構更加規范化的不動產登記制度,從而保障其真實性和實效性。本文從理論分析入手,對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的可行性進行了集中闡釋,并結合實際對項目的推進措施展開討論,旨在為相關項目負責人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 公證介入 不動產登記 可行性
作者簡介:尚德貴,吉林省柳河縣公證處,三級公證員,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6.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58
一、理論分析
(一) 公證制度分析
公證制度是維護相關行為合法性的重要措施和路徑,具有法律效應。受中國傳統“中庸”思想影響,公證制度在我國的法律地位較為尷尬,甚至無法發揮其真正的運行優勢。而借助公證介入的方式對不動產登記機制和審查體系進行系統化分析和升級,能充分體現其對于不動產項目的監督和管控,切實維護整體運行結構的實效性,也保證了運維環境的安全有效。另外,在不動產登記中積極落實公證介入機制,能進一步規避不法分子的不良行為。目前,我國公證介入項目只能在處分不動產委托書、不動產繼承、不動產贈與公證等方面進行介入,相應的作用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優化統一。
(二)不動產登記制度分析
在不動產登記機制踐行過程中,物權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機制,需要相關人員對其進行集中處理和綜合管控,同時也要對相關產權機制和運行結構進行集中維護 。也就是說,登記制度能對不動產產權進行明細標注,轉讓或者是消除都需要進行相關登記,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不動產管理項目的綜合水平和效果。不動產登記行為是一種符合法律常規的告知行為,即不動產權利人在維護自身權力的過程中,向第三方告知權益,并且極力保障這種權利能在法律層面獲取認可,得到有效授權。只有這樣,相應的權力才具有法律公信力,加之相關部門會踐行保密機制,使得權力擁有者的自身利益不會受到侵害。基于此,在對不動產登記項目進行分析時,其法律效應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參數,也是對權益人利益的有效維護。
二、 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的可行性分析
(一)公證介入要滿足不動產登記制度的運行需求
在將公證制度和不動產登記制度融合過程中,主要目的是滿足相關需求和發展運行規律,確保相應的處理模式和運行維度貼合實際。公證介入能有效的解決惡性糾紛,并且為社會穩定提供有力的幫助。將公證機制應用在不動產登記制度中,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產權交易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從實際出發,建構更加穩定的房產市場,并且提高不動產產權登記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實際項目運行時,公證人員主要是依托國家的相關要求和運維系統對登記人員以及不動產項目的交易、轉讓、繼承和贈與流程進行監督,在發現問題后集中處理,以建構及時性的處理工作,切實維護體系屬性的完整度,并且對審查項目進行系統化審查,在完善相關信息結構和參數的同時,優化其運行效果和積極作用 。
(二)公證介入工作人員素質要符合不動產登記管理要求
在我國法律中,對于物權法的闡釋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不僅包括相關內容,也包括具體的種類以及公示機制,也就是說,法律決定了物權機制,因此,具體條款和要求不容質疑和更改。相關行為要按照法律的基本程序有效運轉,在保證法律效應的同時,確保其任何變動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實和處理,針對不同的數據資料進行集中調整,并滿足真實性和準確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動產登記管理中運行公證介入機制,對于審查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操守有非常高的要求,只有保證相關數據貼合實際要求,才能進一步提高公信力,切實維護我國不動產登記項目的有序落實 。
(三) 公證介入是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唯一出路
在不動產登記制度建立和落實過程中,積極運行公證介入項目,能有效提升整體運行結構和管控要求的準確性,并且為其良性運行提供有力支撐。也就是說,公證介入是不動產登記制度運行系統中唯一的處理機制,能滿足相關項目的運維需求和系統化處理模型,承擔著審查職責,能從根本上提高整體不動產審查質量,降低不動產登記機構在項目開展過程中的工作負擔,也能有效對不動產登記制度進行系統化維護和管控,減少相關機構間的糾紛和矛盾,在減少費用的同時,有效彌補單一化不動產制度中的運維缺陷。公證介入是最有效的監督和管控方式,對任何產權變動都能有效處理,從而真正發揮其公證制度的實效性價值。
(四) 公證介入能優化不動產登記準確率
利用公證介入模式,最有效的作用就減少不動產登記人員審核的工作量,提高不動產登記準確率,例如房產遺產繼承中,準確劃分遺產的范圍,繼承人的范圍及繼承過程中的法定繼承、遺囑繼承、代位繼承,轉繼承等必須符合相關的法律制度,多年來房產管理部門沒有培養專業的法律人材,都是依據公證機構出具的繼承公證辦理的變更登記,實踐證明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是最佳選擇。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公證介入項目能有效的提升登記人員的維權意識,并且督促其按照相關規定有序運行房產管理行為,實現優質的不動產登記操作 。另外,在不動產登記制度中運行公證介入模式,能有效減少審查負擔,建構公正有序的項目運行環境,并且保證信息和基本要求的準確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動產登記的準確率,規避弄虛作假。值得一提的是,保證其準確率的前提是信息的真實性,因此,只有保證信息審核機制的完善,才能切實維護登記質量,要建立真正有效的管控機制以及信息辨別措施,確保法律制度的權威性能得到有效落實,也為登記制度的優化奠定堅實基礎。
三、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推進策略分析
(一) 積極落實公證介入模式下的不動產登記制度
