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陽
【摘要】情景構建教學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推廣,改革了枯燥無味的詩詞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迎合了新課標改革下的大方針。本文從情景構建的角度出發,通過分析股詩詞教學的現狀,引出情景構建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的得到應用,從而總結出他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有了很大變革: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而在語文教學逐步迎來喜訊的同時,詩詞教學是其中最令教師為難的一部分。他的講解難度理解難度都較大,且授課方式大都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非常沉悶。這時情景構建對于語文詩詞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以下就從各方面談一談,情景構建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小學語文故事詞教學現狀
首先,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知識水平的限制,和教師對詩詞教學的觀點約束,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對古詩詞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一直都是逐字翻譯、句子翻譯。重點在于字詞的理解和故事的釋義,忽略了對文章所體現出的情感意義解讀。這就造成學生學習古詩詞十分的機械化,不理解其所表達的中心意義,久而久之,也會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感到厭煩。
二、情景構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將多媒體教學用于情景構建中
多媒體教學的引入,改變了傳統古詩詞教學的弊端,為學生進一步了解古詩詞所蘊含的意義做出了巨大幫助。如我們在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因為古詩較長,學生對于古人的一些風俗習慣、稱謂等也不甚了解,不論是背誦或是翻譯都比較困難。教師就可在網上找到相關的動畫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再由教師給學生講解詩人的平生遭遇,故事發生時的相關背景。學生就能夠容易理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述的美麗雪景,以及詩人送別時內心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如在學習《早發白帝城》時,我們可以用聲音悠揚的古樂來給學生引入學習,讓學生在樂曲聲中閉眼想象,山水、小船、彩云、以及兩岸不停的猿聲,讓學生跟隨詩人一起去感受一路上如詩如畫的優美風景。總而言之,不論是動畫帶入還是音樂帶入,都是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更生動逼真的情境,將它們帶入到故事中所描寫的環境中,從而對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細致品讀。
另外,我們也可以采用畫面的形式,對于一些描寫對象較為具體的古詩,如駱賓王的《詠鵝》,就可以給出學生一幅鵝在水中游的畫面。學生能夠通過圖片中鵝的各種姿態,來體會“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具體情景,讓學生對照畫面感受詩人用詞的凝練準確。還可引導學生對這樣歡快活潑的白鵝有什么樣的情感,充分活躍學生的課堂思維。古詩和畫本就是相通的,當學生對故事畫面有了初步輪廓,才能在腦海中想象這些詩詞所表達的具體情境,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也增進他們的理解和學習興趣。
2、反復品讀是探知古詩詞情境的重要途徑
我們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漢語的內涵風韻,不同于西方文學的直白奔放,都是含蓄富有深意的。古詩尤其如此,他將豐富的情感思想簡化為凝練精美的文字。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反復的吟誦,結合詩歌的整體感情基調,讓學生投入近詩歌帶來的意境當中。以李白的《望天門山》為例,學生在朗讀時就可以按照“天門/中斷/楚江/開”的基調,進行緩慢低沉的反復誦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思考古詩中描述的具體事物,青山碧水、楚江白帆。不同的詩有不同的主題,引導讓學生運用不同聲調讀出詩中描寫的離別之悲、朋友之誼、思鄉之切、愛國之情等等。我們在讀古詩時,并不只是注重一句話節奏的抑揚頓挫,還應當通過字句的強調來突出古詩的中心思想。如李白的《贈汪倫》,就可以在讀到最后一句的“送我情”時,拉長字音,放緩語速,表達出詩人離別時的傷感和對友人的情誼。
當然,要想讓學生把握好古詩的基調,教師自己首先要對古詩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對每一句詩詞中的字音語速有精準的把握。在上課時也可由教師給學生進行示范導讀,再讓學生自己對課文進行朗誦。唐詩中字句的嚴謹精美非常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語感,讓他們在閱讀中體會詩人意境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字詞的運用,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古詩詞學習都有很大裨益。
3、通過活動擴展學生對是詩詞情景的感同身受
古詩來源于生活。但由于時間的久遠和學生理解能力限制,學生很難對詩人所描述的情境產生共鳴。在這時我們就可以啟發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場景進行聯想,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聯想到生活中的情景:夜晚,詩人獨自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皎潔的月光灑滿大地,灑落在自己床前地板上;那樣明凈的夜晚,恍惚間看去,美麗的月光竟如同一層白霜,不禁引發起詩人后來的思考。這其實是生活中很平常的情景,通過教師的一番講解后學生也很容易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自己在遇到這種情景時腦海中也會自覺出現這樣的句子,也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擴展。
課外也可以通過詩詞誦讀比賽,詩詞表演等來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詩詞表演中,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為詩歌的發展背景做一個詳細具體的表演,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就可以兩個學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一個學生做旁白,兩人之間開展送別的對話,一人不舍挽留,一人傷心告別。最后兩人飲酒送別,只留李白一人站在江邊望著滔滔江水,表情凝重悲傷。此時讀出古詩,相信大家對“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將會有深刻感悟。而這樣簡單的表演,也能充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三、情景構建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性
1、情景構建充分遵循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小學生的思維較為簡單直接,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很好奇。我們都知道,好奇心帶來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情景構建為古詩詞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元素,學生不僅僅在學習中增長了語言文化知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也得到了提升,學習興趣也得到了進一步開發。前文中我們說過,對古詩詞的理解不僅僅在于字詞的翻譯,更在于意境的構建和感情的品讀,對小學生尤其如此。傳統的教學方式,容易扼殺學生的積極性,而情景構建重在“情”,通過多媒體、教師引導的情景,引發學生共鳴,促進古詩詞的深刻感悟。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情境教學中教師一直在對學生進行啟發式的教育方式,這既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我們都知道,語文的學習不僅僅在于課堂書本知識的學習,而是讓學生掌握閱讀、品讀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可以自己做學習的主人。如我們說的朗讀理解,適用于古詩文的所有學習。學生在課下的學習中,就可以用反復朗讀的方法,展開自己的想象進行詩詞品讀,培養自己的主觀學習意識和創新學習精神。
四、結語
語文的學習也是文化的學習。而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培養,也是他們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源遠流長而又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包含著先祖忠孝節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族情感,這些是華夏兒女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糧。讓每一個小學生切實的了解到民族文化,對他們今后的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傳統具有終身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永新.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對策研究[J]. 考試周刊, 2015(4):45.
[2] 江小琴.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J]. 新課程導學: 九年級下旬, 2016(3):56.
[3] 徐 琴. 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 新校園: 閱讀, 2016(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