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
[摘 要]服務政府的中心工作,是黨報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黨報新聞報道的優勢所在。在傳統媒體被新興媒體擠壓市場的大形勢下,黨報的這一獨有優勢,更凸顯立命之本的作用。而面對每天大量版面占據的都是政務性報道和工作性的常規報道,新聞性和可讀性的內容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黨報格外要拿出較強的策劃團隊和注意力關注的部分
[關鍵詞]傳統媒體;優勢;提升影響力方法
一、傳統媒體發揮經驗優勢
身處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在內容方面,更要做到極致和專一。作為擁有數十年辦報經驗的媒體來說,多年來積淀下來的,是工作流程上的規矩和標準。這可以說,是傳統媒體的“家底”,是不能丟的。但這個規矩和標準也要與時俱進。先要基本把握新聞事實,然后按照標準對其進行篩選,并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創新。一個題目從“萌芽”到“成長起來”再到“結出果實”,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在此過程中,記者要扎實采訪,編輯要敢于作為,各部門主任更要把好篩選這一關。各個崗位上的員工都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才能稱職的員工,才能做出好內容。在“輕閱讀”、“快閱讀”被網絡取代的時代,紙媒仍然承擔著提供“深閱讀”內容的職責和使命。紙媒的深度報道要恪守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堅持自己的獨立分析和判斷,不被網絡上的聲音干擾。這就需要我們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觀點,有其他媒體沒有的內容,讓讀者讀后恍然大悟之感。要想為讀者提供這樣的內容,就要有踏實的態度,專業的思維和冷靜的心態。要下笨功夫,要有“磨”的精神,這是采寫出內容的前提。記者采寫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習的過程,不僅對采寫工作有益,也會開闊視野、改變看問題的視角、提高分析現象的能力。針對各媒體對同一新聞資源分散策劃缺少統籌的現象,為避免對新聞資源的零打碎敲,各媒體要及時向編委會匯報題目,以便于編委會從新聞資源中找到合作點,發揮統籌協調功能,從而集合各媒體力量,在項目合作上發揮集團的整體優勢。
二、了解用戶需要的附加服務
隨著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和受眾的細分,黨報的功能也在發生變化。盡管黨報服務對象的范圍在縮小,但在遵從新聞規律的前提下滿足這一部分服務兌現的需求仍是黨報的職責。
為了讓市屬黨報的觸角更深,一些地方黨報開辟了區縣新聞的專版。為了充分挖掘好、利用區縣的好新聞資源,從而向區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需要記者與區縣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要深入了解區縣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在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了解后,記者發現各個區縣在農業發展、各產業發展等中心工作方面,有同有異。為了讓各區縣在宣傳陣地上形成競爭局面,跑線記者在探討了各區縣之間的發展狀況后,針對某一領域開辟了專欄報道,突出宣傳各區縣在某一產業發展內容。報道見報后,很快產生了預期效果,各區縣爭先提供新聞內容,記者借勢與各區縣洽談項目合作,既豐富了版面內容,也帶動了項目收入。通過對用戶特征和喜好進行分析,進而提供更精準的新聞服務和更人性化的附加服務,不斷加強吸引力、感染力,努力提供全方位、立體化、個性化的服務,使更多受眾變成直接和忠誠的用戶,為將來更全面深入的用戶價值開發打下基礎。
三、媒體之間借勢而為提升影響力
如何提升報道的影響力?有傳統媒體提出,讓“融”的意識倒灌報紙版面。傳統媒體甚至應該放下一些傳統新聞寫作文體,用對當下受眾閱讀心理和習慣足夠的尊重去創造新的表達形式和內容。報道的內容可以遵從現在讀者的習慣,向關鍵字、圖片解析為主的“微語言”形式轉變,讓一些輕松的或服務性的內容用淺閱讀的方式表達;見報的新聞也要時刻關注最熱的朋友圈事件、網上熱詞展開討論,讓線上和線下的內容互惠互利。比如今年的兩會報道,《人民日報》在產品樣式的豐富和創新上變化明顯,其中特別突出的一點就是大量增加圖表新聞的使用,不僅首次把圖表新聞大規模地用于大主題報道,而且把圖文合成一種新的新聞報道樣式?!按砦瘑T議國是”欄目,就用文字、圖片、數據構成大圖表格局,綜合了圖文的表現力,不僅讓版面好看起來、報道好讀起來,而且也方便了讀者的閱讀和理解。
另外,傳統媒體的官微也應該互相融合,加強關注。線上媒介不應該再有地域的界限,應該通過交換內容豐富自身,建立長期、穩定的聯系。比如前段時間,新晚報官微推送的“雨中撐傘”報道被人民日報官微全文轉發,大大提升了新晚報官微的影響力。由此,我們應該意識到“借勢而為”、“借力而行”對提升印象里的重要性。這種借勢和借力不僅可以向人民日報這樣的中央媒體借,也可以向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借,借他們的影響力提升地方媒體的影響力。我們需要看到,傳統紙媒因為在新形勢的重壓之下,才有了徹底轉變、摒棄傳統的決心。這對媒體人來說,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它給了媒體人最大的空間、最多的想象力去創造一個嶄新的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