在不動產登記制度中積極落實公證介入原則,能在發揮相關信息完整度的同時,確保具體問題能得到有效處理。因此,在不動產登記制度中要積極落實公證介入模式,建立健全更加完整的系統化處理框架,減少運維系統的不良問題。在建構相應運行機制和項目管理措施的基礎上,要對不動產登記結構進行集中處理,保證自愿性公證機制。在不動產登記制度中運行公證介入模式,要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和效力,為產權的完整度提供有力支撐,需要針對具體問題建構具體解決方案,以提高整體制度系統的完整度,提高管理收效,也要從發展的角度權衡公證介入機制和不動產登記制度,維護平衡的基礎上,實現監督和管控項目的有序進行 。
(二) 強化監督公證介入模式下的不動產登記制度
對于不動產登記制度的運行過程來說,只有提升整體運行結構的準確性和完整度,才能確保相關房產得到有效的登記,而在這個過程中,公證介入就是最有效的監督機制和管控手段,能在保證其市場交易流程有效力的基礎上,減少失誤。并且,公證機關是我國司法體系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僅隸屬司法部門的管理,也需要受到群眾的監督和管控,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切實維護百姓利益,也充分展示其監督效果。也就是說,在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制度中時,最大的目的和發展要求就是建構系統化的公證流程,確保整體運行結構能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且公證質量貼合實際需求 。
(三) 有效完善公證介入模式下的不動產登記制度
在房產機制發展的進程中,借助有效的管控模式才能提升整體項目的效率和完整度。在我國,將公證介入模式應用在不動產登記制度中,也能有效的對賠償制度進行完善和綜合優化。在保證賠償結構和運行機制完整度的同時,從而能更好的維護工信法律部門的權威性和信譽形象,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制度,如公證機構的責任在辦理房產繼承、贈與合同公證時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由公證機構依法予以賠償,能建構相應的賠償機制和系統化管理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公證機構參與相應保險項目后,不僅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賠償效果和綜合能力,也能減少了不動產登記機構的風險責任和自身的工作失誤,保證運行過程有序進行,也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經濟損失,提高內部約束工作的實效性,維護項目安全價值和實際效果 。
(四) 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制度隊伍素質優化
在建構系統化不動產登記制度的過程中,要積極維護管理單位的素質結構,確保相應機關能建構充分的準備工作,在綜合提升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的基礎上,順利實施相關工作。只有提升隊伍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才能在健全管控機制和管理要求的基礎上,落實行為的規范度和有效性,進一步建構系統化且完整度符合標準的監督機制和管控模型,也能集中增強公證效果以及社會誠信意識。值得一提的是,公證機構以及公證人員只有保持自身的中立性,才能真正發揮其實際職責,確保公證制度能實現良好發展 。
(五)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制度審查效力優化
在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制度落實后,相應的管控措施和管理理念也要符合實際標準,確保管理模型的有序進行,具體的管理制度主要是強化整體項目的審查效力,確保不動產的完善機制和產權運行機構貼合實際需求 。另外,在建立相應融合機制的同時,一定程度上減少相關項目運行維度中的審查難度,也能有效提高審查質量,確保管理結構和管控要素貼合實際發展需求,為相關管理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提供支撐。將公證介入模式應用在不動產登記制度中后,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運維效果的有效性,落實不動產登記要求,確保管理模型的完整度,也能減少相關機構的工作強度和負擔,進而保證審查質量和審查效果符合常規化標準,從根本上維護不動產登記具體信息的準確性,滿足其實際應用需求,提高信息的有效度。
總而言之,將公證介入模式應用在不動產登記項目中,具有非常深遠的社會價值,需要相關部門結合實際運行需求建構更加有效的融合機制和管控措施,保證整體水平得到優化的同時,有效的發揮其預防糾紛的優勢,積極踐行相關管控條款和公平性原則,提升管理隊伍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職業能力,確保審查質量貼合實際需求,也維護不動產登記項目的效率和質量。強化公證制度的完整性和審查效力,確保整體不動產登記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注釋:
楊華.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的可行性及其推進策略.法制與社會.2015,13(11).29-31.
馮詠怡.公證介入不動產登記的可行性及其推進策略探析.法制與社會.2016,22(26).128-129.
朱珍華.我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完善——以交易成本為視角.社會科學家.2015,29(6).125-128.
朱巖.形式審查抑或實質審查——論不動產登記機關的審查義務.法學雜志.2016,27(6).106-109.
楊得兵.公證與不動產登記的配合機制——以審查方式的銜接為中心.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27(1).95-99.
王亞男.強制、自愿抑或其他:論不動產登記中的公證形式.法制與社會.2013,19(30).238-239.
朱敏華.試述公證與《物權法》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契合性.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2(3).53-56.
涂洋.中國不動產登記制度中應用公證前置審查模式之探究.學理論.2015,11(33).96-97.
高發.房屋繼承登記強制公證于法無據——從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的一起案例看不動產登記程序需注意的環節.國土資源.2016,29(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