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
【摘 要】讀書對大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讀書狀況,開展了多種有益的嘗試,方法各異,成效不一。筆者在吸取他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一年半的實踐調研,以讀書工作坊的形式,對提升大學生的讀書興趣的途徑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高校;工作坊;讀書;興趣提升
讀書對大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學期間是大學生心智走向成熟,“三觀”確定的關鍵時期,也是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開拓視野,為未來做好積累的重要階段。擁有深厚的讀書興趣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通過讀書獲得學習的能力是讓學生受益終身,提升社會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徑。
面臨社會各類思潮的沖擊和電子娛樂閱讀方式的普及,網絡信息的全方位覆蓋,讀書顯得尤為重要。而讀書,培養和提升學生讀書興趣是關鍵。為提升學生的讀書興趣,各高校都開展了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成立了不少讀書社團和機構。但是很多組織和機構容易出現兩類情況:一是,行政性太強,與學生需求結合不夠;二是,學生興趣團隊興趣比較散,活動組織分散,與學校和社會資源結合不夠,缺乏相應的平臺。一年多來,筆者在所在學校通過個人工作坊的形式嘗試將兩者優勢相結合,以大學生讀書興趣的提升為出發點,從多方面開展了有益的探索。
1 大學生讀書現狀調查
首先,為了了解掌握學生的讀書習慣和興趣點,更好的開展調研工作,我們以全校學生為藍本,開展了對學生讀書現狀的調研。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座談、查閱圖書館相關材料,調研學生除專業課本之外的閱讀數據,發現了幾個特點:
1)學生關注社會熱潮,在書籍選擇上容易受大環境影響。比如,2014年社會上有一股“莫言熱”,很多同學都借莫言的書,莫言書籍的借閱率高達第一。
2)外國經典文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相關書籍借閱量和閱讀量高。表明大家對傳統文化和經典文學比較有興趣。
3)名人傳記借閱量和閱讀量高。
4)言情網絡小說、校園小說借閱量和閱讀量高。2015、2016連續兩年年此類圖書借閱量高達第一。
5)專業書籍借閱量和閱讀量偏低。
6)學生利用網絡閱讀率高達90%以上。
7)學生閱讀量很不均衡。拿2012級已經畢業的學生計算,有很多同學的閱讀量超過100本,大年四年讀書最多的學生閱讀量是359本,平均每月7-8本。有的每年不超過3本。
8)學生讀書量與就業、創業、考研、工作等無必然聯系。
9)學生讀書范圍比較雜,各類圖書均有涉獵。
通過對各類數據分析,我們認為,學生讀書有如下特點:
1)大多數學生是熱愛讀書,渴望進步的。他們希望通過讀書能獲取對外界的了解、提高自身素養,能對自己有所幫助。
2)學生在書籍選擇上易受社會思潮和熱點的影響,書籍選擇比較隨意隨性。
3)學生關注校園、關注愛情、關注自己身邊的事較多,注重自身情緒和內心的表達,視野較窄,關注社會、關注國家歷史發展不夠。
4)對專業知識拓展上不夠,課外閱讀專業書籍的少。
5)讀書缺乏目標性,缺乏指導和交流,效果一般。
6)傳統紙質圖書閱讀方式受沖擊較大,很多同學經常通過網絡方式閱讀。
針對這些調研的學生讀書現狀,我們也在反思,高校和社會有很多資源,學生也有讀書的愿望和需求,那么我們如何能將高校和社會的資源與學生的需求緊密接合,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呢?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可以引導、教會他們讀書的方法;可以鼓勵、支持他們開闊眼界,展望更遠的未來;可以幫助他們樹立人生的遠大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閱讀,增強讀書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可以鼓勵他們參加科研,開展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形成自己獨有的氣質和品格,鍛煉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推出自己的成果。
經過認真思考,針對學生的讀書現狀,我們確定了工作坊的目標、理念,精心設計了工作坊的工作方案,從學生的需求入手,多途徑的提升學生的讀書興趣,提升學生的讀書效能。
2 理念和組織形式
首先,在組織機構上,以筆者個人牽頭組織發起,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讀書工作坊這種“非官方”的方式,可以以更靈活、更符合學生需求的組織及模式運作,可以更好的服務和滿足大學生各類讀書和發展需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理念上,結合學生思想實際,貼近大學生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以繁榮校園文化,建設書香校園為己任,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為目標,堅持立德樹人,也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工作坊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組建專家及教師指導團隊,搭建讀書交流、競賽、出版、科研等各類平臺,鼓勵學生讀書學習、開展科學研究。根據學生需求組建團隊和開展活動,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3 建立教師和專家團隊
