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近年農村公路管養中養護項目分散、管養職能部門設置不完善、養護資金投入力度不大、資金來源比較單一等問題,本文對養護模式、養護資金融資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探討研究,以促進農村公路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公路;公路養護;管理;對策
近年來,隨著農村公路大規模的建設完成,公里養護已成為新時期農村公路發展的重要內容。前一階段農村公路建設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很多縣鄉農村公路通達率接近100%,但由于種種因素,農村公路建設中投資少、路面等級低、使用性能差、維修不及時等問題亟待重視,特別是隨著車流量加大、公路使用年數增加以及筑路材料老化、自然損害等原因,部分路段路面已經出現龜裂、車轍、坑槽等病害。從現實情況看,農村公路線長面廣,養護項目分散,加上政府部門管養職能設置不完善、養護資金投入力度不大、資金來源比較單一等問題,以及一線施工人員文化素質不高、養護技術水平較低和養護工具落后等因素,更是影響了農村公路養護效益、阻礙了農村交通事業發展。基于此,筆者試從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拓寬養護資金籌集渠道、提高養護技能水平等方面,提出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效益對策,以構建暢通、高效、便民的農村公路網絡,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一、農村公路養護中存在問題
1、思想觀念有偏差、養護動力不足
長期以來,受傳統觀念和急功近利思想影響,各地在建設農村公路中,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設輕養護”的問題,對加強農村公路日常性養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夠,投入資金進行養護的動力不足。很多地方干部群眾對農村公路建設熱情高漲,奔走積極,但對建成后的后續管理和養護關注不夠,有的甚至認為農村公路不是城市道路、主干公路,線長面廣,即使有所損毀,影響也不大,如進行日常養護,既缺乏人力財力,也沒多大必要。
2、管養體制有待進一步健全
目前,農村公路的管養模式中,對縣鄉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農村公路管養中的責任主體和職責不夠明確、清晰,職能有重疊交叉情況,縣、鄉、村三級養管體制還不夠健全,養管長效機制還處在初級探索階段,當遇到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中急難險重等問題時,縣鄉政府及職能部門很多時候是采取回避、推諉態度。由于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大多數地方只是由公路主管部門與鄉級政府安排一些農民養護工,負責日常路面、路肩、水溝等簡單養護作業,缺乏專門的養護機構和人員。農民養護工中很多人是兼職或臨時工,工資處于當地較低水平,工作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到正常性、高質量養護,養護效果不明顯。
3、建設質量達不到高標準
農村公路建設大都沿用歷史路線、路基,在水溝、涵洞、防護欄等附屬工程配套建設不足,一旦發生山洪,路基路面工程容易遭受滑坡損壞;有些施工單位在施工中質量意識不強,不按設計嚴格施工,偷工減料,路基處理不到位,水泥穩定所用砂礫質量不合格等給后續養護遺留了隱患。
4、養護資金來源有限、缺乏保障
長期以來,農村公路以“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養護模式為主。政府及有關部門一直重建設、輕養護,地方部門將主要財力投入到公路建設中,養護資金大大不足。再加之各級政府財力有限,往往養護資金配套不到位。由于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缺乏,導致村道失養情況普遍嚴重。
5、養護人員專業素質待提高
近年來,農村公路的路面等級在不斷提高,也急需高素質的養護技術人員。目前,基層養護人員普遍素質不高,缺乏專業的養護技術,對于水泥類、瀝青類路面的常見病害處治能力有限,操作養護機械的能力不強,這與當前農村公路養護的需求極不相稱。
6、路政管理不到位
農村公路的路政管理還比較薄弱,主要表現為:一是有些農村公路通往大型的采石場、采礦場或者附近有國、省、市重點建設項目,來往其間的運輸汽車大都超限超載,嚴重超出公路荷載能力,對農村公路損害嚴重,有的公路通車不到一年,路面就已經破損得需要進行大修;二是農村公路管理部門的路政人員在路政執法中,因未賦予必要的行政強制權力和政策依據,路政執法沒有威懾力,在農村公路上抗拒路政管理的案件讓路政執法人員非常困擾,路政管理任重道遠。
二、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的對策及建議
1、優化養護模式
根據農村公路的級別不同,采取不一樣的養護模式:一是鄉道、村道的日常養護由鄉、鎮政府、村委會采取群眾自治性養護組織養護、負責。二是鄉道、村道的養護工程由各級交通局指導鄉、鎮政府通過擇優方式選擇具有養護資質的專業養護單位施工。
2、切實提高養護質量
主要從四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提高養護人員技能。專業人員匱乏、技術力量薄弱是農村公路養護中的現實困難。當前情況下,要立足鄉土、土洋結合,積極培養本地養護人才,逐步解決農村公路建設中工程技術人員缺乏的問題。要對養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通過聘請專家授課講解養護知識及養護工具的使用。二是要強化對養護人員的考核。相關部門及養護公司要對養護人員進行考勤,對養護質量進行評比,從而更好地提高管養質量,使養護工作可持續發展。三是要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標準。農村公路養護要參照主干公路的養護標準,加強日常養護。四是要做好農村公路路政管理。路政部門要加強對公路的日常巡查,發現農村公路超限超載現象及時處理及制止。
3、拓寬養護資金融資渠道
由于農村公路的等級較低,政策暫不支持收費養路,養護資金只能靠外界資金,單靠政府補助資金主體單一,融資渠道狹窄,資金到位率較低或到位時間較長,而且養護模式內部又因管養不分,有限的養護資金難以得到高效利用。養護資金充足與否直接關系到養護工作的正常開展。據統計,2015年全國公路養路費用于農村公路的養護資金僅占總額的9%,“十二五”期間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供需缺口高達2000億元。在今后的養護工作中,應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還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一是政府整合多方資源獲得資金,縣、鄉政府發揮調控作用,列支農村公路建設專項資金,對扶貧、新農村建設等資金通過規劃進行整合。二是通過提高各種稅收用于農村公路建設。政府適度提高提高車輛購置稅、重大項目營業稅、高速公路營業稅用于農村公路建設是有必要的。三是鼓勵村委會自籌資金用于農村公路養護,村民聯系企業家、成功人士捐贈資金用于公路養護。除此之外,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來源有限,籌集難度大,必須高效合理分配、利用,在統籌安排、強化監管、績效考核上下工夫,發揮最大養護資金效能。
4、充分調動群眾的養護積極性
農村公路養護由以往鄉鎮和村委包攬一切轉變為以群眾為主體,有效調動群眾參與農村公路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用法律、宣傳等手段來正確引導社會各界對農村公路的養護、愛護意識,使其在享受農村優質公路帶來的便捷的同時,更加注重保持農村公路的質量和使用年限,長久享受到農村公路建設成果以及農村公路帶來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郝淑華. 淺談農村公路養護的三種模式[J]. 山西建筑, 2005,31(3).
[2] 郭法霞, 賈建彪, 何 凌. 我國農村公路的養護資金問題研究[J].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07,30(1).
[3] 郗恩崇. 公路交通規費經濟學[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9.
[4] 王 碩, 張禮兵, 金菊良. 系統預測與綜合評價方法[M]. 合肥: 合肥工業人學山版社, 2006,12.
【作者簡介】
肖新啟(1981—),男,漢族,湖南人,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職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運輸管理。