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琦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重要性;方法
把農技推廣工作與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很好地結合起來,逐步建立高產優質高效農業體系,加強輿論宣傳導向,采取寓教于樂、形式多樣的宣傳手段,激發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興趣和熱情;改變行政命令型的農技推廣服務模式,通過說服引導、簽訂技術承包合同等方法,將農戶和農技部門的責任權利結合起來,形成雙方自愿、利益同享、風險共擔的約束機制。促使人們自覺地加大農技工作推廣力度,實實在在地為農民增收致富服務;
一、加強農民帶頭人培養
許多農村有較好的經濟基礎,但上不了項目或上了項目形不成規模,其原因是缺乏農民帶頭人,缺乏示范帶動作用。這就需要培養農民帶頭人,發展專業技術協會。要改變過去那種重模式、應景式、走過場式的培訓方式,將培訓的重點放在農民帶頭人的培訓上,將技能培訓轉移到素質培養上。專業技術協會應始終遵循“民辦、民管、民受益”的發展方針,把它辦成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一是創辦主體要多元化??刹扇∞r村能人領頭辦、依托龍頭企業興辦、村集體組織領辦等方式。二是服務功能多形式。根據農民實際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產銷結合服務型、產加銷一體型、生產服務型等都是有效的形式。三是政府部門多扶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健全、完善與壯大,需要政府部門加強扶持、指導與管理。政府部門要幫助建章立制,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進行資金扶持,重點用于技術改造、加工、開發新產品等環節;培育先進典型,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
二、提高農技人員自身素質
農技人員作為農技推廣的實施者,面對農民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農業綜合服務站組建后,工作內容從原來單一品種的技術推廣增加到多品種的技術推廣,為此,農技人員服務技能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專業上,需要向全面復合型發展,否則就不能滿足農民需求,得不到農民滿意。提高農技人員的素質,就要嚴格把好農技人員準入關,建立農技人員準入制度,引入農技人員競聘機制,加強對農技人員的培訓,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只有農技人員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吸收先進的適用的農業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才能適應新的發展形勢,才能在農技推廣服務中游刃有余。
做好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最直接辦法還是采用示范的方式。只有讓農民看到,才會激發農民的積極性,特別是對增產潛力大、效益高、推廣面大的農業技術項目,要有目的、有重點地建立科技示范典型,為農民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樣板,用事實教育和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應用科技致富。抓好典型,擴大推廣。集中技術力量,對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的農民,深入田邊地頭進行技術指導,正確引導農民搞好農業生產。同時,可根據農事季節的特點,利用現代通訊設施(如手機短信等方式),輸送農業科技知識,提高運用農技進行自我服務的能力。另外,完善農技信息網,以滿足對農業技術的需求。
優化農技推廣運行機制,充分調動農業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是加快農業科技推廣的關鍵所在。同時,農技推廣部門也要更新推廣模式,遵循“立足推廣搞服務、搞好服務促推廣”的原則,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要充分發揮推廣工作的優勢,通過采用“企業+基地+農技人員”的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方式,鏟平了科研成果與農業生產之間的“坎”,激活了科技能量,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
三、借助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生產大戶進行技術推廣
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大戶是農業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最積極、最活躍的力量,借助他們的影響和力量,能有效地加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步伐。首先,依靠這些企業經理場長、職工和技術人員以及農業生產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素質高和對新技術、信息有迫切需求,通過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生產大戶與農業技術人員的結合,實現土地與技術的聯姻,可以有效地避開針對千家萬戶的復雜和繁瑣的工作,減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難度。其次,由于農業生產企業和生產大戶土地面積較大,管理水平較高,自身有一定的技術力量,在當地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一些先進適用農業技術一旦推廣成功,示范和輻射作用可想而知了,特別是一些以公司加農戶模式經營的農業企業,還可以直接影響千家萬戶農民。再次,通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同農業生產企業和生產大戶建立合作和服務關系,可以利用他們的土地、資金和人員,有效地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試驗、示范和研究工作,不斷完善現有技術,同時為農業發展作好技術儲備。
對于一些優新品種、新產品推廣與應用,病蟲草害防治等群眾長期接觸、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技術和措施,特別是由于氣候、土壤等條件劇烈變化和農民操作不當而引起的常見或突發性技術難題。這些技術和難題是直接與農生產實踐活動及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在這里我姑且稱之為農業生產前線技術(或一線技術)。解決好這些技術和難題,對推進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產生現實效果,大大提高我們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在群眾的影響力。
產前物化技術指新型農藥、農膜、種子、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產前農用物資,這些東西對農產品的產量、質量和效益的提高起著基礎性的支撐作用,抓住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技術,研究其使用方法和作用機理,并加大其推廣力度,形成突破,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緊緊抓住那些技術先進、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推廣潛力大農業項目,特別是國家、省、市重點農業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有配套資金支持,各級各部門十分重視。狠抓重點農業項目的實施,依托項目資金、技術優勢,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建立高標準的試驗示范基地、鍛煉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培訓人員,服務群眾,擴大影響,強化農業技術人員在農民群眾中的技術威望和良好服務形象。同時以此為契機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增強農業技術推廣實力和改善農業技術推廣條件和推廣水平。
參考文獻:
[1]李依.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2011,07:145.
[2]王化熱.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1,(14):379-383.
[3]李玉萍,溫春生,宋啟道,等.廣東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現狀與發展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11,31(1):35-41.
[4]劉國學.關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創新的研究[J].吉林農業,2012,0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