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海峽兩岸的各個層面的交流日益多樣化,兩岸大學生籃球文化的交流機會也逐漸增多,大陸成功舉辦了多次邀請賽和系列賽,邀請臺灣許多高校籃球隊來大陸交流籃球文化,臺灣大學生運動員在球場的競技狀態和場下的行為舉止給大陸地區的大學生籃球文化增添了很多新鮮的理念和不一樣的籃球態度。兩岸迥異的籃球文化不僅僅是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更是因為在培養大學生運動員的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區別。
【關鍵詞】大陸;臺灣;大學生;籃球;比較研究
一、大陸以及臺灣地區大學生籃球聯賽簡況
大陸大學生籃球聯賽是大陸體育史上第一個面向社會、面向高校,以發展高校籃球、培養籃球人才為目標,以社會化、產業化為運作模式的大學生專項運動聯賽。經過19年的經營,目前已成為大陸規模最大的大學生單項體育競賽,也是大陸籃壇三大賽事之一。
臺灣大學生籃球聯賽是由臺灣“教育部體育署”主辦,并設有大專體育總會負責統籌規劃競賽事宜,委員會下設秘書,執行小組有研究、聯絡、行政及總務等。承辦主體則是回落到UBA各個的參與者即各大專院校的體育團體,舉辦方式是首先在各高校輪流舉辦,其統籌和規劃方式也以各大專院校為主。
二、運營模式的差別
CUBA聯賽的形象宣傳方面,如讓無數大學生籃球愛好者中認可度非常高的會徽,讓人聽了為之沸騰的會歌;文化宣傳方面,如聯賽的口號“讓籃球插上知識的翅膀”,“我要打籃球,我更要受教育,CUBA是我圓夢的地方”等口號,體現出CUBA將競技體育和大學體育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給既想打籃球又想受教育的廣大青少年人群提供了一個施展自己抱負的舞臺。UBA的營運模式不得不說大專體育總會1996年所創立的“優種子”,用來宣傳UBA二級和三級聯賽,以及所有大專運動種SSU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宣傳體育賽事的優秀傳播人才,不僅僅使UBA的一級聯賽被社會大眾所熟知,而且將原本不受關注的二、三級聯賽的比賽賽事加以整理報道,增加了廣大大專院校學生對UBA的關注程度,吸引了更多籃球愛好者參與到UBA的比賽,進一步擴大了UBA賽事的社會影響力。發展壯大后的SSU開始將自己的業務領域擴展到網絡平臺的開發。
三、聯賽賽制的差別
CUBA賽制分為預選賽、分區賽和全國八強賽。預選賽在全國范圍內以學校為單位組織比賽,預選賽又分為甲乙兩組。甲組參賽隊員由各個高校享受高考降分政策的高水平運動員組成,乙組參賽隊員為各個高校的普通學生。分區賽分為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賽區。每個賽區的前四名晉級全國十六強賽,再決出前四強參加總決賽。UBA分為一級比賽,參賽隊伍是最高水平的球隊,參加該級別比賽的學校多數是傳統的體育強校,基本上都擁有自己的體育學院或體育系,其球隊的生源往往都是臺灣高中籃球聯賽中強的隊員,同時這些籃球運動員也需要具有保送資格以及成績較優秀的雙重條件;參加二級和三級比賽的學校,部分有自己的體育系,除了招收部分運動成績優秀的學生外,有的學校可以獨立招收體育資優生,最大程度上能夠讓臺灣熱愛籃球并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參與到其中。比較兩地的賽制,我們發現大陸地高校眾多,大學生人數也遠遠多于臺灣,所以在每支球隊的平均參賽場次上進行比較的話,大陸高校是要優于臺灣高校的,但存在的問題是只注重競技水平較高的甲組的比賽而忽視了乙組大學生的比賽。反觀臺灣大學生籃球的發展,UBA對于二三級聯賽非常重視,投入很大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打造UBA各級聯賽在全臺灣地區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熱愛籃球的大學生進入聯賽施展自己的才華。
四、培養模式方面
大陸多數高校的教練是本校老師兼職,每天大約訓練三到四個小時,每周訓練六天,通常周一至周五是下午訓練,周六由于沒有可文化課程的學習,上下午都會訓練,一周訓練時間約為二十一到二十七個小時。
