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茹


【摘要】現代職場小說是描繪現代人的職業和生活狀況的小說,因此其中有很多語碼轉換。本論文根據Poplack(1980)的語碼轉換分類,以Myers-Scotton(1993)的主體語框架模式為理論支撐,對《歡樂頌》這部小說中的語碼轉換進行研究,并且對其原因進行解釋。
【關鍵詞】語碼轉換;歡樂頌;原因
一、引言
語言作為一項重要的交際工具,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社會緊密聯系。語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語言隨著社會的改變而改變。因此,社會的快速發展,科技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這些都對語言的變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際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學習外語的人,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多,雙語人才甚至多語人才也層出不窮。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人才的國際交流和輸出,在職場中與外國人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交際雙方之間為了更好的進行交流,就會頻繁地使用語碼轉換。除此之外,語碼轉換還頻繁地出現在文本寫作中。近年來,出現了大批職場作家,他們以現代職場生活為背景,描述職場人員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因而職場小說中有大量語碼轉換現象。本篇論文根據Poplack(1980)的語碼轉換分類,Myers-Scotton(1993)的主體語框架模式,從語法和語用視角兩方面對《歡樂頌》這部職場小說中出現的語碼轉換現象進行研究。
語碼轉換是指在一次談話或交流中,說話人使用兩種甚至更多種語言的現象。Zwicky(1989)認為語碼轉換是指,在交流時,說雙語或多語的交談雙方可能使用這種語言或變體,或者使用另一種語言或變體,可以在兩者之間自由轉換的現象。作為一種普通卻復雜的語言現象,對其進行研究是重要且必要的。在《歡樂頌》以現代生活和職場為背景,描述了五個現代女性的成長故事,這為我們研究分析在現代職場文中的語碼轉換現象提供了便利條件。本篇論文從兩個角度出發,一是這本書中存在哪些語碼轉換,二是出現語碼轉換的原因。
二、文獻綜述
自20世紀60、70年代開始,語碼轉換逐漸成為語言學家研究的焦點。20世紀70年代,英國著名社會語言學家伯恩斯提出了語碼轉換概念。美國著名學者Myers-Scotton(1993)通過研究語碼轉換現象,提出了“基礎語框架模式”。他認為在存在語碼轉換現象的語篇中,肯定有一種語碼作為基礎語,另外一種或幾種語碼作為嵌入語存在。
在國內,許多學者也對語碼轉換現象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祝畹瑾(1992)通過對語碼轉換現象進行研究,總結出三個出現語碼轉換的情況:1、說話人在交談時出現想不起來或者缺少恰當的話語來表達時;2、不想讓在場的其他人了解談話內容時;3、為了突出某些話語時。何自然,于國棟(2001:93)討論了語碼轉換的定義與分類問題,并對語碼轉換的四個不同的研究方向進行了評述,介紹了每個研究方向的優點和缺點。他們認為已有的理論并不能完全解釋語碼轉換現象,還需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找出一個可以研究語碼轉換的更加全面的方法。于國棟(2004)從語用的角度對已有的關于語碼轉換的研究進行了總結,著重介紹了Verschueren的語言順應論,并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語碼轉換的順應性模式。他認為語碼轉換是對語言現實,社會規約以及心理動機的順應。并且他區分前兩個順應是被動地順應,由語境控制;而對心理動機的順應是主動順應,是主動對語境進行選擇的結果。
劉永厚(2008)對高校英語老師的課堂用語從語碼轉換角度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教師課堂語言中,句內轉換是主要的語碼轉換形式,并且句內轉換具有母語向目的語轉換的特定方向;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少量的誤用。由于研究對象具有較高英語水平的高校英語教師的限制,研究結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程偉(2013)收集了網絡語言,并對其中出現的語碼轉換現象進行研究,發現網絡交流時出現的語碼轉換現象是對語言現實和社會規約的一種被動的順應。如果沒有遵從這個規則,可能交流就不會順利;此外,也是一種對心理動機的順應,可以用來或者實現調節氣氛,炫耀自身,縮小彼此見得距離,爭取認同或者避免尷尬狀況出現的作用;同時也有對整體網絡語言環境的順應性改變,可以緊跟流行語的趨勢,樹立自己獨特的個人形象。同時,程偉也提到運用語碼轉換可以達到以上一個或者多個順應,要根據具體語境具體分析。
申智奇和李悅娥(2001)對《圍城》這本書中存在的語碼轉換現象進行了研究,主要從其功能、其語言特點和影響因素等三個方面著手。他認為語碼轉換是一種文化遷移現象,在不同的語境下使用會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時會受到參與者、場景和話題三個方面的制約。何木英(2004)重點分析了《喜福會》中的語碼轉換的語用功能,揭示了母女兩代人之間的思想矛盾和沖突。作者在文中重點強調了語碼轉換對心理現實的順應,指出語碼轉換可以達到描寫人物內心活動,避免歧義;可以使描寫更加生動,使作品的背景和人物形象更加豐富;同時也可以照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讀者,幫助他們對文章有更深刻的認識。韋森(2013)認為語碼轉換可以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同的情景下,語碼轉換現象可以反映出交流雙方彼此的態度,是拉近彼此距離,還是為了結束對話而進行敷衍。
經過綜述,我們可以發現,語碼轉換在很多場合都會出現,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也很有深度。但是總結發現對新近文學作品中的語碼轉換現象的研究還不是很多。所以本篇論文對《歡樂頌》這一新近小說中的語碼轉換現象進行研究探討,以期分析該現代職場小說中的語碼轉換現象。
三、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文根據Poplack(1980)的語碼轉換分類,以Myers-Scotton(1993)的基礎語框架模式(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即MLF)為理論支撐,從語法上來探討《歡樂頌》中的語碼轉換現象,并且對為什么產生這一語言現象進行了解釋。
基礎語框架模式(Myers-Scotton,1993)區分了基礎語和嵌入語兩個概念?;A語是句段中語素較多的那一種語言,為整個句子提供遣詞造句的框架,剩下的是嵌入語。由于主體語影響,嵌入語傾向于喪失其原有的曲折變化或詞性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