工作坊面向校內外征求指導團隊,得到校內外教師和專家的積極響應。一年來,陸續加入指導團隊的教師和專家有100多人,其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作家4人,在不同領域都有所擅長。團隊成員都是關心大學生成長,樂于奉獻的專業人士,通過經常性的和學生交流,指導幫助學生,和學生一起逐漸形成不同的團隊,可指導學生的讀書、創作、學習和科研。學生在教師和專家的指導下,切實感受到了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提升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入工作坊的學生越來越多。
4 建立學生團隊,鼓勵學生成立新的社團
為了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各類讀書需求,實行精準化的指導和幫助,工作坊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方向組建團隊,目前學生已成立散文、詩歌、小說、思政、演講、影視、漫畫、英語、日韓語、網絡寫作、日本文學、經濟、法學、社會學等20多個團隊,通過定期不定期開展工作活動、專家指導,讓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能得到充分發揮,多點開花。在工作坊的幫助和扶持下,2015年,學生新成立了三個校級社團:黨建時政研讀社、日韓語交流坊、英語四六級交流坊,根據學生需要逐步添加,成熟一個,發展一個。
5 擴大影響,形成品牌效應
每次的活動老師同學們都精心設計,繪制了工作坊的專用LOGO和設計圖樣,在全校通過海報和網絡進行宣傳,采用現代新媒體平臺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及活動,活動注意覆蓋各類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一年半的時間,54場讀書交流活動,平常每周1次,全校學生有1萬多人次參與工作坊各類活動。已形成獨特的校園風景,吸引了大批師生參加,成為學校品牌活動。
6 為學生讀書搭建各類平臺
為全面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服務好大學生的各類讀書和發展需求,我們為學生們精心設計了6大平臺,搭建了較為完善的服務學生的各類讀書系統平臺。
網絡平臺采用新媒體理念,開展網絡閱讀、網絡選書,建立專門讀書網站,推進讀書微信平臺建設,為師生提供便利;合作平臺通過培育精品活動,完善組織機構,與多個社會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發表平臺服務學生創作,與各媒體、出版社、文學及相關組織一起為學生提供寫作平臺;競賽平臺:一是,鼓勵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積極參加國內各項比賽;二是,在學校內開展各類競賽;講座平臺:一是,邀請專家老師為學生指導;二是,學生自發開展“微講座”活動,鍛煉學生閱讀、總結知識的能力開闊學生視野,增長見識;科研平臺是在老師和專家指導下,引導學生形成團隊,培育學生的創新和科研能力;實踐平臺鍛煉學生能力,檢驗知識學習掌握程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解國家和社會發展。6類平臺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學生能力和素質提升的立體網絡,共同促進了學生讀書興趣的提升和全方位發展。
一年多時間內,為學生打造了40余個活動、出版、網絡、社團、科研和實踐平臺,與多個社會機構達成或簽署了合作協議,工作坊學生共獲批校級項目17項,省級項目3項,國家級1項,出版及發表各類著作12部,在全國各類刊物、報紙和網站發表文章和論文300余篇。一名同學獲得全國演講大賽一等獎、一名同學被吸收為福建省作家協會最年青的會員。實踐成果和作品獲得省級獎勵15項,有14部作品在省、市組織部及政府官網播出。讓學生的才能和興趣多點開花,收獲最幸福的瞬間,感受讀書的樂趣。
經過一年多的工作,我們認為,與其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待當代大學生,不如俯下身去,加入他們,切身去感受和了解他們,他們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但是追求進步,渴望成長的心是每個人都渴求的,是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變的。很多情況下,不是大學生不愛讀書,而是他們沒有找到讀書好的方法,沒有好的引導,沒有好的平臺支撐。缺乏社會經驗和專業了解,使他們很多時候無所適從。所以,一方面,我們需要給他們以足夠的關心,提供足夠的幫助;另一方面,我們要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了解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語言行為模式,不斷改進我們的工作理念和方式。只要學生覺得從我們的工作中能得到提高和快樂,他們的讀書興趣就會不斷提升,進而促進他們自覺讀書,學會讀書,讀有所成。
【參考文獻】
[1]李春海,宋天華.新閱讀時代視野下的大學生讀者群研究與服務創新[J].圖書館學研究,2009(9).
[2]馮瑜.在全民閱讀背景下圖書館化解閱讀危機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 2010.
[3]殷利艷.數字時代的閱讀變革[J].蘭臺世界,2011(4).
[4]陸波.大學生閱讀現狀與圖書館干預[J].圖書館雜志,2012(3).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