UBA在訓練時間方面:一級球隊每周四到五次,每次訓練時間三到四個小時;二級和三級球隊每周訓練二到三次,每次訓練時間二到三小時,而且訓練都是在完成每天的文化課學習之后的課余閑暇時間進行,不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文化課學習。臺灣大學生的訓練方式大多數比較接近美式籃球,因為臺灣的高校球隊教練基本上都經過這樣的培訓,所以他們的執教水平比較先進,教學風格更偏向因材施教,更能挖掘出不同水平的運動員各自的能力。
通過比較兩地的學校培養差別,我們可以看兩地的訓練時間總量基本相差不大,但是運動時間的選擇上來看,臺灣地區傾向于在學生完成文化課的學習后再組織學生參加籃球訓練,這樣保證了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不會,而大陸高校在這方面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訓練方式的比較中,臺灣地區高校的教練普遍采用有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大陸高校的少數高校借鑒NCAA的先進理念采取外聘專業隊教練的方法,結果收效明顯,引起各個高校紛紛仿效。但是由于成本較高和不便于管理等原因,沒有大陸實現大規模的推廣,整體訓練水平還是有待提高。
五、球員個人發展的差別
球員的個人發展跟所處文化環境是分不開的。在美國,黑人打球非常富有統治力,是因為籃球這項運動可以給黑人地位、金錢和尊嚴;在臺灣,人們打球大多是因為他們對籃球的熱愛,因為從小接受了良好的籃球基本功訓練,在大學階段也受到了濃郁的籃球文化的熏陶,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戰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籃球運動員;而在大陸,即使是頂尖的大學生籃球運動員,距離從小就從事專業訓練的體工隊的隊員也還是有很大差距(這可以從2016年CUBA優秀球員參加CBA選秀的結果看出),因此不得不放棄打職業聯賽的夢想。
大陸各高校球隊非常講究對高年級學生的尊重,大一新入學的新生都會被年級較高的學生監督指導其訓練、生活、學習以及其他各個方面,還會替高年級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對大一新生的回饋,高年級學生會將自己多年的賽場經驗和總結出的籃球技巧傳授給大一新生,使他們飛速提高。
臺灣人很看重學長學弟的輩分差別,以國立中興大學男子籃球隊為例。在興大男籃訓練中,大一剛進校的學弟有晚上幫助學長搶籃板球并回傳球給他練習投籃的義務。學長會要求學弟搶籃板球并且不能讓球落地,每落地一次學弟就要做十個俯臥撐作為懲罰。這樣的訓練方法在提高學長投籃準確度的同時,也鍛煉了學弟對于籃板球落點的判斷和傳球準確度。這樣,等學弟到達高年級時就會有新的學弟進來給他搶籃板球。如此傳承下來,有助于雙方籃球水平共同提高,形成了良好的訓練氛圍。所以,這種競爭氛圍的營造對鞭策球員時刻努力訓練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動作用。
可以看出在個人價值觀方面,大陸和臺灣的大學生球員相差不大,都有著尊重師長的文化傳統,這為優秀籃球理念和戰術的傳承和延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六、總結與建議
1、對于大學生籃球聯賽運營模式,大陸則相對處于一個起步階段,CUBA乙組的比賽沒有得到充分的宣傳和關注。媒體和各級賽事合作還應該繼續加強,共同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各級聯賽協調健康發展的運營模式。
2、對于兩地賽制的制定來說,大陸聯賽側重于籃球精英的培養,而臺灣則重視大學生各級聯賽的發展。大陸方面應在制定聯賽賽制方面學習臺灣的經驗,通過增加CUBA乙組的比賽場次來提高各個參賽隊伍水平的水平,讓乙組的競技水平足夠吸引眼球,使更多籃球愛好者都能參與到CUBA的比賽中來。
3、臺灣高校比較注重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大陸高校應以保證球隊隊員正常的文化課學習為前提開展籃球訓練,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
4、兩地高校球員尊重師長的訓練態度基本一致,這使得優良的籃球文化的以傳承,應當繼續發揚。
【作者簡介】
劉毅(1991—),男,山東海陽人,中國石油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