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堅
【摘 要】職業教育中關于校企合作的話題經久不衰,各種模式、各種創新、各種探討鋪天蓋地,然而,落到實處的有多少,見到實效的有多少,瓶頸是什么,前景在哪里,這些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筆者學校是一所高等衛生類職業學校,藥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是醫藥企業,學校與企業是否能深度合作,關系到職業院校藥學畢業生的質量和就業率。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企深度合作;辦學模式
職業教育中關于校企合作的話題經久不衰,各種模式、各種創新、各種探討鋪天蓋地,然而,落到實處的有多少,見到實效的有多少,瓶頸是什么,前景在哪里,這些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筆者學校是一所高等衛生類職業學校,藥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是醫藥企業,學校與企業是否能深度合作,關系到職業院校藥學畢業生的質量和就業率。
1 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瓶頸
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在一些發達國家非常成熟,而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經過多年的借鑒和摸索,“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正式成為職業院校改革發展的戰略引擎,成為職業院校創新辦學體制機制的必由之路。職業院校多年的實踐探索,以及取得的豐碩成效,足以表明校企合作的巨大威力和發展空間。”[1]但是,制約校企深度合作辦學模式的瓶頸問題依然存在。
1.1 國家層面
國家制定了關于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但是力度不足。比如,企業接受實習生,企業必須為實習生提供什么保障,像勞動報酬、勞動安全、勞動保護等;而企業提供給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崗位,又有什么權益,如用工的權力、收取帶教費等等,這些問題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都沒有十分明確的規定。
1.2 企業層面
現階段的校企合作模式,一般都是高職院校為了順應潮流,解決學生的實習或就業問題。主動尋求企業進行合作,在與專業相關的企業建起校外實訓基地,通過這種校企合作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但是,企業與對口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接納一定數量的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勢必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或效益,而這些經濟損失,如果不能通過某個渠道得到補償,那么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原動力相對缺乏,因而制約了校企合作的持續性。
1.3 學校層面
職業院校實施校企合作,目前多數還處于較膚淺的狀態,深層次的問題并沒有真正觸及,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基本還停留在企業接受學校實習生的簡單合作。改革創新方面、管理制度層面的改革動作較小,校企合作還沒有真正成為職業院校辦學體制的必要組成部分,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運行缺乏長效管理機制,缺乏活力,因而從根本上制約了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深度推進。
1.4 社會層面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都存在著偏見,學生覺得讀職業學校沒面子,學生家長對職業教育更是持有懷疑態度。大多數人們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子女去從事技術工人的崗位工作,覺得讀了大專還去做工人,不能接受。而且大多行業,技術工人的收入還比較低,因此無論是學生本身,還是家長對去企業工作熱情都不高,對校企合作也起到阻礙作用。
2 學校與企業合作互利互惠
近年來,筆者學校藥學專業與當地幾家制藥企業互利互惠,是一種深度的合作,而且合作的持續性良好。
2.1 企業為學校提供的幫助
2.1.1 企業積極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
與我校簽約的制藥企業有不少,深度合作的也有好幾家,模式基本一致。企業派高層次人員積極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根據企業生產實際,給予學校在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方面良好的建議。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從各崗位的職責、任務分析入手,以基本素質培養和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進行課程開發,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2.1.2 企業為我校專業課教師提供實踐機會
企業為我校專業教師去企業實踐提供機會,學校安排教師到企業進修學習,學習新儀器、新設備的使用,還讓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參與企業技術攻關、科研開發等活動,為提高雙師素質和水平提供平臺。
2.1.3 企業選派技術骨干參與學校教學工作
企業根據學校的需要,選派不同層次的生產技術骨干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企業派出的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主要參與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建設和授課,企業的兼職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尤其是在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非常實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真實,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1.4 企業為我校學生提供見習機會和實習崗位
企業積極協助學校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專業認知實踐,并且每年均接受學校的學生實習。公司為每位學生指派技術人員擔任學生的師傅,手把手的為學生傳授專業技能,并讓學生們在多個崗位輪流實習,學生經考核合格即進行頂崗實習,頂崗實習之后,學生可以很快地進行從學生到“準員工”角色的轉換,最終實現實習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2.2 學校為企業提供的幫助
2.2.1 “用工荒”已經經歷幾年了,所以優秀的員工也是企業不可或缺的力量,提供優秀的學生給企業,對企業而言,也是一項重要的支持,特別是校企合作企業,有挑選實習生的優先權,每年學生實習前夕,企業就頻頻與學校有關方面聯系,希望得到優秀的學生,補充企業的用工。
2.2.2 為企業提供師資,幫助企業培訓工人。企業對員工也要進行定期的培訓,學校能為企業提供理論知識較為豐富的教師,為企業的員工提供一些新知識,新技術。
2.2.3 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關。學校的學術氛圍相對濃厚,有時企業也會遇到一些技術難題,學校的教師能幫助企業解決一些技術難題,并且無需報酬。
2.2.4 企業有時生產任務很重,工期很緊,學校會派出一些學生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做一些簡單的,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比如藥品包裝等等。
3 校企深度合作努力的方向
3.1 校企雙方運行機制保障
企業掛牌成為學校的校企合作基地,雙方應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書,共同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保障師生實踐活動的開展和企業生產秩序的正常運行,真正做到學校與企業互利互惠。
3.2 學校應繼續做出的努力
按照企業專家的建議,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從職業能力要求入手,加強學生操作技能訓練,使學生們的基本技能、專項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落在實處,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課與專業課結合、必修課與選修課結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行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為企業提供優秀實習生。
3.3 企業應繼續做出的努力
由于制藥企業的特殊性,自動化程度較高,人員流動較少,企業所需的新員工數量有限,每年接受的實習生崗位有限。也有時受生產任務等影響,人員、場地等較為緊張,會忽略對學生的關注。企業方也應進一步科學合理調配,克服困難,確保合作項目正常有序進行,并達到互利雙贏、共同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茂盛.職業院校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7): 90.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