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宣傳憲法、法律法規、行業法規,更要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不斷提高自身法治素質。
【關鍵詞】法治素質教育;內容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要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宣傳憲法、法律法規、行業法規,更要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提高法治觀念、培育法治精神,自覺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一、學習宣傳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新中國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過四個憲法,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并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共138條,分為序言、總綱、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和國旗、國歌、國徽、首都,確定了一個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宏偉目標,集中反映和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將每年的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是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并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要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切實增強憲法意識。”“必須把宣傳和樹立憲法權威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事項抓緊抓好。”
《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強調:堅持把學習宣傳憲法擺在首要位置,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推動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教育引導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增強憲法觀念,堅決維護憲法尊嚴。
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憲法教育,就是要組織大學生深入學習憲法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學習立法法、選舉法、人大及各類國家機構組織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等相關憲法性法律,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憲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憲法意識和法治觀念,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
二、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干,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
《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強調:大力宣傳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法規,注重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樹立法治意識,大力宣傳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對于大學生來說,除了要學習領會根本大法《憲法》外,還要學習領會其他法律法規,培養法治思維。一方面,要深入學習民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商法、經濟法、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治安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掌握其主要原則和基本內容。另一方面,要深入學習法理學基本知識,包括法律的定義、法律的要素、法律的作用與價值、法律的本質、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的現實運作、法律思維與法律方法等,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的觀點和方法論。此外,還要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特征,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國情要求,體現了繼承中國法制文化優秀傳統和借鑒人類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體現了動態、開放、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
從近年來大學生中發生的違法犯罪案件來看,很多大學生根本就不懂法、不知法,有的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后不知道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而是采取一些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行動去“討回公道”;有的對法律法規置若罔聞,動輒就是“打打殺殺”……這些反面教材必須引起家庭、學校、社會的反思,進一步加大對學生的法律法規教育力度。
三、學習宣傳黨內法規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
黨內法規是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包括黨章、準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高校要主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新形勢新要求,切實加大黨內法規宣傳教育力度。要突出宣傳黨章,教育引導大學生黨員尊崇黨章,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堅決維護黨章權威。要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注重黨內法規宣傳與國家法律宣傳的銜接和協調,堅持紀在法前、紀嚴于法,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教育引導大學生黨員做黨章黨規黨紀和國家法律的自覺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圍繞全面依法治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要推進科學立法,完善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要嚴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要堅持公正司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高校要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宣傳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黨內法規建設的生動實踐,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系統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和總體要求,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學習宣傳行業法規
行業法規是指由政府頒布的該行業行為管理規定,以及有行業主管部門頒布的行業管理條例等。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普通高等學校教學生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等。大學生要積極學習掌握與今后所從事專業及職業崗位相關的行政法規。以建設類院校為例,大學生要重點學習并掌握我國建筑行業法規,例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0次會議修正,分為總則、建筑許可、建筑工程發包與承包、建筑工程監理、建筑安全生產管理、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法律責任、附則等八章85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分為總則、招標、投標、開標、評標、責任、附則等七章68條,其中規定:工程建設項目熟語強制招標范圍,而且是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的招標,包括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采購。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00年9月20日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0年9月25日起施行,2015年進行修改。《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共七章45條,包括總則、資質資格管理、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發包與承包、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的編制與實施、監督管理、罰則、附則。該《條例》的實施進一步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管理,保證了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質量。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00年1月10日國務院第25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0年1月30日起施行,分為總則、設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勘察、設計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施工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工程監理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建設工程質量保修、監督管理、罰則、附則等九章82條。該《條例》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建設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等有關活動及實施對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必須遵守本條例。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2003年11月12日國務院第28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分為總則、建設單位的安全責任、勘察、設計、工程監理及其他有關單位的安全責任、施工單位的安全責任、監督管理、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法律責任、附則等八章71條。該《條例》的頒布與實施的目的在于加強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18號確定,自2014年10月25日起施行,旨在加強對建筑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筑市場秩序,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共20條,對申請施工許可證、辦理施工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管理、監督檢查、罰則等均做出了明確規定。
以上僅僅是建設行業最主要最常用的幾項法規,如再細化的話有數十項之多。建設類院校的大學生今后將走向建筑行業各個崗位,在校期間必須認真學習并掌握這些行業法規,自覺遵守行業法規,規范職業行為,樹立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修筑經得起時間和災害檢驗的精品建筑。
大學生除了要掌握法律法規以外,還要學習掌握與大學生有關的規章制度,自覺做遵章守紀的好學生,例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校學校學生行為準則》,以及本校關于學生管理的若干規章制度,如宿舍管理辦法、學生請假制度、學生證使用管理制度、學生處分辦法、學生獎勵辦法、學分制實施辦法、考試管理辦法等等,這些也需要大學生認真學習并自覺遵守。其中《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是我國高等教育法治化建設的重要里程碑,體現了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實體正義和秩序正義,更加注重學生權利的維護,更加明確了學生的權利和義務,確立了學生的權益救護制度。2015年教育部公布修訂征求稿,修訂稿明確新生入學復查體檢信息、自主創業成果可折算學分、允許學生跨校修讀課程、學術失信可開除、保送生禁轉學等新規。
基金項目:湖南省建設人力資源協會科研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名稱: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建設類院校大學生法治教育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CHA2015003
【參考文獻】
[1] 王英杰, 王柏棣. 大學生的法治教育[N]. 中國教育報, 2014.
[2] 沙艷蕾. 依法治國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思考[J]. 蘭州交大學報, 2015(2).
【作者簡介】
任永輝(1983—),男,陜西鳳翔人,碩士學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部副教授、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