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矛盾修辭法作為一種獨特的修辭手段,在各種修辭格中具有自己獨特的作用。本文就以矛盾修辭法入手,首先探討它在各個領域中的實際運用,隨后研究矛盾修辭法所具有的語用功能,最后給出它所適用的翻譯方法,努力使人們對它產生一個初步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與使用矛盾修辭法。
【關鍵詞】矛盾修辭法;語用功能;翻譯方法
修辭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手段與表達方法,被人們廣泛應用于文學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好的修辭不僅能夠為文字增色添彩,更能幫助人們領略語言的魅力所在。Oxymoron(矛盾修辭法)作為修辭中較為少見的一種,其應用于語言中經常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巧妙地將兩個互相對立、互相矛盾的部分結合在一起表達思想,賦予詞語以新的解讀方式,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極大地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與表現力。
一、Oxymoron(矛盾修辭法)的廣泛應用
矛盾修辭法雖然在修辭格中較為少見,但它的使用歷史卻十分久遠。在其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矛盾修辭法被人們廣泛地應用于文學作品中。古今中外許多學者作家都是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手,他們將其巧妙地穿插于字里行間之中,給人一種精彩傳神、畫龍點睛之感。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賀歐陽少師致仕啟》中靈活使用矛盾修辭法寫出名句“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貴無軒冕而榮,至仁不導引不壽”,通過將勇與怯、智與愚結合在一起,貼切形象地使人們理解到作者心中對于智勇的真正定義。而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則更是對這種修辭方法青睞有加。莎士比亞博學多才,十分善于刻畫人物細膩的情感與人性的曲折復雜,而矛盾修辭法則是他描寫人物內心糾結與矛盾的有力武器。以其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例,莎士比亞在其中用了“damnedsaint”(橫行的圣人)與“honorable villain”(堂皇的惡棍)等一連串的詞語來表達朱麗葉強烈的思想感情,使讀者如同置身于朱麗葉身旁,與這位可憐人一同分享著其內心的痛苦與無助。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各國的優秀文化也日益發揚光大。矛盾修辭法也隨之不再僅僅局限于各種題材的文學作品之中,開始出現在經濟政治等等各個領域。近年出現的政治新詞“frenemy”便是這種修辭方法的生動體現。“frenemy”一詞取自“friend”和“enemy”這兩個語義截然相反的詞語,人們將其譯為腹黑友,既表達了雙方間之間存在合作的可能,又揭示了雙方背后內在深層的矛盾,可謂是既簡潔明了,又生動形象。
二、Oxymoron(矛盾修辭法)的語用功能
相較于其他修辭手段,矛盾修辭法在表達方式上往往顯得更為尖銳與強烈。它將兩個完全對立的部分糅合在一起,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使二者統一起來,從而表現出一些無法為其他修辭格所替代的語用功能,給讀者一種難以言喻的美感體驗。從總體上來說,矛盾修辭法的語用功能主要有以下三點:
1、細致描繪人們內心的復雜情感
矛盾修辭法雖然已被人們應用于各種領域,但這種修辭手段還是最為適用于描繪人們錯綜復雜的內心世界。明代文學家凌濛初有言,“人心難測,海水難量”。無論是在文學作品還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有許多糾結的情感需要與人訴說。矛盾修辭法無疑是表露這些思緒的良好選擇,其表達方式別具一格,對情感的把握也十分精確。再以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loving hate”為例,作者為表達羅密歐糾結和彷徨的內心感受,大膽使用矛盾修辭法,通過“loving hate”這一詞組生動地表現了他內心中愛恨交織、又愛又恨的復雜情緒,真摯感人,極易使讀者感到共鳴。
2、增加語言表達的感染力使其更加引人入勝
一部好的作品要做到時時刻刻吸引讀者并不是件易事。敘事方式過于平淡、內容缺少起伏變化的文章總會使讀者走神厭倦。而矛盾修辭法在激發讀者閱讀欲望方面則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巧妙的矛盾修辭法在文章初次出現時經常使讀者感到十分意外,但經過細細品味后讀者往往能夠感受到字里行間的獨特韻味,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以美國詩人丁尼生的名句“His honor rooted in dishonor stood”為例,詩人以“dishonor”來修飾語義完全相反的“honor”,貼切地表達了他的名聲得來并不光彩這一事實。如果把此句替換為“He has a bad reputation”,雖然語意上幾乎沒有改變,但卻會使句子喪失了原來的靈性,讀者也會瞬間覺得索然無味。
3、通過對比沖突產生諷刺的藝術效果
矛盾修辭法除具有上述的語用功能之外,在傳達諷刺情感方面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它表面上由兩個對立沖突的部分構成,實際則是一個表意完整的有機整體。它所表達的思想既對立又統一,從而在很多時候能夠產生極強的諷刺效果。以歐·亨利作品中的“the poorest millionaires”為例,作者運用矛盾修辭法以“poorest”來形容“millionaires”,形象地諷刺了富翁內心空虛的狀態,可謂是獨具匠心。
三、Oxymoron(矛盾修辭法)的翻譯方法
矛盾修辭法具有簡潔明了和情感強烈的特點,因而大部分時候較為適用于直譯。譯者在翻譯時要注意理解它所在語篇的真正含義,同時要把握它在語篇中所起到的獨特作用。在真正理解這種修辭方法背后所蘊含的意義后,譯者便可采用直譯的方法進行翻譯,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文的意境與風味。如將“kind cruelty”譯為“殘忍的善良”就是優秀直譯的代表。然而在某些語篇中矛盾修辭法并不適用于直譯的方法,這時候譯者就要做到努力變通,采取意譯的方法進行工作。例如“living corse”譯為“活著的尸體”就會令人匪夷所思,而只要稍加變化將其譯為“活死人”就會使譯文增色不少。總之,對于矛盾修辭法的翻譯我們要做到靈活,努力在把握語篇大意的情況下盡力做出最適合的翻譯。
【參考文獻】
[1] 顧明棟. Oxymoron的內在聯系與理解[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85(3).
[2] 倪景亞. 談談英語修辭格Oxymoron[J]. 嘉興學院學報, 2004(1).
[3] 趙永冠. 論Oxymoron及其翻譯法[J]. 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 2002(8).
【作者簡介】
高尚(1994—),男,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筆譯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