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蘭
【摘 要】在當今社會,我國文化呈現出日益多元化的特點,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重大影響,一方面給大學生提供了價值多樣性的選擇空間,同時也帶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在此背景下,高校老師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來確保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多元文化;調查問卷;大學生;價值觀
0 引言
當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場化進一步加強,隨之而來的是不可避免的多元文化現象。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多元文化帶來的巨大沖擊。這里多元文化是指“伴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的建立及世界人口流動等因素,在經濟全球化浪潮推動下,由各民族間文化流動而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齊衛東,2008)。多元文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使我國文化生機勃勃,出現了多種文化共存的共同繁榮的局面。當代大學生在多元化環境的影響下,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而另一方面,多元文化良莠不齊,尤其是歐美強勢文化的入侵,給大學生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
正基于此,本課題組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青島農業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青島理工大學六所高校的500名本科學生進行隨機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大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態度、價值觀的選擇、集體利益認識等問題,問題比較全面和深刻。試卷回收后,本課題組進行了數據統計,得出了客觀數據。從調查結果和查閱有關論文資料來看,多元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有利和不利影響。
1 多元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有利影響
“價值觀是一種外顯的或內隱的,關于價值的一定的信念、傾向、主張和態度的基本觀點,是關于現實的人對全部生活實踐所產生的意義的一種評價標準、取舍標準的思想體系。價值觀具有驅動、導向、統攝和選擇等功能。”(王濤,戴均,2009)。隨著我國的進一步改革開放,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和緊密。此外,隨著網絡尤其是無線網絡的普及,大學生隨時隨地可以接觸網絡。在此背景下,學生就會不可避免地接觸到多元文化。大學校園的多元文化給校園注入了更多的激情和活力,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并開闊了他們的視野。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生的價值觀不可避免地發生一些改變。通過調查問卷發現,大學生的價值觀不再像過去那么單一,他們的價值觀取向越來越多元化,正在向務實方向傾斜。他們的思想較富有批判性、獨立性、多樣性和跳躍性等特征。面對一些問題,他們不再持有非黑即白這種二元對立的狹隘的思維方式。他們變得客觀、開放和寬容,不再迷信權威。此外,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在日益覺醒,越來越關注個性的主體性。
2 多元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不利影響
多元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它給當代大學生帶來更多自我的同時,也會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這一點一定要引起高校老師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注意。總體而言,當代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還是積極向上的。他們的人生態度較為樂觀向上,對生活抱有積極的態度;他們擁護黨和國家的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辨別是非。但是,有些學生在非主流價值觀面前比較迷茫,在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上出現了偏差。具體來說,多元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1 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缺乏價值認同
在非主流文化尤其是西方價值觀的沖擊下,一些大學生身上出現了集體觀念不強,民族優秀文化淡漠,民族自豪感減弱和民族歸屬感模糊等問題。這些學生過分熱衷與追捧西方文化,認為西方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甚至達到了以用蘋果手機為代表的西方產品、看美國大片、吃洋快餐、聽西方流行音樂和盲目過西方節日為榮的地步。
2.2 大學生功利主義越發明顯,有些學生甚至達到了個人主義至上的地步
多少年來,集體主義精神一直是我國大學生價值觀的中心。但是在多元文化浸染的今天,大學生不斷接觸西方社會價值觀中的極端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和個人主義,他們的集體為上的觀念逐漸淡漠。調查表明,越來越多的學生關注點從“社會”向“個人”轉移,對自身關注較多,對國家大事關注不夠。在選擇專業和職業時,從自身角度考慮的人較多,而從集體角度考慮較少。在調查學生選擇心儀職業時,超過85%的學生把“薪水較高”作為首要的衡量指標,而只有極個別的學生選擇“國家和社會的需要”這個選項。調查還表明,有個別學生社會責任感極度匱乏,他們已經陷入了極端個人主義不能自拔。
3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對策
3.1 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下,確保大學生樹立一元主導、多元滲透的文化觀
大學生價值選擇可以多元化,但一定要分清主次,所以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務必突出主導性。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的文化觀,以社會主義核心體系為指導,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引導大學生準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實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陳彥玲,2009)同時,要具有寬廣的胸襟,理性看待多元文化,要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包容文化的多樣性。要高揚文化主旋律的同時,處理好中外文化的關系,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努力發掘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時博采眾長,汲取外來文化的精華,走中西結合的創新道路。
3.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體素質
確保學生樹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的價值觀的前提是需要一支高素質、擁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較強實際工作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但是調查報告顯示,高達70%的學生認為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枯燥乏味,沒有什么吸引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思想政治課形同虛設。這表明教師隊伍授課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有些教師上課態度消極,只是敷衍了事;有些教師態度非常認真,但教學方式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以至于沒有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些教師照本宣科,與學生情感溝通較少。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厭煩和抵觸心理,他們要么逃課,要么在課堂上上網、睡覺或者竊竊私語,構成了“老師講,學生玩”的普遍現象。所以,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態度要認真,其次要善于創新,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接納和吸收所學的知識。
3.3 充分利用互聯網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90后的大學生是伴隨著網絡長大的孩子,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他們手機電腦不離手,所以他們是一群特別喜歡在互聯網上學習新事物的群體。高校教師可以利用當代大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互聯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面對不一樣的受教育群體,需要采用不同藝術形式的網絡宣傳方式。同時,也要加強對互聯網的監督,以確保其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發揮積極作用。
4 結束語
在高度全球化和網絡化的社會中,當代大學生處于多元文化的環境下,面臨著多種誘惑和選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警惕多元文化給大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通過多種途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要引導他們合理吸收多元文化中的精華,把他們培養成為一群朝氣蓬勃、有責任、有擔當的可造之才。
【參考文獻】
[1]陳彥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的現狀及教育對策[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齊衛東.論多元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
[3]王濤,戴均.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大學生價值觀變遷的軌跡及其規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